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2篇
  免费   724篇
  国内免费   1337篇
化学   3005篇
晶体学   59篇
力学   1011篇
综合类   75篇
数学   108篇
物理学   231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微量稀土加入铝或铝合金中,如果加入方法、数量、时间得当,可明显改善材料的多项性能.稀土对铝及铝合金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稀土铝合金的热力学性质,尤其是溶解态稀土的研究少有报导[‘,2].本工作采用L即.95C。。。。FZ。。多晶作为固体电解  相似文献   
72.
本文系统的Sr-Nd-Pb-O多元同位素体系示踪结果表明,万洋山-诸广山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岩石是典型的壳型花岗岩,由区内未出露的中元古基底重熔形成,源岩的物质组成不均一.  相似文献   
73.
Ni-SD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合成和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柠檬酸-硝酸盐溶胶-凝胶低温自蔓延燃烧法制备氧化镍(NiO)粉末和Ce0.8Sm0.2O1.9(SDC)粉末,并将NiO与SDC按不同质量比和不同制备工艺制备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阳极前身。再用自组装的还原装置将其在820℃经2.5h还原后,采用四端子法测量其电导率值。分析了阳极片电导率与阳极片微结构、Ni的质量百分数、混合研磨时间及烧结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阳极片的电导率强烈依赖于镍含量和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74.
结合课题组近期的相关研究,对固体CD光谱在手性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手性样品固体CD光谱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通过对四对手性席夫碱M(II)(M=Ni、Cu)配合物的固体和溶液CD光谱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配合物的手性构型在固液相中保持一致,但其固液CD光谱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相应配合物在固体和溶液相中的四面体扭曲或构象的微妙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75.
报道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绿色合成4-羟基苯基-1'-O-D-吡喃葡萄糖苷(即熊果苷及其端基异构体)新方法,采用固体酸蒙脱石K-10或4A分子筛为催化剂,将四苄基保护的葡萄糖(2)或α-三氯乙酰亚胺酯糖给体(3)与氢醌直接进行糖基化反应,最高以86%的产率获得4-羟基苯基12',3',4',6'-四-O-苄基-1'-O-D-吡喃葡萄糖苷(4),进而脱除苄基保护,定量获得熊果苷及其端基异构体(1).中间体(4)的结构经IR、MS、1H NMR及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进行了确认,化合物(1)的理化数据与文献值相同.  相似文献   
76.
赵沁  王新平  蔡天锡 《催化学报》2002,23(6):575-579
 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固体电解质电解池消除NO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电化学消除NO研究体系、电化学消除NO分解机制、O2-在固体电解质电解池中传导的控速步骤、电极种类和形态对NO分解性能的影响以及直流与交流电作用的差异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在RuO2—Ag—YSZ—Pd电解池上实现的NO选择性分解是迄今为止的最佳结果,500℃下NO的转化率为31.8%,NO的分解活性是O2的分解活性的13倍.该领域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进一步提高NO分解相对于共存O2离子化的选择性、降低O2-在阴极界面处的传导阻力和探寻可在更低温度传导O2-的新的固体电解质  相似文献   
77.
采用分子量500万的聚氧化乙烯和无水溴化铜,通过混溶蒸发法制备成高聚物固体电解质P(EO)n-CuBr2薄膜,并在0.1~300MPa范围不同的流体静水压下详细测量其复平面阻抗谱,分别得到在不同压力下离子电导率和介电常数与测量频率的关系.进一步解谱准确地求出P(EO)n-CuBr2(n=12、16)薄膜离子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的静水压效应,并结合X-光物相分析,根据离子迁移通道的物理图象和高聚物的极化机构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添加20%的增塑剂碳酸丙烯酯,较大改进了压力下的导电性.120~300MPa的离子电导率提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78.
0引言固体超强酸的研制是近20年来催化领域中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起初,人们所研制的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中,MxOy多为ZrO2。近年来,研究者们为得到高酸强度和高催化活性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以ZrO2为主体,引入第二组分、第三组分组成复合型催化剂,这方面的研究者颇多[1~4],也  相似文献   
79.
泡沫铅对VRLA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结构及性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引言随着36V/42V汽车电源系统的提出,新一轮汽车用电池的竞争不断加剧。从目前情况看,铅酸电池由于具有成本低廉,使用可靠,原材料来源丰富,铅回收率可高达98%等优点,因此成为电动车电源最实际的选择之一[1]。但作为电动车用电池,需要克服其比能量低、充电接受能力差和负极硫酸盐化等缺点。为此各国科学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最近报道用铸造多孔体作为敞口铅酸电池的集流体,它的比表面积为14cm2·cm-3,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上升到50%,远高于传统的铸造板栅[2]。在铅酸电池集流体研究领域里另一个重大进步,就是以R V C(R etic-ulated V i…  相似文献   
80.
固体超强酸ZrO2/S2O28-催化合成乙酸正己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固体超强酸ZrO2/S2O8^2-为催化剂,乙酸和正己醇为原料合成了乙酸正己酯,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1.4,催化剂用量0.5g(当乙酸用量为0.1mol时),带水剂苯15mL,在110-118℃反应1.5h,其酯化率达92%以上.该方法的优点是酯化率高,催化剂可重复使用且基本不腐蚀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