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55篇
化学   1418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物理学   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 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4,7-二(2-溴代噻吩-5-基)-2,1,3-苯并噻二唑(简称DT(Br)BT)的低聚合物(DT(Br)BT)n(n=1~6)的稳定构型、前线轨道和吸收光谱. 结果表明: 随着聚合度增加, (DT(Br)BT)n的聚合能增强, 前线轨道能隙变窄, 而且(DT(Br)BT)2和(DT(Br)BT)5-ring均为平面构型. 光谱分析表明: DT(Br)BT单体的最强吸收峰384 nm在紫外区; 当n=2~6时,(DT(Br)BT)n的吸收峰均发生红移, 而且环状聚合物红移程度不如链状聚合物红移程度大;(DT(Br)BT)2最强吸收峰757 nm在可见光区, 其余(DT(Br)BT)n(n=3~6)的最强吸收峰都在红外区. 通过比较稳定构型、前线轨道和吸收光谱表明, (DT(Br)BT)2和(DT(Br)BT)5-ring具有更好的光伏性能, 此研究结果对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发展具有潜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利用2-吡啶甲醛和乙二胺制得乙二胺-2-吡啶甲醛席夫碱配体,再与钯盐作用制得乙二胺-2-吡啶甲醛席夫碱钯配合物.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元素分析、ICP等分析手段对乙二胺-2-吡啶甲醛席夫碱配体及其钯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提出了乙二胺-2-吡啶甲醛席夫碱钯配合物的结构,并对其在Heck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4.
用胺甲基树脂与5-氟-2-羟基苯甲醛,5-氟-3-氯-2-羟基苯甲醛,5-氟-3-甲基-2-羟基苯甲醛反应合成了3种新颖的高分子担载席夫碱和它们Cr(Ⅲ)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磁化率、IR、1H NMR、UV-Vis、TG/DTA对其进行了表征。就一些革兰氏阳性菌(芽孢杆菌属腊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sp),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b(Listeria monocytogenes 4b),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s))和革兰氏阴性菌(布鲁氏菌(Brucella abort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恶臭假单胞菌SP(Pseudomonas putida sp.),痢疾志贺氏菌10(Shigella dysenteria type 10),伤寒杆菌H(Salmonella typhi H)和酵母菌(念珠菌)(yeast(Candida albicans))用井扩散法对高分子担载席夫碱和它们Cr(Ⅲ)配合物的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筛选。  相似文献   
995.
制备了壳聚糖(CS)水杨醛席夫碱钴配合物,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IR)等方法对其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氧气为氧化剂,评价了该配合物的环己烯氧化催化性能,初步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S-席夫碱钴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环己烯催化氧化活性和较高的烯丙位氧化选择性,在较优条件下,环己烯转化率和烯丙位氧化选择性分别达到85.3%和81.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易分离可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96.
在制备氯甲基化聚砜(CMPSF)的基础上,以对羟基苯甲醛(HBA)为试剂,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将苯甲醛(BA)键合在聚砜侧链,制得改性聚砜PSF-BA;接着,又使3-氨基吡啶(AP)与PSF-BA的醛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在聚砜侧链合成与键合了双齿席夫碱(SB)配基,形成了侧链键合有双齿席夫碱配基的功能化聚砜PSFSB。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大分子PSF-SB为第一配体,以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与Eu(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得了二元和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PSF-(SB)3-Eu(Ⅲ)和PSF-(SB)3-Eu(Ⅲ)-(Phen)1,初步探索了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性能。本文重点研究了功能化聚砜PSF-SB的制备反应及表征,考察了主要因素对CMPSF与HBA之间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MPSF与HBA之间的亲核取代反应,极性较强的N,N-二甲基乙酰胺为适宜的溶剂,90℃为适宜的反应温度。大分子配体PSF-SB对Eu(Ⅲ)离子的荧光发射可产生明显的敏化作用,二元和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都发射出较强的Eu(Ⅲ)离子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接触角测定、金相显微分析、增重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以2-甲基-5-(戊基二硫代)-1,3,4-噻二唑为主要成分的复配型缓蚀剂(TSJ-T6)、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MMTD)和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TD)对银片在单质硫与硫醇共存体系中的缓蚀性能。由接触角和金相显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缓蚀剂分子通过吸附作用在银片与腐蚀介质之间形成了缓蚀膜,对银片的腐蚀起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增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缓蚀剂在较低浓度时对银片均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其中以TSJ-T6的缓蚀性能最优;且三种缓蚀剂在银片表面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缓蚀剂在Ag(111)表面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998.
以1-氨基乙内酰脲与芳香醛为原料,合成了6种1-氨基乙内酰脲芳香醛类席夫碱,收率为72.6%-89.2%,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在回流温度下,1-氨基乙内酰脲与芳香醛的投料摩尔比为1∶1(对苯二甲醛为2∶1)时反应1.5~2h产率最高。通过IR、1HNM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999.
乙炔二茂铁分别与对溴苯甲醛和对碘苯胺经Sonogashira反应制得中间体4-(2-二茂铁基-乙炔基)苯甲醛(2a)和4-(2-二茂铁基-乙炔基)苯胺(2b);2a和2b分别与对苯二胺和对苯二甲醛经胺醛缩合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型的双核二茂铁基席夫碱类配合物(3a和3b),其结构经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3a(3b)的Epa,Epc,E1/2和ipc/ipa分别为0.279 V(0.311 V),0.195 V(0.196 V),0.238 V(0.260 V)和0.96(1.06);中间桥连基团对3的电化学性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物理吸附法将羊抗人IgG抗原直接固定于3,5-二溴水杨醛席夫碱镍配合物-氧化石墨烯修饰的金电极表面,制备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传感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传感器适合检测Anti-IgG浓度。同时探讨了缓冲液pH值、扫描速度、免疫反应温度、抗原与抗体配比对循环伏安峰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100mV/s扫速范围内,峰电流与扫速呈线性。孵育最优条件为25℃,h-IgG与Anti-IgG配比为1∶1。循环伏安法研究还表明Anti-IgG浓度在0.01~26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3,检出限(S/N=3)为0.006μg/L,据此建立了检测Anti-IgG浓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