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66篇
化学   420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155篇
物理学   2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天然气、油田伴生气、高炉煤气等化工生产过程中伴生COS气体,不仅会腐蚀管道和毒害催化剂,还会严重污染环境并危害人类健康。COS催化水解反应可在温和条件下高效的将COS脱除,是最具应用前景的COS脱除技术之一。碱金属元素因其具有独特的电子供体性质、表面碱性和静电吸附等特性,常被用作助催化剂以提高Al2O3的COS催化水解性能。近年来,以钾为助剂改性的Al2O3催化剂(K2CO3/Al2O3)在COS催化水解反应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负载在Al2O3上的K物种的组成复杂,目前研究者对K2CO3/Al2O3催化剂上COS水解机理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和争议。本论文通过湿法浸渍法合成出一系列钾盐和钠盐改性的Al2O3催化剂,并利用各类先进的表征技术对这些催化剂进行分析。活性测试表明,以K2CO3、K2C2O4、NaHCO3、Na2CO3和NaC2O4改性Al2O3催化剂均有助于COS的水解。其中K2CO3/Al2O3拥有最佳的COS水解性能,连续运行20 h后其COS转化率仍高于~93%,远远优于未改性的Al2O3 (~58%)。我们利用原位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探明了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化学结构特征,阐明了H2O分子在K2CO3/Al2O3上的水解作用机制。原位红外表明COS在K2CO3/Al2O3上的水解过程中形成了硫代碳酸氢盐中间产物。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证明催化剂的失活主要是因为催化剂表面积累了硫酸盐和单质硫。此外,我们还研究了水蒸气含量对COS水解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H2O和COS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存在竞争吸附,过量的H2O会引起催化活性的下降。上述研究表明,K2CO3/Al2O3催化剂上COS水解性能的提高主要是形成了HO-Al-O-K界面活性位。更为重要的是,所制备的催化剂都是在模拟工业工况条件下进行的,这为后续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宝贵理论指导。本工作为理解助剂钾在Al2O3催化剂上COS水解活性的增强提供了新的见解,这为未来设计稳定高效的COS水解催化剂打开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2.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甲醇制烯烃反应中当SAPO-34分子筛处于失活期时催化剂活性的变化情况,主要考察催化剂活性随反应温度、空速和运行时间的变化,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拟合,得到了催化剂活性与失活时间、反应温度、空速的经验关联式(失活模型),对失活模型的检验表明,该模型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表明了该式的准确性。 通过对失活模型的分析,获得了当失活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失活时间与反应时间、空速的关联式,失活过程应服从不均匀表面失活机理,并且当催化剂处于失活区时,失活时间对活性的影响要大于空速和温度。  相似文献   
53.
万金玉  刘怡飞 《化学通报》2019,82(10):926-936
随着有机磷化合物(OPs)的广泛应用,其在越来越多的环境介质中被检测出来。大多数OPs具有毒性,但人们缺乏快速且有效的预测手段来对毒性进行评估。本文将结合E-Dragon软件计算的分子描述符,采用不同的QSAR模型对36个OPs的毒性进行预测。文中采用后退法作为描述符筛选方法,以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评价标准,共找到14个对线性核函数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贡献较大的描述符;在最终得到的SVM模型交叉验证结果中,计算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 913,均方根误差为0. 388;外部测试验证结果中,平均相对误差为9. 10%。此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人工神经网络(ANN)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模型对OPs的毒性进行预测,交叉验证结果显示,三个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878、0. 686与0. 620,没有SVM模型的预测能力好。因此采用线性核函数的SVM模型对OPs进行毒性预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矿区植物重金属元素测定的两种前处理方法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别采用酸消解法和干灰化法处理16种矿区植物,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的Mn、Cd、Cr和Zn的含量。结果表明:除Cd外,两种处理方法对Mn、Cr、Zn的测定结果有明显影响。测定植物组织Cd时,两种处理方法都可采用;测定Mn、Cr元素,采用酸消解法较为合适;测定Zn则宜采用干灰化法,并可适当延长木质部分(根、茎)的灰化时间。  相似文献   
55.
利用已知Gelonin的氨基酸序,逆向推算出整个基因的碱基序列,根据E.coli的密码子偏爱性和后续基因克隆的需要,通过沉默突变设计相应的酶切位点和碱基序列,将整个基因分为四段,每个片段约175-220pb,每一个片段中的互补链从5′末端用化学合成100-120的碱基单链,其中两个链的3′末端有20个互补碱基。利用T4DNA聚合酶酶促添补成双链DNA,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构建重组子,然后再构建成含整个Gelonin基因的表达载体pET-gel进行表面,经诱导后,获得了一个28000的重组蛋白,并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邻苯二酚与乙醇气固相单醚化反应用固体酸催化剂表面上的积炭行为,并用TG-DTA,BET,GC-MS,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积炭物种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上有两种类型的积炭,一类属可溶性积炭,主要由二苯醚及其衍生物组成,可在低温燃烧除去;另一类属不可溶性积炭,主要为缺氢的芳烃类聚合物或类石墨碳,需在高温下才能烧除.积炭主要发生在4~8nm范围的中孔内,导致反应后的催化剂大孔范围的孔分布所占的分数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总积炭量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57.
丙烯环氧化反应中失活钛硅分子筛的无氧脱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无氧脱附方法对丙烯环氧化中失活的薄层钛硅分子筛(即Spent EPO-4)和环氧丙烷(PO)与丙二醇单甲醚(MME)浸渍的TS-1催化剂(即PO/TS-1和MME/TS-1)进行了研究,脱附产物由气相色谱定性分析,无氧脱附后的催化剂以丙烯环氧化为探针反应进行再生性能评价,同时在无氧条件下考察了TS-1在300℃时催化裂化PO反应.实验结果表明:PO浸渍TS-1可使其活性明显下降,PO在TS-1上不是简单的弱吸附,存在着化学强吸附和自聚.失活催化剂(Spent EPO-4和PO/TS-1)经无氧脱附后,其催化活性可显著恢复.通过对失活催化剂脱附产物的比较,推测了丙烯环氧化反应过程中钛硅分子筛失活原因.  相似文献   
58.
制备温度对Pd/C加氢脱氯催化剂失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温度对Pd/C加氢脱氯催化剂失活的影响;失活;积炭;Pd/C;加氢脱氯  相似文献   
59.
苯丙苯基化β沸石催化剂上沉积物的组成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性β沸石是高压液相苯-丙烯异丙基化合成异丙苯反应的优良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和选择性高及稳定性好等优点,已成功进行了中试.用13CNMR,IR,GC-MS,TG等手段,并结合溶剂萃取法、TPO和结构分析等方法,确定了改性β沸石催化剂上沉积物的主要成分是多异丙基苯和四氢化萘,且主要分布在沸石孔道内;同时,快速升温后恒温烧炭的效果优于慢速升温后恒温烧炭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SCR脱硝催化剂失活及其原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运行后的蜂窝型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催化剂和新鲜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应用红外光谱、氮气吸脱附、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等手段对新鲜催化剂及运行后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运行后催化剂表面官能团发生了变化,比表面积严重降低,载体(TiO2)产生了型变,并且催化剂表面微粒出现了团聚现象。对运行后催化剂活性降低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硝催化剂在运行过程中遭遇了突发性高温(如t> 650℃),导致活性出现劣化。此外,催化剂表面沉积物中水溶性离子及砷、磷等物质也对催化活性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