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13篇 |
物理学 | 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采用XPS和EXAFS方法,研究了以sol-gel法制得的超累粉体SiO2为载体,用化学还原沉积法制备的负载型非晶态Cu/SiO2催化剂在甲酸甲酯氢解反应前后的表面结构和局域结构。结果表明,非晶态样品中的铜原子以零价铜的形式存在,但配位数却大幅度地低于铜樯档,意味着铜原子在高比表面超细SiO2载体上处于高分散的非晶状态,表面悬空键显著增多,表面能增大,导致配位键收缩。 相似文献
113.
定向设计并制备了多功能MoO3-SnO2催化剂,在常压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实现了二甲醚低温氧化高选择性制备甲酸甲酯的过程。考察了机械混合法、共沉淀法及沉淀浸渍法等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在沉淀浸渍法制备的MoO3-SnO2催化剂上,常压、160℃反应条件下,甲酸甲酯选择性达94.1%,DME转化率也达到了33.9%,并且产物中无COx生成。采用NH3-TPD、CO2-TPD及H2-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表面酸性、碱性及氧化性的不同是造成催化剂反应性能差异的原因。另外,通过采用XRD、Raman及TEM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发现,晶粒粒径及金属氧化物MoO3的存在状态等结构的差异是造成催化剂活性不同的主要原因。较小晶粒的催化剂和表面存在的低聚态MoO3是致使催化剂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4.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甲醇与一氧化碳的微观反应机理. 在B3LYP/6-311++G(d,p)水平上优化了反应物、过渡态及产物的几何构型, 并通过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方法(IRC)分别确认了过渡态的结构与反应途径. 在CCSD/6-311++G(d,p)水平上进行能量校正, 并根据计算的势能面探讨了CH3OH+CO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 CH3OH+CO反应体系有三个可能的反应通道, 产物分别为甲酸甲酯、乙酸、羟基乙醛. 在无催化条件下, 计算得到生成甲酸甲酯、乙酸和羟基乙醛的反应活化能分别是364.715, 460.775和611.402 kJ•mol-1, 生成甲酸甲酯和羟基乙醛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而生成乙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15.
116.
在低温和浆态反应条件下,于同一个反应器中考察了由合成气一体化合成甲醇和甲酸甲酯的反应。结果表明,由碱金属醇化物和CuCl组成的混合催化体系具有甲醇合成活性,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363~403K, 3~6 MPa)进行合成反应时,甲醇的空时收率可达到208 g·L~(-1)·h(-1)(363 K, 5.0Mpa)和43.8g·L~(-1).h~(-1)(添加氢化物助剂)。甲醇的选择性与反应温度有关。一体化合成反应与分步反应有较大差异。反应历程可能为甲醇首先均相催化羰化为甲酸甲酯,然后甲酸甲酯再多相催化氢解为甲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