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化学   78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方群 《色谱》2010,28(8):729-730
1微加工芯片液相色谱柱 基于微流控芯片构建液相色谱系统的独特优势之一,是可以利用微加工技术直接加工具有均一微结构的色谱柱。通过在芯片通道内加工形状规整的微结构(最常见的是微柱)阵列作为色谱的固定相,可显著提高色谱柱的均一性和渗透性。 最近,Detobel等报道了一种带有多孔壳层的微柱阵列色谱柱的加工方法。首先采用干法刻蚀技术在硅片上加工圆柱形微柱阵列,每个微柱的直径是2.4 μm,高度29 μm,具有很高的深宽比,微柱之间的间距为3.2 μm。整个芯片通道(即色谱柱)的宽度为1 mm,高29 μm,长约34 mm,通道的横截面积与200 μm内径的毛细管相近。利用阳极键合法将加工好的硅片与玻璃盖片实现键合。进一步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微柱阵列表面加工多孔硅胶层,该壳层厚度为0.5 μm,因此加工壳层后的微柱直径变为3.4 μm,微柱间的通孔尺寸变为2.2 μm。最后,对色谱柱内壁表面进行水热法介孔化处理和C8硅烷化处理,完成整个色谱柱的加工。色谱柱孔隙率为66%~68%,渗透性为1.3×10-13 m2。该色谱柱被应用于两种香豆素染料的快速分离。在不到5 s的时间内,在1.6 mm长的分离柱上实现了两种香豆素染料C440和C480的快速分离。分离的塔板高度分别为3.9 μm(无保留组分)和6 μm(保留因子为6.5)。 上述方法将溶胶-凝胶整体柱加工技术与微加工微柱阵列柱技术结合起来,加工具有多孔壳层的微柱阵列色谱柱,提出了微加工色谱柱的一种新的结构模式。其优点是可分别单独控制色谱柱内通孔的大小和硅胶多孔层的厚度,因此,采用微柱阵列色谱柱可同时获得较高的分离效率和柱渗透性。详见: Anal. Chem., published on Web, 2010, 7, DOI: 10.1021/ac100971a。 2应用于快速法庭DNA分析的集成化微流控系统 微流控分析的兴起最早源于微全分析系统(μTAS)概念的提出,即在芯片上集成包括试样预处理、反应、分离和检测的所有功能单元,实现系统的集成化和微型化。但目前文献报道的微流控分析系统多数只是实现了部分功能单元的集成化,而能够实现所有功能单元集成化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的报道则很少。 Hopwood等最近报道了用于快速法庭DNA分析的集成化微流控系统,在实践微全分析系统概念方面提供了一个较为成功的范例。该系统中采用一次性使用的卡盒式DNA预处理芯片,芯片上集成微泵和微阀,直接将取自分析对象口腔的样品以及试剂传输至芯片上的各种微室内,完成DNA纯化、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扩增产物的收集等操作。然后再将扩增产物传输至卡盒上方的毛细管电泳芯片上,对经过扩增的短串联重复片段进行快速分离,分离分辨率达到1.2个碱基对。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对分离后的DNA片段进行检测。然后对所得到的分离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分析对象的DNA指纹图,再将其与数据库中的DNA指纹图进行比对。全部分析过程(包括从分析对象取样到将分析结果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可在不到4 h的时间内完成。详见: Anal. Chem., published on Web, 2010, 7, DOI: 10.1021/ac101355r。 3 芯片毛细管电泳系统应用于临床分析 近日,Vanderschaeghe等报道利用商品化芯片毛细管电泳分析仪进行临床血清样品中的肝糖测定(GlycoHepatoTest),在微流控分析系统的实用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肝糖测定的目的是通过测定血清中一组N-多糖组分(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实现对肝脏纤维化患者的病程监测和肝硬化的早期诊断。 作者首先采用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PCR扩增仪完成血清样品的多步预处理和多糖标记操作,用时3 h。多糖的标记采用荧光标记试剂8-氨基芘-1,3,6-三磺酸(8-aminopyrene-1,3,6-trisulfonic acid, APTS)进行。其后,采用3种商品化芯片毛细管电泳分析仪(包括安捷伦公司的2100 Bioanalyzer,岛津公司的MCE-202 MultiNA System, eGene公司的改进型eGene Apparatus)对样品进行快速分析。3种仪器均获得较好的分离结果,11种APTS标记的多糖组分多数得到基线分离。其中分离速度较快者,可在2 min内完成分离,而其分离距离不到2 cm。 上述工作建立了一个实用的用于临床糖组学分析的平台,能可靠地进行临床实际血清样品的肝糖测定,对于在临床实验室开展糖组学研究以及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监测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系统的一个潜在的应用是在药学研究中对重组糖蛋白的糖基化进行快速筛查。详见: Anal. Chem., published on Web, 2010, 7, DOI: 10.1021/ac101560a。 4便携式臭氧分析仪 分析仪器的微型化一直是分析仪器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如何实现分析仪器的微型化、便携化及应用的现场化,对组成仪器各部件的设计和加工均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最近Andersen等报道了一个适用于个体化臭氧监测的便携化臭氧分析仪。分析仪基于紫外吸收原理,采用低压汞灯作为光源,光电二极管为光检测器。“U”形吸收池采用石英管、铝块和反光镜等材料搭建,检测光程为15 cm,体积为3 mL。分析仪内,采用气泵将空气样品吸入检测系统中,利用电磁阀每隔5 s交替将空气样品和经过臭氧清除器处理的空气引入吸收池。臭氧清除器的使用可消除空气中其他有紫外吸收的物质对臭氧测定的干扰。此外,在空气样品进入吸收池前,还要经过一段Nafion管,以消除空气湿度变化对测定的干扰。分析仪采用电池供电,所有部件实现全集成化,整机尺寸为10 cm×7.6 cm×3.8 cm,重量小于1 kg。 该分析仪在10 s内可完成一次样品的测定,对空气中臭氧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500 ppbv (R2=0.9999);测定精度达到2 ppb,对臭氧的检出限(S/N=3)达到4.5 ppbv。由于在仪器研制过程中对实际环境中影响测定的因素,如温度和空气湿度等,进行了详细考察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因此在实际测定过程中,分析仪的位置、温度和振动变化对测定的准确度均无明显影响。详见: Anal. Chem., published on Web, 2010, 7, DOI: 10.1021/ac1013578。  相似文献   
52.
