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7篇
  免费   833篇
  国内免费   1996篇
化学   2915篇
晶体学   219篇
力学   453篇
综合类   125篇
数学   678篇
物理学   151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是一种基于贵金属纳米结构基底对被检测物进行高灵敏度检测的一种方法.具有特殊纳米结构的贵金属表面受到激光的照射时,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会受到极大的振荡,当入射光频率与振荡频率相近时,则会发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SPR),使金属表面的局域电场强度极大增强,入射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都得到成倍的放大,从而使吸附在贵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的分子的拉曼散射信号得到有效的增强.使用NaBH4还原-酸刻蚀模板法,制备了八面体Au/Ag复合纳米笼,其形貌规整,尺寸均匀约为600 nm,无Cu2O模板的残留,Au元素均匀负载在Ag纳米笼上,质量分数约为16.8%;Au/Ag复合纳米笼的紫外可见吸收峰相对于Ag纳米笼发生了红移,更重要的是,Au和Ag元素协同赋予了复合纳米笼超高的SERS灵敏度和重复性,Au/Ag复合纳米笼实现了对罗丹明6G的痕量检测(5×10-14 mol/L),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证实:这主要归因于等离子共振作用产生的高电磁场强度;此外,Au元素的加入使Au/Ag复合纳米笼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即使在1%的H2O2溶液中浸泡3 h,仍然能够保持优异的SERS性能.八面体Au/Ag复合纳米笼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SERS基底.  相似文献   
92.
Cu/TiO2-NiO上光促表面催化CO2和H2O合成CH3OH反应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崧哲  钟顺和 《物理化学学报》2002,18(12):1099-110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电子型)-p(空穴型) 复合半导体材料0.5%Cu/TiO2-2.0%NiO (w),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漫反射(UV-Vis)、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对材料结构、吸光性能、化学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材料对CO2和H2O合成CH3OH的光促表面催化反应(PSSR)规律.结果表明,所制备材料能够明显促进目的反应,室温条件下即有CH3OH生成.在200 ℃下,由于光-表面-热的协同效应,CO2转化率得以提高,且CH3OH的选择性达到87.5%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CO2在材料表面的卧式吸附态为CH3OH的前驱物,并对PSSR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
核-壳型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述了核-壳型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方法、形态及其影响因素与判断方法、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核-壳型复合乳液膜机械性能优良的原因是:核、壳两相间存在的过渡区适当地抑制了二者的相分离。  相似文献   
94.
用化学和机械合金化两种方法将Y2O3复合到铁素体不锈钢粉中,经热等静压后制成氧化物弥散增强(ODS)铁紊体不锈钢,研究了其中的氧化物相的结构和成分与这两种复合方法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法的钢中复合相主要存在Y2Ti2O7相,而机械法钢中复合相主要存在Y2O3相;两种复合工艺制备的ODS钢中氧化物的钛含量有明显差异,而钇含量则与复合工艺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5.
无机纳米粒子/丁苯胶乳复合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无机纳米粒子/丁苯胶乳的复合材料,用脂肪酸对纳米粒子进行了表面改性,使之均匀分散在丁苯胶乳中,用红外、吸油性,润湿试验等方法对改性纳米微粒进行了表征,纸张涂布和老化试验证明,纳米碳酸钙和纳米氧化锌具有优良的隔热效果,纳米氧化锌还有很好的防紫外老化功能,对以纳米TiO2为核,包覆苯丙共聚物的乳液矣合也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6.
pH值对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CPAM)稀溶液粘性行为的研究表明:不同的CPAM-H_2O溶液体系(胺化度28.8~38mol%,外加盐浓度0~0.2M)的粘性行为,特性粘数[η]和Huggins常数k′随溶液pH值变化分别是现极大值和极小值;CPAM对有机污泥脱水絮凝作用随溶液pH值变化存在极大值。本文从CPAM电荷的形成、电荷密度的增加以及屏蔽出发讨论了上述两种极限现象。  相似文献   
97.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98.
NAK-12树脂脱除蚕蛹复合氨基酸异味及褐变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用NAK-12吸附树脂脱除蚕蛹复合氨基酸异味及褐变色素的条件,初步分析了蚕蛹复合氨基酸异味产生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当流速为3BV/h时,1ml NAK-12吸附树脂能吸附1.75g蚕蛹复合氨基酸中的异味物质;能吸附1.45g蚕蛹复合氨基酸中的褐变物质。甲醇是异味物质和褐变物质的良好洗脱剂,用pH1.0的甲醇以1BV/h流速洗脱,仅用3.5BV的洗脱剂即可完全洗脱异味物质和褐变物质,蚕蛹复合氨基酸异味产生的可能机理是:加热蚕蛹复合氨基酸液时,其苯丙氨酸,蛋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被氧化脱氨,生成挥发性醛,而其褐变则是赖氨酸,精氨酸与还原糖发生Maillard反应生成褐变物质引起的。  相似文献   
99.
A precursor of Ce0.8Y0.2O1.9(YDC) solid electrolyt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gol-gel method. YDC and phosphates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mixing the YDC and phosphat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eight ratios. The mixtures of the YDC and binary phosphates were ground and sintered at 1 400 ℃. The proton conductivity in solid electrolyte of the sintered samples was examined using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at 400~800 ℃. Ammonia was synthesized from nitrogen and hydrogen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the solid state proton conducting cell reactor. The optimal condition for the ammonia production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composite electrolyte of 80wt% YDC: 20wt% binary phosphates as proton conductor could obtain the highest ionic conductivity and ammonia production rate among the four samples, the rate of evolution of ammonia was up to 9.5 × 10-9 mol·s-1·cm-2.  相似文献   
100.
助剂钾在Ni—Co—O,Zn—Co—O尖晶石催化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罗孟飞 《应用化学》1995,12(6):99-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