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782篇
化学   2122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8篇
综合类   92篇
数学   25篇
物理学   47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rate of intra-molecular contact formation in protei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proteins fold clearly.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rate of intra-molecular contact formation in short two-dimensional compact polymer chains by calculating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p(r) of end-to-end distance r using the enumeration calculation method and HP model on two-dimensional square lattice.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end-to-end distance p(r) of short two-dimensional compact polymers chains may consist of two parts, i.e. p(r) = p1(r) p2(r), where p1(r) and p2(r) are different for small r. The rate of contact formation decreases monotonically with the number of bonds N, and the rate approximately conforms to the scaling relation of k(N) ∝ N-α. Here the value of α increases with the contact radius a and it also depends on the percentage of H (hydrophobic) residues in the sequences of compact chains and the energy parameters of εHH, εHP and εPP . Some comparisons of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lso made. This investigation may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protein folding.  相似文献   
102.
The heat production of Wistar rat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PMN) was measured by an LKB 2277 Thermal Activity Monitor. When PMN were activited with 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 (PMA), the respiratory burst was recorded by greatly incr eased heat production. Experiment was also carred out in the present of the inhibitor, Total Flavonoids of Lycium Barbarum L. (TFL). The respiratory burst heat production peak was disappeared, but the heat production curv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MA because TFL increased the metabolic activities of PMN.  相似文献   
103.
碘化银人工增雨水样以及天然雨雪中微量银的无焰原子吸收测定通常要采用离子交换,二乙基二硫代氯氨基甲酸二乙铵溶于甲基异丁酮萃取,双硫腙——四氯化碳萃取,阴离子树脂分离后再用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水溶液萃取,硫代磷酸三辛酯——甲基异丁酮萃取,再以盐酸反萃,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水溶液——甲基异丁  相似文献   
104.
郭立安 《色谱》1994,12(4):278-280
 本文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上,用甲酸-异丙醇体系作流动相,研究了甲酸浓度变化对蛋白质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酸浓度增加时,蛋白质的保留时间减小和计量置换模型之值的降低反映了甲酸在这个体系中具有洗脱剂的作用。甲酸使蛋白质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增大,具有离子对试剂的作用。在这个体系中甲酸还具有破坏蛋白质结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5.
紫色酸性磷酸酯酶模型化合物水解ATP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色酸性磷酸酯酶(PAPS)是含铁的糖蛋白,能够从植物和动物体内分离出来,在微酸性条件下,能催化水解磷酸酯阻],该类酶具双核铁中心活性部位,每个蛋白有两个铁原子,两个铁原子以ellelll形式存在时,具有催化活性·近年来,人们对研究磷酸酯水解酶感兴趣,是因为这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6.
Wistar雄性大鼠经腹腔注射CdCl_2诱导其肝脏合成金属硫蛋白。取鼠肝,先经匀浆、热变性、乙醇-氯仿萃取、丙酮沉淀等步骤,后由Sephadex G-75、DEAE-52柱层析,得金属硫蛋白的两亚型Ⅰ和Ⅱ。经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每蛋白分子含有5个镉和2个锌。用枯草杆菌酶割法制备并分离了金属硫蛋白亚型Ⅱ的α结构域片段。还用NMR研究了金属硫蛋白的两个亚型及所得的α结构域片段。  相似文献   
107.
1 引 言蛋白质的分析测定在科研和临床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建立了许多对蛋白质进行定量的方法。利用血红素等天然酶,或者金属卟啉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已实现了对蛋白质样品的化学发光测定。作为与金属卟啉有类似母体结构的化合物,金属酞菁在荧光和化学发光分析中已显示了强烈的催化活性。在本文中,将MnTSPc用于催化鲁米诺-过氧化  相似文献   
108.
研究了不经分离、一次性制备氨基化联吡啶钌掺杂的双层二氧化硅纳米小球的方法。实验证明该纳米小球尺寸均匀,光稳定性、水溶性好,分散稳定。通过简单的偶联反应后,它能有效的和蛋白质结合,结合后的蛋白能保持其生物活性。以此纳米荧光小球为标记物,应用于蛋白质微阵列的定量检测,结果发现其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为标记物的定量结果,检出限可以达到3.5 mg/L。  相似文献   
109.
外加盐作用形成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癸基三乙基溴化铵-癸基磺酸钠(C10NE-C10SO3)等摩尔混合均相体系(即使在表面活性剂总浓度高达0.2 mol•L-1时仍然可形成稳定的均相溶液)在外加盐NaF、Na2SO4和Na3PO4的作用下可自发分离成两个水相(双水相).研究了该类双水相体系的形成、相行为及其对牛血清蛋白(BSA)的分配,并与普通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双水相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类双水相体系克服了普通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双水相体系的一些不足,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该类双水相体系的相行为可以通过外加盐进行调控,通过外加盐的种类来调控和优化BSA的分配行为.图1表2参8  相似文献   
110.
毛细管电泳具有分析时间短,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量少等优点,在生物样品分离,特别是蛋白质分析领域有重要应用。然而,毛细管内壁硅羟基的解离给分离结果带来诸多不良影响。聚合物涂层能够抑制蛋白质在毛细管内壁的吸附以及调控电渗流,故对毛细管内壁进行有效修饰能够提高其对蛋白质的分离效率及分离稳定性。该文主要综述了动态及静态聚合物涂层毛细管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概述了近些年基于多巴胺/聚多巴胺发展起来的涂层毛细管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聚合物涂层毛细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