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24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36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通过将Si/Si3N4原料造粒,采用燃烧合成工艺在较低氮气压力下(2.0 MPa)合成了Si3N4粉体.研究了原料造粒对原料孔隙率及燃烧合成反应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原料造粒后燃烧合成通过两步反应完成,通过调整Ds/DL(造粒原料最小粒径与最大粒径的比值)可以控制原料坯体的孔隙率和燃烧合成温度及速度,进而提高装料量及氮化率.  相似文献   
92.
粗糙表面接触力学问题的重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基于统计学参数的接触模型的尺度依赖性以及现有接触分形模型推导过程中初始轮廓表征受控于接触面积或取样长度的不足,基于粗糙表面轮廓分形维数$D$、尺度系数$G$ 和最大微凸体轮廓基底尺寸$l$,建立了新的粗糙表面接触分形模型,探讨了微凸体变形机制、粗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和接触载荷的关系,揭示了接触界面的孔隙率和真实接触面积随端面形貌、表面接触压力等参数变化的规律,给出了不同形貌界面被压实的最大变形量. 结果表明:微凸体变形从弹性变形开始,并随着平均接触压力$p_{\rm m}$ 的增大逐步向弹塑性变形和完全塑性变形转变;接触界面的初始孔隙率$\phi_{0}$ 随$D$ 的增大而增大,压实孔隙所需要的最大变形量$\delta $ 也随之增大;接触压力$p_{\rm c}$ 增大,孔隙率$\phi$ 减小,并随着$D$ 的增大和$G$ 减小,$\phi$ 快速减小,直至填实,变为零;$D$ 较小时,$G$ 的增大对真实接触面积的增大影响较小;$D$ 较大时,$G$ 的增大对真实接触面积的增大作用明显. 研究成果为端面摩擦副的润滑与密封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
在宏观超临界CO_2增透实验基础上进行微观成像实验,提取煤微观孔隙特征,自编Matlab程序,计算孔隙率,得到煤各微区孔隙率和渗透率矩阵,绘制孔隙率和渗透率等值线图。结果表明:增透实验前后煤微观结构差别显著,经超临界CO_2作用后,煤微观孔隙充分发育,孔隙的数量、尺寸明显增加,孔隙率是增透前的9.11倍;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大,煤中粒间孔隙数量增多,孔隙之间的连通性增加,孔隙率呈指数增大的趋势,煤体各微区孔隙率等值线密集程度增加;煤体的渗透率随着孔隙率的增加呈正指数递增的趋势,且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加,渗透率呈指数递增的变化规律,渗透率等值线的密集程度增加,宏微观实验结果是一致的,随着注入超临界CO_2孔隙压力的增加,煤微观孔隙结构的发育程度提高,为煤层气的运移提供更多的通道,有效提高了煤体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94.
针对现有机械密封泄漏机理研究存在的不足,利用Hertz理论研究机械密封界面接触力学问题,揭示了孔隙率随端面形貌、端面载荷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逾渗理论,探讨了不同网格层数下密封界面的逾渗阈值与孔隙率的关系,建立了密封界面泄漏通道模型,以及泄漏率与端面形貌参数关系表达式;研制了机械密封静态泄漏测试装置,测试了6组不同端面形貌试件在一定介质压力下的泄漏率.结果表明:密封界面的初始孔隙率?0随着分形维数D的增大而增大;端面比压pc增大,孔隙率?减小,并随着D的增大和尺度系数G的减小,?快速减小,直至填实.在端面比压作用下,密封界面的孔隙率均大于0.593,密封界面泄漏通道可以简化为单层网格逾渗模型.密封环的表面越粗糙,其密封界面的孔隙率越大,而由孔隙连通形成的泄漏微通道孔喉尺寸就越大,致使密封界面的泄漏率越大;泄漏率理论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吻合度,验证了本文泄漏预测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5.
对透水混凝土渗透系数测量装置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研究了5~10 mm和10~20 mm两种不同骨料粒径的透水混凝土试件,在不同成型条件下的渗透系数、有效孔隙率和饱和含水量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96.
朱作权  万京 《力学季刊》2023,(2):427-434
多孔梯度梁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同时考虑轴线可伸长和剪切可变形效应的多孔梁屈曲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基于屈曲控制方程和泰勒级数展开方法,推导出四种典型边界约束条件下多孔梁屈曲临界载荷的解析表达式.然后,定义轴线可伸长和剪切可变形作用的影响系数,并分别考虑影响系数,孔隙率和孔隙分布对屈曲临界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系数会降低梁的屈曲临界载荷;孔隙率越大,临界屈曲载荷越小.此外,合理设计孔隙分布有助于提高多孔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
孙英龙  郑丽丽  张辉 《人工晶体学报》2022,51(9-10):1755-1768
本文在考虑硅料的堆积孔隙率和熔化变形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孔介质的堆积硅料简化模型,对光伏太阳能用准单晶硅铸锭系统的硅料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侧/顶加热器功率比、堆积孔隙率以及加热器总功率对籽晶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料的熔化时间和籽晶的熔化比例取决于侧/顶加热器功率比,降低侧/顶加热器功率比和堆积孔隙率有助于籽晶的有效保留,但会导致籽晶的熔化界面形状发生变化,使杂质在籽晶熔化界面形状为“凹”的区域内聚集,进而影响后续晶体生长的质量;当加热器的总功率低于临界值之后,籽晶的熔化界面形状会在靠近坩埚壁面的边缘区域发生变化,导致不均匀成核的发生,不利于准单晶硅铸锭的生产。在实际工况条件下,可以根据由侧/顶加热器功率比、堆积孔隙率、加热器总功率、籽晶的熔化比例和状态绘制的等值线图对工艺参数进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8.
医用多孔壳聚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致孔剂,制备了多孔壳聚糖膜,并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和断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膜的吸水性、水蒸气透过性、比表面积、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等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致孔剂,制备的多孔壳聚糖膜孔径均匀,吸水性好,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膜的最大吸水率、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分别为196%、71.5%和1.0472 m2.g-1;膜的力学性能好,最大抗拉强度为273.17MN/m2。  相似文献   
99.
王彦妮  冯爱玲  徐榕 《化学通报》2019,82(4):291-298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指由含氮、氧等多齿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通过自组装形成的配位聚合物。由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大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等优点使其在药物负载领域有广泛应用。近年来,纳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NMOFs)因既具有MOFs的特点,又具有纳米材料独特的理化性能,使其兼具药物负载量高、目标靶向性好、表面易改性和生物相容性优良等特点,已成为一种优异的纳米级载药系统。本文介绍了NMOFs的常用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剂热法、反相微乳液法与超声波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详细阐述了载药NMOFs的特性及其不同类型对于各类药物的负载能力;指出今后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改善生物相容性、实现更有效的表面功能化、扩展生物NMOFs及其负载药物的种类,使其应用到更多疾病的治疗上。  相似文献   
100.
装药孔隙率对炸药烤燃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炸药装药的孔隙率对其烤燃响应特性的影响,利用自行研制的炸药烤燃试验系统,选用TNT和JB-B两种炸药进行试验。得出结论:随着装药孔隙率的增大,炸药从开始发生自加速分解反应到发生烤燃反应的延滞时间会增长,相应的烤燃反应温度也会提高;同时孔隙率的增大也会导致炸药发生烤燃反应剧烈性的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