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6篇 |
免费 | 170篇 |
国内免费 | 38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763篇 |
晶体学 | 17篇 |
力学 | 146篇 |
综合类 | 41篇 |
数学 | 33篇 |
物理学 | 4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95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80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71.
为了分析ITER第一壁模块试制过程中Be/Cu界面经热等静压扩散连接后出现的不可接受的大尺寸缺陷,对Be/Cu连接失效的模块进行了破坏性试验.首先采用线切割对模块进行解剖,并对连接界面缺陷区域及非缺陷区域通过金相观察、SEM观察及能谱分析进行对比,初步确定了界面连接的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972.
Synthesis of Large Quantity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Arc Discharg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We report on a new method to prepare large quantity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s) with high purity.Using a Y-Ni powder composite graphite rod as an anode,at a given angle with the high-purity graphite cathode rod,a cloth-like deposit can be obtained by dc arc discharge in helium at high temperature,which contains about 60% SWCNTs.In this way,we can obtain a deposit of more than one gram in ten minutes.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Raman scattering have been used to observe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SWCNTs. 相似文献
973.
采用经典分子动力学(MD)方法,使用EDIP(environment-dependent interatomic potential)势描述C纳米管内C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对多壁C纳米管由于Stone-Wales缺陷引起外层管高温剥落蒸发现象进行了计算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多壁C纳米管外层管Stone-Wales缺陷处C原子剧烈振动导致C—C键断裂形成悬键,并逐渐向四周扩散导致外层管剥落蒸发.利用Lindemann指数作为判据,得出多壁C纳米管外层管出现剥落蒸发的温度为2290 K左右,与Huang Jianyu等实验中观测到多壁C纳米管外层管剥落蒸发现象产生的温度2000 ℃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74.
975.
在核电站蒸汽发生器复杂环境下,为准确控制机器人完成管板检测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STM8处理器的爬壁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针对机器人两个不同轴线驱动轮的结构特点,运用运动学理论建立了机器人运动方程,分析了机器人的运动特性。设计了爬壁机器人硬件控制电路,为提高机器人的控制精度,采用了位置环,速度环和电流环三环PID软件控制策略。最后,对此控制方法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爬壁机器人控制电路设计合理可靠,三环PID算法实现了较好的运动效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76.
红花柄锈菌Puccinia carthami(Hu+z)Cda生活史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接种结合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库尔勒地区红花锈菌株的生活史型及孢壁的纹饰结构,结果示出,冬孢子外壁具瘤纹状结构;继性子器后发育形成的孢子阶段行使夏孢子的生理功能,且孢子形态与孢壁的纹饰特征与夏孢子的无异,均为刺纹状结构,基此看出本菌株是缺铸型的单主寄生锈病菌,新疆红花上的锈菌迄今为止仅知一种-红花柄锈菌[Pucciniacarthami(Hu z)Cda]。 相似文献
977.
在2011年第7期出版的Physics Today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关于自旋极化电流驱动磁畴壁运动的文章,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现对该文主要内容摘译如下:磁体具有净磁矩,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非配对自旋指向同一方向.通常情况下,多个具有不同磁矩方向的磁畴同 相似文献
978.
比较了铁磁单层膜与铁磁/反铁磁双层膜结构中的磁畴演化行为, 发现由于反铁磁层膜对铁磁层膜的耦合作用使得系统的磁畴壁厚度、 磁畴壁等效质量、磁畴壁移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 系统的矫顽场增强, 并出现了交换偏置场. 文章具体研究了反铁磁层耦合作用下其磁畴壁厚度、 等效质量以及磁畴壁移动速度等与反铁磁层的净磁化、 磁各向异性、界面耦合强度以及温度等的关系; 并研究了其对铁磁/反铁磁双层膜中的交换偏置场、矫顽场的影响. 进而 从磁畴结构的形成及其演化上揭示了铁磁/反铁磁双 层膜中出现交换偏置以及矫顽场增加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979.
受二次流的影响,气膜冷却端壁表面存在大量难冷区域。紧凑型层板结构可以实现端壁的双侧冷却,从而缩小难冷面积。本文通过改变气膜孔布局,设计了一种可以有效改善局部难冷区域的层板冷却端壁。在主冷流温比1.5下,测量了端壁表面的温降特性和综合冷却效率分布,通过与均匀气膜布局的层板端壁相比较,发现:采用改进后的层板结构,可以显著降低端壁表面温度,缩小难冷区域面积,获得更均匀的冷却效果。且压力侧根部区域与吸力面前缘区域冷却效果增幅尤甚。另外,此层板的改进优势随着质量流量比的增加变得更明显。 相似文献
980.
Carbon materials with quasi-graphene layers: the dielectric, percolation properties and the electronic transport mechanism 下载免费PDF全文
We investigate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and graphite filling in SiO2 with the filling concentration of 2-20 wt.%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102-107 Hz. MWCNTs and graphite have general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percolation phenomena owing to their quasi-structure made up of graphene layers. Both permittivity ε and conductivity σ exhibit jumps around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Variations of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percolation theory. All the percolation phenomena are determined by hopping and migrating electrons, which are attributed to the special electronic transport mechanism of the fillers in the composites. However, the twin-percolation phenomenon exist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MWCNTs is between 5-10 wt.% and 15-20 wt.% in the MWCNTs/SiO2 composites, while in the graphite/SiO2 composites, there is only one percolation phenomenon in the graphite concentration of 10-15 wt.%. The unique twin-percolation phenomenon of MWCNTs/SiO2 is described and attributed to the electronic transfer mechanism, especially the network effect of MWCNTs in the composites. The formation of network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second percolation threshold of MWCNTs/SiO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