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81篇
化学   443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7篇
物理学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3-芳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为原料,在酸催化下与醛类发生分子内的Mannich反应,合成了14个标题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确证。研究了反应条件。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2.
固态电池发展至今,许多比能量高、贮存性能好的新型电池产品不断涌向市场,而目前广泛用于正极材料的大多数物质是层状化合物[1],如聚乙炔,聚苯胺等化合物,它们贮存能量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插入化学反应来实现,本工作将合成一种高分子材料——2.5-二巯基-1,3...  相似文献   
33.
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Cdc25B)在许多癌症中都是过度表达的,如乳腺癌、结肠癌、子宫颈癌、肺癌等.因此,抑制Cdc25B是治疗癌症的一种潜在方法.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出了20个新的2,6-二芳基-咪唑[2,1-b][1,3,4]噻二唑衍生物4,然后再经Vilsmeier-Haack反应,合成出了19个新的2,6-二芳基-咪唑[2,1-b][1,3,4]噻二唑-5-甲醛(5).利用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新的中间体化合物3及目标产物4和5进行了结构表征.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4和5进行了Cdc25B抑制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μg/mL时,目标化合物4c对Cdc25B的抑制活性最高,抑制率为87.68%,目标化合物4o和5m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55.76%和57.69%.它们是潜在的Cdc25B抑制剂.  相似文献   
34.
采用固相合成法,分别用4,7-二噻基-2,1,3-苯并噻二唑, 1,4-二噻基-苯和3,6-二噻基-哒嗪与三联噻吩反应合成了三种三联噻吩与噻吩衍生物共聚物(2a~2c),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经 UV-Vis, IR, SEM和CV表征。结果表明:与均聚物相比,2a~2c的最大吸收峰无明显红移;氧化电位(0.53~0.51 V)较均聚物负移。  相似文献   
35.
由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HMTC,C4H4N2O2S)分别和1,3-双(4-吡啶基)-丙烷(bpp)、菲咯啉(phen)合成了2个锌配合物[Zn(MTC)2(bpp)]n1)和[Zn(MTC)(phen)(H2O)2](MTC)(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二维网状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金属锌(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扭曲的四面体结构。配合物2是二维层状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金属锌(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变形的三角双锥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对EB-DNA复合体系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无论配体还是配合物均能使EB-DNA复合体系发生不同程度的荧光猝灭,且配合物的作用强度远大于配体。  相似文献   
36.
《化学学报》2012,70(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4,7-(2-噻吩基)苯并噻二唑-3-辛基噻吩二炔在PdCl2(PPh3)2催化下的合成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通过能量分析结果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在同样的方法和精度研究了4,7.二(2.噻吩基)苯并噻二唑.3.辛基噻吩二炔在没有催化剂下的合成机理.通过计算结果得到此反应在有PdCl2(PPh3)2催化情况下的活化能小于没有催化剂情况下的活化能,从而证明了PdCl2(PPh3)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与周期性平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产物P在Ti02(100)表面的吸附,通过Mulliken charge和前线轨道分析表明:当P吸附在Ti02(100)表面时,P向Ti02(100)表面转移0.692e电荷,前线轨道能隙变窄.理论预测的结果与实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聚苯胺(PAn)膜电极在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溶液中电化学处理或浸泡后的循环伏安(CV)曲线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An膜电极在DMcT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或浸泡过程可使DMcT进入PAn膜内部与PAn形成复合物.PAn对DMcT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可能和二者之间形成的电子给体-受体复合物有关.该复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不同于PAn和DMcT,其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和可逆性均优于DMcT.  相似文献   
38.
以环十二酮为起始物合成的一系列N-取代环十二酮缩氨基硫脲(Ⅰ)经二氧化锰氧化环合为2-(1,11-十一亚甲基)-5-取代亚氨基-△^3-1,3,4-噻二唑啉(Ⅱ)。Ⅱ的结构得到IR,13^CNMR和元素分析的确证。反应中同时分离到一个副产物,经IR,13^CNMR,EIMS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为2-(1,11-十一亚甲基)-5-亚氨基△^3-1,3,4-噻二唑啉(Ⅲ)。据此提出了Ⅰ经二氧化锰氧化环合为Ⅱ的两步反应机制,此机制可以合理地解释Ⅱ和Ⅲ的生成。  相似文献   
39.
以1,3-二(二苯基膦)丙烷二氯化镍(Ⅱ)[Ni(dppp)Cl2]作催化剂,通过4,7-二溴-2,1,3-苯并噻二唑格氏(Grignard)试剂分别与3,3′-二甲基联苯二胺、对苯二胺共聚得到了两种新型主链含刚性和柔性链结构的苯并噻二唑类共轭聚合物。通过FT-IR、1H-NMR、UV-Vis、XRD、TGA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波长分别在306 nm和380 nm处出现,荧光激发峰分别出现在378 nm和463 nm,相应的荧光发射峰分别在493、562 nm处出现。共轭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0.
采用超声波辐射与相转移催化联用技术, 一锅法合成出了8个新的2-(1-萘乙酰氨基)-5-芳氨甲基-1,3,4-噻二唑化合物, 这种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较短、产率较高等特点. 新化合物的结构利用IR, 1H NMR, 13C NMR, 1D NOE, 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人环氧酶-2 (COX-2)活性抑制实验结果表明, 目标化合物5f对COX-2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抑制率高达95.59%; 化合物5g对COX-2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目标化合物无抗惊厥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