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558篇
  国内免费   1581篇
化学   1190篇
晶体学   25篇
力学   61篇
综合类   73篇
数学   68篇
物理学   179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Ru_n(n=2~8)金属团簇的结构和能级分布的DF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对Run团簇(n = 2~8)的几何结构与稳定性、束缚能以及能级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随着团簇原子数的增加,团簇的几何结构和费米能级的变化,结果表明:Ru簇的几何结构在4个原子以前是平面结构,而从5个原子开始为空间立体的稳定结构,束缚能随金属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能级结构呈明显的分立特征,费米能级随原子个数的增加而增加,但从Ru7开始又有所降低,且团簇的能量间隙逐渐减小,趋近于大块金属的能级特征。  相似文献   
102.
无机盐对正负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滴体积法测定了四种离子强度下(μ=0.02, 0.05, 0.1, 0.2 mol·kg~(-1), 支持电解质为NaBr)C_(12)H_(25)SO_4Na/C_6H_(13)(NC_5H_5)Br混合体系在五种比例(10:1, 3:1, 1:1, 1:3, 1:10)时的临界胶团活度cma(25 ℃). 提出了无机盐对正负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临界胶团活度的影响程度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03.
N,N-二丁基癸酰胺萃取硝酸有机相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界面张力、电导、FT-IR等研究了不同硝酸浓度下萃取有机相的微结构。利用Gaussian曲线拟合处理N,N-二丁基癸酰胺(DBDEA)的羰基吸收峰,结果表明体系中存在多种以氢键结合的物种如DBDEA·HNO3、(DBDEA)2·HNO3等。在较高酸度下有机相中萃取剂分子自组装成小的聚集体-反相胶团,极性核由水、硝酸和萃取剂高电荷密度的极性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04.
用电导法、稳态荧光法和粘度法研究了二聚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分子中的连接基团链长度(s=2, 3, 4, 6)对其在水溶液中聚集行为的影响. 实验发现, C12-s-C12*2Br的胶团生成能力远比其单体C12TABr强得多, 前者cmc值较后者降低一个数量级. 胶团聚集数N随表面活性剂浓度c的增大而增大, 其中当s=2时的N值在c=7.7 mmol/L后开始急剧增大. 计算结果表明, 此时胶团形状发生了明显变化, 形成了椭球形的胶团. 粘度测定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5.
藻胆体核心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螺旋藻藻胆体中分离出4种不同种结构和光谱形式的变藻蓝蛋白复合物API、APⅡ、APⅢ和APB,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比较了三聚体和单体的光谱特性,通过对吸收光谱的光谱解叠以及各组分的归属,研究了变藻蓝蛋白复合物内各色团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和在能量传递中的功能,结果表明,复合物内色团间的作用关系可以用Forster偶极-偶极作用机制来解释,由于妆蛋白和同源亚基的存在影响其结构的对称性,进而影响各色团间  相似文献   
106.
随着油田深部调剖应用的不断推广,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适用于深部调剖调驱体系的低污染有机锆交联剂逐渐受到关注。以ZrOCl2·8H2O、乳酸、乙二胺、硫脲为原料,制备了有机锆交联剂和HPAM-锆交联凝胶,其结构和性能经SEM和岩心驱替装置表征。并利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制备有机锆交联剂的最佳条件为:氧氯化锆、乳酸、乙二胺及硫脲的质量比为7.8/1/6.7/5,反应温度为70 ℃,反应时间为3 h。交联温度为60 ℃,HPAM浓度为2 g·L-1、聚锆比为30/1时,聚合物凝胶成胶强度达到24968 mPa·s,成胶时间约8 h,凝胶体系可维持90 d不破胶。在级差为3.9的双管驱替岩心实验中,两管的岩心分流率均接近50%,剖面改善率达到66.77%。  相似文献   
107.
Entropic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raction parameter xeff in the model incompressible polymer/oligomer system is calculated by the lattice cluster theory (LCT).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oligomer solvent, there exists a wide concentration range that the non-combinatorial “entropic interaction” term xeff φ1φ2 perceptibly counteracts the mean field combinary entropy ΔSMF.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olvent size, both xeff and the ratio xefc φ1φ2/ΔSMF first reach their maximum and finally become trivially to zero.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no any demixing was found in the current calculation. This makes the controversial idea “entropically driven demixing” even elusive. However, we propose that further work on compressible polymer solution with structured monomer will witness the demixing owning to an increased configurational correlation.  相似文献   
108.
纳米尺寸团簇NinZrn(n=3~5)的几何结构与成键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化学键理论与拓扑原理,设计了团簇NinZrn(n=3-5)的可能几何构型,并用从头算方法进行构型优化,结果表明,由NiZr组成的团簇原子间的Zr-Zr和Zr-Ni键明显较强,而Ni-Ni的成键较弱,并发与NinZrn(n=3-5)团簇电子性质与有机烯烃分子等瓣相似,原子之间的成键按照强弱相间的规则分布。  相似文献   
109.
为了在分子层次上揭示相关催化反应的机理, 人们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与碳氢化合物分子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比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阳离子, 阴离子对一些碳氢化合物的活性弱得多, 因此研究还很少. 在本工作中, 我们通过激光溅射产生钒氧团簇阴离子VxOy, 产生的团簇在接近热碰撞条件下与烷烃(C2H6和C4H10)以及烯烃(C2H4和C3H6) 在一个快速流动反应管中进行反应, 飞行时间质谱用来检测反应前后的团簇分布. 在VxOy与烷烃的反应中, 生成了产物V2O6H-和V4O11H-; 在与烯烃的反应中, 产生了相应的吸附产物V4O11X-(X=C2H4或C3H6).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 V2O-6和V4O-11可以活化烷烃(C2H6和C4H10)的C—H键, 也可以与烯烃(C2H4和C3H6)发生3+2环化加成反应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V-O-C-C-O-), C—H键活化与环加成反应都需经历可以克服的反应能垒. 理论计算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合. V2O-6和V4O-11团簇都具有氧原子自由基(O·或O-)的成键特征, 活性O-物种也经常出现在钒氧催化剂表面, 因而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 揭示了表面活性氧物种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0.
Interlayer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2,3-naphthol-10-hexadecylaza-15-crown-5(NC16) and N-[1-(9-methoxyanthryl)] decylaza-15-crown-5(A10C) within multilayer Langmuir-Blodgett films has been studied by steady-state fluorescence spectra. The donor and acceptor could be separated precisely by inserting stearic acid (SA) spacers. The efficiency of the energy transfer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in the donor-acceptor distance by a quadratic manner, suggesting the donor excitations are delocalized in the lay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