微柱分离用于单个细胞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90年代发展的微柱分离用于单个细胞水平的分析化学进行了评述. 系统地论述了单个细胞取样方法学,毛细管电泳及微柱液相色谱分离、电化学、激光诱导荧光、免疫、放射性检测方法及其应用于单个细胞分析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3.
叶惟泠  尹萍波  梅镇彤 《色谱》1997,15(3):185-188
微柱液相色谱-双工作电极电化学检测法,分析了麻醉大白鼠纹状体微透析样品中的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无论在上游的氧化电位或下游的还原电位进行检测,至少在2~200pg范围内,浓度与响应的线性关系良好,检测极限可达1pg以下。对于检测的优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54.
咪唑键合硅胶固定相微柱液相色谱分离酚类和胺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  牛金刚  刘霞  蒋生祥 《色谱》2009,27(3):368-371
由于微柱液相色谱(μ-LC)具有高检测灵敏度、低溶剂消耗、可以与质谱等多种检测器联用的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将咪唑键合硅胶固定相填充到毛细管中,在自制的微柱液相色谱系统下利用此键合相具有的弱疏水作用,采用不同的流动相对酚类和胺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流动相中只需添加少量的有机溶剂就可以实现对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甚至可以只用纯水作流动相就能分离一些弱疏水性化合物,如酚类。微柱液相色谱的流动相用量少,避免或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自制微柱液相色谱系统为下一步微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5.
《电化学》2006,12(4):453-460
<正>能量存储与转移非光刻硅微柱——微网格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Chunhua Feng,Zhiyong Xiao,Philip C H,et al.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2006,Vol 8(8),1235-1238次磷酸盐沉积法化学合成Pt-Ru-P电解质以提高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甲醇氧化率和CO耐受性Xinzhong Xue,Junjie Ge,Changpeng Liu,et al.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2006,Vol 8(8),1280-1286依据电负性相关的多晶氧化阴离子阴极材料的设计:Li_2MSiO_4体系的开发(M?=?Fe,Mn,Co,Ni)M.E.Arroyo-deDompablo,M.Armand,J.M.Tarascon,et al.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2006,Vol 8(8),1292-1298纳米晶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室温合成和锂嵌入M.Anji Reddy,M.Satya Kishore,V.Pralong,et al.ElectrochemistryCommunications,2006,Vol 8(8),1299-1303聚电解质薄膜电池阴极有序催化剂层的设计Mitsuharu Chisaka and Hirofumi Daiguji.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2006.Vol 8(8).1304-1308  相似文献   
56.
微柱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鼠纹状体单胺类物质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胺类神经递质 ( Monoamines) ,包括儿茶酚胺 ( Catecholamine)和 5 -羟色胺 ( Serotonin)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对其含量的准确测定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透析是 2 0世纪 80年代发展起来的活体取样技术 [1] ,为脑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手段 ,本实验室在此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研究 [2 ,3] .微透析与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联用[4 ] ,可测定神经细胞外液递质的含量及释放量 ,据此可对一系列重要的生理、病理和药理现象做出解释 .但使用常规高效液相色谱柱 ( =4.6mm i.d.)尚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 ,透析液中神经…  相似文献   
57.
微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快速鉴定混合蛋白质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了一种混合蛋白质快速鉴定的新方法.将几种蛋白质的混合物于热变性后直接在溶液中酶解,利用微柱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串级质谱进行肽谱/氨基酸序列分析,并结合Mascot数据库搜索处理功能,实现了混合蛋白质快速准确的鉴定.  相似文献   
58.
以阳离子交换微柱分离与ICP-AES检测联用技术为分离/检测手段,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配体配合物体系中铝的形态及其分布.当pH=6.0时,溶液中非稳定态单核铝被微柱所保留,而稳定态配合铝直接从微柱中流出.所选择的研究体系分别为:Al-氟化物(Al-Fluoride),Al-磷酸盐(Al-Phosphate),Al-柠檬酸盐(Al-Citrate),Al-草酸盐(Al-Oxalate)及Al-EDTA.在确定的pH值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摩尔比[n(Al)/n(配合剂)]对铝的形态分布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对实际应用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结论.  相似文献   
59.
微柱液相色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微柱液相色谱(μ-LC)。从理论上简单讨论了μ-LC的柱特性、色谱洗脱效应和柱外效应等一系列问题,综述了μ-LC的柱技术的最新进展,讨论了μ-LC对仪器和附件的要求,特别是微流量输液和检测技术,还探讨了μ-LC与多维色谱、质谱等技术的联用。  相似文献   
60.
微柱高效液相色谱与火焰光度检测器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磊  江桂斌 《化学通报》2001,64(7):456-459
报道了微柱高效液相色谱(micro-column HPLC)与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在线联用系统的研究,目的是发展一种不经复杂前处理步骤即可直接测定有机锡化合物的方法。三丁基锡氯化物(TBT)等经HPLC微柱分离后,通过毛细管连接引入特制的燃烧头,通过火焰光度检测器进行检测,对系统有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和讨论。所建方法可以直接测定各种水样中的三丁基锡氯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