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77篇
化学   84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物理学   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孔亮  冯秀娥  高洁  李静  李青山 《应用化学》2014,31(10):1185-1190
合成了13个具有新型结构的苯基(噻吩-2-基)甲酮类化合物,其中3个化合物(9b,10b,11b)未见文献报道,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ESI-MS、1H NMR和13C NMR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确证。 对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保护活性的结果显示,对位甲氧基以及两个氯原子取代的活性较好。 初步构效关系表明,苯基噻吩甲酮母环上取代基的位置、数目、类型是影响化合物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d,p)方法对二聚α、β-并三噻吩衍生物的15个分子(a~g2) 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对其最优构型采用TD-DFT(TDB3LYP/6-31+g(d))计算电子吸收光谱,用有限场FF方法及自编程序计算三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在乙烯分子(反式)两侧分别引入α-并三噻吩、β-并三噻吩基团(c分子)比单纯引入相同的α-并三噻吩(a分子)或β-并三噻吩(b分子)基团,更有利于增大其三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能。在含乙烯桥二聚α、β-并三噻吩 (母体分子)结构的末端,端接含C=C或C≡C的基团(如-C≡CH与-C=C(CN)2),与端接吸电子基F原子或给电子基-N(CH2CH3)2相比,能隙降值减小,最低能量吸收波长明显红移,其三阶NLO系数  值达106数量级个原子单位(10-33 esu),显示出良好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可设计成为性能良好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943.
有机全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由于具备结构精确和批次差异小的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该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本文回顾了基于苯并二噻吩(BDT)及其衍生物的小分子给体的发展.基于分子结构、堆叠特性和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小分子BDT系列的成功案例,旨在阐明分子结构、分子聚集和器件性能之间的联系,为未来高效分子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4.
噻吩骨架存在于噻氯匹定、奥莫替尼以及替诺立定等药物中,可用作抗血栓药、抗肿瘤药和消炎镇痛药.目前,对该骨架分子的修饰研究一直是药物合成的热点之一.本文报道了一种在碳酸钾存在条件下,由1,3-二羰基化合物、二硫化碳、溴乙烷以及溴乙腈,通过连续多组分“一锅”反应合成多取代噻吩类化合物的新方法.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该合成反应的机理.该合成方法条件温和、操作安全且收率高.  相似文献   
945.
采用苯并二噻吩(BDT)作为给电子单元,分别与具有2-乙基己基和甲基侧链的双噻吩酰亚胺(BTI)缺电子单元共聚构筑了两个聚合物给体材料(pBDT-BTI-EH和pBDT-BTI-ME).与pBDT-BTI-EH∶Y6相比,基于p BDT-BTI-ME∶Y6的器件具有更高的电荷迁移率、更低的载流子复合、更高的激子解离以及更优的薄膜形貌,从而获得了更高的短路电流密度(JSC)和填充因子(FF),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由9.31%提高到15.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