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24篇
  免费   1836篇
  国内免费   4418篇
化学   10133篇
晶体学   232篇
力学   113篇
综合类   287篇
数学   286篇
物理学   7427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377篇
  2022年   591篇
  2021年   589篇
  2020年   423篇
  2019年   537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480篇
  2016年   454篇
  2015年   517篇
  2014年   939篇
  2013年   1040篇
  2012年   813篇
  2011年   928篇
  2010年   775篇
  2009年   852篇
  2008年   944篇
  2007年   744篇
  2006年   800篇
  2005年   675篇
  2004年   674篇
  2003年   567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396篇
  1999年   348篇
  1998年   345篇
  1997年   343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76篇
  1993年   243篇
  1992年   245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阐述了高发光效率的电化学聚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质,以及电化学聚合制备彩色图案化发光薄膜及器件的方法,同时也涉及电化学聚合薄膜在修饰电极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目前高发光效率的电化学聚合薄膜在器件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刚性含咪唑基三脚架配体1,3,5-三咪唑基苯(tib)和不同的苯二酸与金属盐反应, 得到一系列具有有趣拓扑结构的配位聚合物, 二酸配体、抗衡阴离子等对结构有很大影响. 将1,2,4,5-苯四酸(H4btec)引入到反应体系, 研究了与不同金属氯化物的反应, 考察了中心金属配位构型等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 分别将NiCl2·6H2O、CoCl2·6H2O、ZnCl2与tib、H4btec、NaOH混合后在水热条件下反应, 得到了三个新的配位聚合物[Ni2(tib)2(btec)]·2H2O (1), [Co2(tib)2(btec)]·2H2O (2), [Zn4(tib)2(btec)Cl4]·2H2O (3).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结构解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化合物1和2具有相同的结构. 在1中, 中心金属Ni(II)采用变形八面体配位构型. 每个btec4-配体连接四个Ni(II)形成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结构, 而每个tib连接三个Ni(II)形成具有典型63-hcb拓扑结构的二维层状结构. 二维层在空间上通过btec4-连接形成最终的层柱状三维结构. 我们对化合物1进行了拓扑分析. 每个Ni(II)链接三个tib和两个btec4-, Ni(II)可以看成是一个五节点. 每个tib和btec4-可以分别被简化成三节点和四节点. 化合物1是一个具有 (3,4,5)-三节点的三维网络结构, 它的Schläfli符号为(4·63·86)2(42·84)(63)2. 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 化合物1中有由两个btec4-、两个Ni(II)和两个tib形成的大环与二维63-hcb层中的大环互相贯穿, 没有交点, 是少有报道的具有自贯穿结构特征的配位聚合物. 化合物3与1, 2的最大区别在于抗衡阴离子Cl-参与到了3的结构中. 结构单元中两个不同的Zn(II)原子(Zn1和Zn2)均采用变形四面体配位构型. 每个btec4-连接六个Zn(II)原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Zn-btec一维链 在空间上沿着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无限延伸. 另外, 每个tib连接三个Zn(II)原子并通过[Zn2(COO)2]双核单元连接形成一维链. 这些链互相连接形成最终的三维结构. 如果将双核单元、Zn2、tib、btec4-分别看做4-、3-、4-、3-节点, 拓扑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3是一个具有(3,4)-节点的三维网络, 它的Schl?fli符号为(4·82)2(84·10·12). 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3都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另外, 化合物3是含d10金属化合物, 荧光测试结果显示3在408 nm处有荧光发射, 可归结于配体内部π-π*电子跃迁, 因为单独的tib在405 nm处有荧光发射. 在1和2中, Ni(II)和Co(II)都采用六配位八面体配位构型, 而在3中Zn(II)采用了四配位四面体配位构型. 另外btec4-不同的配位模式导致在1~3中不同M-btec(中心金属)链的形成. tib与中心金属离子在1和2中形成二维层, 而在3中形成一维链. 通过化合物1~3的结构比较, 可以看到中心金属配位构型和羧基配体配位模式对配合物结构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在pH10.0的硼酸-NaOH缓冲液中,在Na2SO3参与下,邻苯二胺与邻苯二甲醛缩合后产生有荧光的反应产物,反应产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478nm,发射波长为546nm,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作用下,荧光强度显著提高,且邻苯二胺在1-700μmol/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0.9943,检出限0.13μmol/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9.33%~106.93%.本方法可用于化妆品中邻苯二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4.
室温下,合成了巯基乙酸包裹的且在590 nm处发射荧光的水溶性量子点Zns:Mn.以该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磺胺嘧啶钠(SDS)对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对其进行了定量检测.在pH 7.4的KH2PO4-Na2HPO4(PBs)缓冲介质中,磺胺嘧啶钠溶液的浓度与量子点荧光强度变化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6.25×10-6~3.75×10-4mol·L-1,相关系数r为0.998,检出限为3.86×10-6mol·L-1.该方法较常用检测方法简便、快捷,用于注射液样品分析,测定值与标示量一致,平均回收率为100%,结果满意.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ZnS:Mn量子点的发光性质及SDS对量子点荧光猝灭的可能机理,盐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源于SDS通过静电作用诱导量子点表面的配体分子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995.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表征了一个配合物[ZnL(NO3)2].CH3CN(1,L=N-(1-萘基)-2-(8-喹啉氧基)乙酰胺)。在配合物1中,金属锌离子采取扭曲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来自配体L的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及来自2个硝酸根的2个氧原子和中心锌离子配位。配合物通过分子间的N-H…O氢键作用构筑成沿a轴的链状结构。乙腈溶液中配合物在414.8 nm处有强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996.
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的荧光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盐酸小檗碱(BER)在八元瓜环水溶液中的荧光光谱行为。八元瓜环与BER发生超分子相互作用后,使溶液中BER的荧光强度增加,且BER的浓度在1.90×10-8~1.00×10-5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 1),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BER含量的荧光新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90×10-8mol.L-1,且不需对样品进行分离提纯,可直接在水溶液中简单准确地测定BER的含量,避免了有机溶剂和萃取剂的使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等特点。该法对片剂、血清和尿样中BER含量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较一致。  相似文献   
997.
本文通过Click化学反应合成了一种含喹啉基和三唑基的开链冠醚, 考察和比较了主体化合物对镉等金属离子的荧光传感和选择性键合行为, 并通过荧光和核磁等手段研究了溶剂对其荧光传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利用Feton体系产生羟自由基,能与苯甲酸反应生成具有强荧光的产物,加入抗氧化剂可有效清除羟自由基,导致体系荧光强度降低.据此建立了筛选抗氧化剂的荧光新体系.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葛根、吴茱萸和黄连三种常见中草药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中草药的浓度为0.4 mg(dry weight)/mL时,葛根、吴茱萸、黄连对羟...  相似文献   
999.
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N-丁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BPT)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BPT对HSA内源荧光的猝灭是静态猝灭.由热力学参数确定了BPT与HSA间存在疏水作用,根据Firster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结合距离为2.97 nm.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BP...  相似文献   
1000.
泽泻醇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飞  张林群  何立巍  谷巍  房方  吴启南  赵波 《化学学报》2011,69(19):2228-2234
中药泽泻具有抗肿瘤作用,可能与血清中蛋白成分的改变有关.利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结合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泽泻有效成分泽泻醇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23-乙酰泽泻醇B与蛋白的结合作用远强于24-乙酰泽泻醇A.分子模拟结果与实验一致,并且表明,结合强弱的差异与小分子的侧链结构有关.该结果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