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0篇
  免费   652篇
  国内免费   2867篇
化学   5358篇
晶体学   47篇
力学   232篇
综合类   133篇
数学   910篇
物理学   165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首次报道了以四氯苯膦为转化剂或采用二氯苯膦与五氯化磷相结合, 将芳酸或芳酰氯转化为三氯甲基芳烃. 同时, 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发现连有推电子基的二氯苯膦有促进反应的作用, 而连有吸电子基团则减缓反应的进行, 而反应底物(芳酸或芳酰氯)的结构效应则相反: 连有吸电子基的芳酸有利于反应, 而连有推电子基团则减缓反应的进行. 此外, 发现反应中生成的苯膦酰二氯可作为催化剂重复使用, 并对转化反应的条件进行了改进与优化, 合成出9个三氯甲基芳烃, 其中2个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52.
The phenomenon of migration of the silyl groups from α-oxygen to β-oxygen in sodium aldol reaction was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53.
四羧基金属酞菁负载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其消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四羧基铁酞菁(Fe-CPc)和四羧基钴酞菁(Co-CPc),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在酸性条件下,将四羧基金属酞菁负载到改性纤维素纤维上,制备得到消臭纤维.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四羧基铁酞菁消臭纤维(FePcF)、四羧基钴酞菁消臭纤维(CoPcF)和混合金属酞菁消臭纤维(CoFePcF)3种功能性纤维都能有效去除甲硫醇、硫化氢、氨气和三甲胺,甲硫醇和硫化氢按催化氧化机理除去,而氨气和三甲胺按酸碱中和机理除去;3种消臭纤维对甲硫醇和硫化氢的消臭效果为CoFePcF>CoPcF>FePcF.  相似文献   
254.
沉淀溶解法制备纳米硫化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烷基黄原酸锌和硫化钠分别为锌源和硫源,采用烷基黄原酸锌沉淀溶解法制备了粒度可调、粒径分布比较窄的面心硫化锌纳米粒子,利用比表面积(BET)测定、透射电镜(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合成的硫化锌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烷基黄原酸锌链长的增长,通过添加硫化钠而生成的硫化锌纳米粒子的粒径逐渐减小。本文还对沉淀溶解法制备纳米硫化锌的溶液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55.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56.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及其膜表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OP 10混合乳化剂 ,制备了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 (FMA8)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 甲基丙烯酸 (MAA)共聚乳液 .通过DSC、FT IR、1 H NMR对共聚物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 .采用JZHY 180界面张力仪研究了共聚乳液膜表面的性质 ,结果表明 ,随着共聚物中全氟单体含量的增加 ,共聚物膜的表面能显著降低 ,当全氟单体的含量达到 2 5wt %时 ,其表面能降低到 19 74mJ m2 .X ray光电子能谱(XPS)对共聚物表面原子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 ,共聚物表面氟的含量远高于其平均含量 ,证明了含氟基团的趋表现象 .经退火处理 ,共聚物膜表面的氟含量增加 ,表面自由能降低  相似文献   
257.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58.
于泓 《分析化学》1998,26(1):89-92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3种芳香酸分别做淋洗液的单柱阳离子色谱法分离测定Li+、Na+、NH4+、K+、甲胺、乙胺和正丙胺7种物质。3种芳香酸做淋洗液均可将7种物质分离开,且分离结果差异不大。在淋洗液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邻苯二甲酸做淋洗液测定的检出限较低。选择3.0 mmol/L邻苯二甲酸做淋洗液测得了上述7种物质的检出限和线性范围,并进行了叶面肥试样分析,7种物质的加标回收率在96.4%~98.6%之间。  相似文献   
259.
260.
通过对双环戊二烯的选择性羰基化加成,高产率地合成了三环[5、2、1、02,6]癸-3烯-8,9-二羧酸二甲酯。得到了无色透明的片状晶体,产率为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