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2篇
  免费   1774篇
  国内免费   8004篇
化学   14305篇
晶体学   305篇
力学   683篇
综合类   374篇
数学   1247篇
物理学   4266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509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549篇
  2020年   418篇
  2019年   496篇
  2018年   442篇
  2017年   496篇
  2016年   555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1006篇
  2013年   904篇
  2012年   844篇
  2011年   798篇
  2010年   778篇
  2009年   784篇
  2008年   883篇
  2007年   828篇
  2006年   851篇
  2005年   761篇
  2004年   727篇
  2003年   855篇
  2002年   787篇
  2001年   801篇
  2000年   606篇
  1999年   517篇
  1998年   467篇
  1997年   515篇
  1996年   417篇
  1995年   404篇
  1994年   365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245篇
  1991年   262篇
  1990年   249篇
  1989年   219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甲烷的催化燃烧: La,Ce和Y离子对高比表面MnO2改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翔  马军  段连运  谢有畅 《催化学报》1998,19(4):325-328
在高比表面MnO2前体中添加La,Ce和Y等离子,用BET,XRD和H2-TPR等技术研究了其对MnO2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与未加助剂的MnO2催化剂相比,La/MnO2,Ce/MnO2和Y/MnO2催化剂对甲烷催化燃烧的活性有所降低,但3种离子均有效地阻止MnO2在高温下结晶,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使其在高温下可维持较大的比表面积,综合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Y离子对MnO2的改性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272.
自由基链式亲核取代反应(S_(RN)1)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述了自由基链式亲核取代反应的最近进展。内容包括: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按S_(RN)l进行的反应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273.
在二氧化钛载体中通过掺杂Ru,Mn,Ce制备了一系列用于催化湿式氧化的催化剂,利用XRD,TEM,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反应温度T=210~270℃,氧分压Po2=2.1MPa条件下,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对丁二酸进行了降解实验.催化剂在反应中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催化剂在30min内对丁二酸降解的COD去除率为54.4~98.3%.Ru及Mn,Ce的氧化物对催化活性都有促进作用.建立了丁二酸催化湿式氧化的一级分段动力学模型.基于COD的一段及二段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43.74kJ/mol和54.28kJ/mol.  相似文献   
274.
张全信  刘希尧  雷鸣  徐仑 《催化学报》2002,23(3):250-252
 用XRD,XPS,SEM和H2-TPR等手段研究了铜基负载型催化剂的结\r\n构和物性及其对混合碳四加氢脱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负载铜催\r\n化剂中加入一定量的Co可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炔活性,而Co含量较少时\r\n加入少量的Ce也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Cu和Co之间存在着相互\r\n协同作用,使得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偏析,CuO在催化剂表面呈非晶\r\n相分散状态,催化剂颗粒粒径变小,催化剂更容易被还原,从而改善了\r\n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75.
杨玉川  魏莉  金子林 《有机化学》2004,24(6):579-584
温控非水液/液两相催化,是指一类由两种或多种液态有机物组成的催化反应体系,其特点是体系的相态变化可通过温度来调控,即体系在高温时相互混溶呈均相,低温不溶分成两相,催化剂和产物分别处于两相,从而为解决均相催化剂分离难的问题开拓了一个新方向,是液/液两相催化研究领域最引人注目的进展之一.首次以"温控"为主线将氟两相催化作为温控液/液两相催化的一个特定类型纳入"温控非水液/液两相催化"范畴,并与其它通过温度来调控的有机液/液两相和作者提出的温控相分离催化串在一起作一较为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276.
以N2与H2的混合气为反应气,和三氧化钼进行多段程序升温反应,制得一种β晶型的氮化钼。以噻吩为模型化合物的常压加氢脱硫反应表明,β-Mo2N0.78具有较强的加氢脱硫活性和强的抗硫化性能。同时考察了预还原、反应温度以及氮化末温、升温速率、反应气中N2-H2比及氮化时间等制备参数对β-Mo2N0.78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β-Mo2N0.78的加氢脱硫活性在320 ℃~400 ℃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增强,而还原预处理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氮化末温、氮化时间、反应气组成和升温速率等制备参数对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氮化末温的升高,所制备的催化剂催化加氢脱硫活性降低;在氮化末温恒温较长时间,可以引起制备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下降;存在最佳的反应气组成和各段升温速率。小晶粒的β-Mo2N0.78具有强的加氢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277.
The Cu-Mo/ZSM-5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u/Mo ratios were prepared by wet impregnation method, and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Mo/ZSM-5 is a very effective catalyst for NOx catalytic reduction with ammonia, especially when Cu/Mo molar ratio is about 1.5. It not only exhibited the extremely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but also showed good stability for 02. The bulk phase structure of Cu-Mo/ZSM-5 catalysts was determined by XRD technique,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a maximum dispersion for Cu species when Cu/Mo molar ratio is 1.5, and an interaction between Cu and Mo along with HZSM-5 may be present in Cu-Mo/ZSM-5, which may possibly result in a special structure favorable for th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over Cu-Mo/ZSM-5 catalyst.  相似文献   
278.
偶氮氯膦mk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铱(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验发现,在硫酸介质中,Ir(Ⅳ)对KBrO3氧化偶氮氯膦mk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铱(Ⅳ)的催化光度法。方法测定铱(Ⅳ)的线性范围为0.2~1.2μg/25mL,检出限为6.88×10-10g/mL。拟定的方法已用于冶金产品和岩矿中痕量铱(Ⅳ)的测定,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79.
新型分子筛Ti-MMM-1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控制TEOS的水解,在不同时间添加与MCM-41和MFI相应的有机模板剂合成出了一种新型分子筛,Ti-MMM-1,采用XRD、FT-IR和低温N2吸附对其进行表征,并用H2O2氧化环己烷和环己醇对其催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i-MMM-1是一种具有MCM-41和MFI结构的两相混合的微孔/介孔材料,IR分析表明钛原子已进入分子筛骨架,并在环己烷和环己醇的氧化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和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80.
王晨  陈瑞  宋林  张乃东 《化学学报》2019,77(3):205-212
碳酸自由基、硝酸自由基、磷酸自由基和硫酸自由基是化学反应的重要中间体,都具有氧化性,对污染物在自然和人为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文中较为详细地介绍这几种自由基的电极电位、产生方式、检测方法及与有机物的反应方式.总结四种自由基的特性及与有机物的反应方式可发现,四种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电极电位不同,导致它们和有机物反应速率的不同;碳酸自由基并不是羟自由基去除剂,对于一些容易被氧化的化合物,碳酸自由基氧化效果比羟自由基好;四种自由基均可由羟自由基转化而来,并且这四种自由基和羟自由基与有机物反应方式基本一致,都通过电子转移、夺氢和加成的方式进行.可以预测四种自由基和羟自由基降解有机物的机理将非常相似,今后应研究四种自由基与羟自由基相互转化的规律,以及与代表性有机物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