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88篇
化学   322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物理学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分散在壳聚糖(CTS)中并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烘干后依次滴加血红蛋白(Hb)、DNA及CTS溶液.制成了壳聚糖/DNA/血红蛋白/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的GCE(简示为CTS/DNA/Hb/MWCNTs/GCE)。采用方波伏安法及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膜内DNA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 5.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复合膜内的DNA在电极上于0.46 V(vs.SCE)处有一个明显的氧化峰,DNA氧化峰电流与其质量在1.0~5.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5μg。  相似文献   
112.
印迹复合膜     
汪润田  柳春丽  陈振斌 《化学进展》2020,32(7):989-1002
印迹复合膜由于兼具分离膜的高效分离性能与印迹聚合物的特异识别性分离性能,可实现对目标物质的精准分离而引起极大关注,相关研究报道也逐年增加。然而,尚无关于印迹复合膜相关研究进展的总结及对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展望。本文首先总结了印记复合膜的研究发展历程,随后从印迹复合膜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出发,根据印迹复合膜的结构,将其分为单层结构印迹复合膜、双层结构印迹复合膜、多层结构印迹复合膜、基于三维大孔基底的印迹复合膜以及智能印迹复合膜,并分别综述了各类印迹复合膜的结构特征、制备方法、识别/分离性能以及它们各自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3.
基于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将其引入高分子膜所制得的纳米复合滤膜有望解决目前制约膜技术发展的“上限平衡”问题。 本文综述了碳纳米管、石墨烯、SiO2、TiO2、分子筛、ZrO2以及纳米银颗粒等纳米复合膜在膜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 这些纳米材料对于提高复合膜的机械稳定性、亲水性、选择性、渗透性及抗污染能力等有显著的效果。 此外,对纳米复合膜的发展与应用做了展望,也对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4.
In this study, a poly(ether block amide) (Pebax 1657) composite membrane applied for COa capture was prepared by coating Pebax 1657 solution on polyacrylonitrile (PAN)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Ethanol/water mixture was used as the solvent of Pebax and the effects of ethanol/water mass ratios and Pebax concentration on the permeation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membrane were studied. To enhance the com- posite membrane permeance, the gutter layer, made from reactive amino silicone crosslinking with potydimethylsiloxane (PDMS), was de- signed. The influence of crosslinldng degree of the gutter layer on membrane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 As a result, a Pebardamino- PDMS/PAN multilayer membrane with hexane resistance was developed, showing CO2 permeance of 350 GPU and CO2/N2 selectivity over 50. The blend of poly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 (PEG-DME) with Pebax as coating material was studi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embrane performance. After being combined with PEG-DME additive, CO2 permeance of the final Pebax-PEG-DME/amino-PDMS/PAN composite membrane reached 400 GPU above with CO2/Na selectivity over 65.  相似文献   
115.
116.
Nd28Fe66B6/Fe50Co50双层纳米复合膜的结构和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Nd28F66B6/Fe50Co50双层纳米复合磁性薄膜,研究了其结构和磁性.经873K退火处理15min后,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薄膜晶体结构,采用俄歇电子能谱仪估算薄膜厚度和超导量子干涉仪测量其磁性.磁性测量表明,1)该系列薄膜具有垂直于膜面的磁各向异性.从起始磁化曲线和小回线的形状特征可知,矫顽力机制主要是由畴壁钉扎控制.2)对于固定厚度(10nm)层的硬磁相Nd-Fe-B和不同厚度(dFeCo=1-100nm)层软磁相FeCo双层纳米复合膜,剩磁随软磁相FeCo厚度的增加快速增加,而矫顽力则减少.当dFeCo=5nm时,最大磁能积达到160×103A/m.磁滞回线的单一硬磁相特征说明,硬磁相Nd-Fe-B层和软磁相FeCo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两相很好地耦合在一起.剩磁和磁能积的提高是由于两相磁性交换耦合所致.  相似文献   
117.
采用PEG/PVAc复合物作为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基质材料,PEG/PVAc<1/1(mol)时两者有较好的混溶性并破坏了PEG的结晶。研究了高氯酸盐对PEG/PVAc复合膜导电率的影响,结果是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导电率增大,在同一盐浓度下电导率依次Y(ClO_4)_3>Nd(ClO_4)_3>LiClO_4>NaClO_4,首次将稀土盐用于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得到了较高的室温电导率(10~(-6)s·cm~(-1))。加入添加剂以及提高温度和湿度,均能提高复合膜的导电率。  相似文献   
118.
以顺丁橡胶(cis-PB)为高分子基质材料,与具有反应性基团的低分子液晶化合物溶液共混后成膜,后经S2Cl2气相硫化制得交联型聚合物/液晶复合膜.研究了测试温度、压力、交联时间以及成膜条件对膜的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制得的复合膜在50℃以下有很好的富二氧化碳性能.在此实验条件下,N2、O2的透过系数很小,而CO2的透过系数为2.0-4.0×10-8cm3(STP)cm/cm2·s·cmHg。  相似文献   
119.
描述了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60-PMMA复合膜的结构、紫外-可见吸收特性、Raman散射特性和红外吸收特性.通过对C60紫外-可见吸收光谱,Raman散射谱和红外吸收谱的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C60与PMMA之间的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120.
本文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技术在室温下研究晶化a-Si:H/a-SiNx:H多层纳米硅复合膜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首次观察到这种多层膜的相位共轭信号,在共振光波波长λ=589nm处实验所用样品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为χ(3)=1.4×10-6esu,分析表明其非线性光学响应增强的原因是纳米硅的强量子限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