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5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882篇
化学   5347篇
晶体学   41篇
力学   34篇
综合类   79篇
数学   126篇
物理学   47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用pH法在25.0±0.1℃,I=0.1mol·dm-3KNO3条件下,测定铜(Ⅱ)-4-(吡啶-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5-取代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比较了带吡啶甲基二氧四胺大环配体和二氧四胺大环配体与Cu(Ⅱ)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研究了该三元体系配合物稳定性与配体α-氨基酸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探讨了Cu(Ⅱ)和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的d-p反馈π键以及邻菲罗啉取代基Hammett诱导效应与该三元配合物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讨论了4-(吡啶-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和4-(喹啉-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与Cuxphen所形成配合物的不同空间结构及其对配合物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李诤  王全瑞  陶凤岗 《有机化学》2004,24(8):893-897
取代苯并二氢吡喃-4-酮(1)的芳腙在冰醋酸中与KNCO发生[3 2]环加成反应,加成产物经KMnO4氧化开环得偕偶氮异氰酸酯(3).3在HBF4的催化下发生环化-重排反应,合成得到一系列新型6-7-5三环系1,2,4-三唑并[3,2-d][1,5]苯并氧氮杂(艹卓)2-酮(5a~5g).由X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5a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63.
在4-二甲胺基吡啶的存在下,1,6-二氢-S-四嗪重排成3,6-二氢-S-四嗪,与双光气反应后再与不同的胺反应,合成了11种1,4-二取代产物,产物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确证。用UV和^1H NMR分析结果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4.
在四氢呋喃-乙醚溶剂中,6-甲基-2-吡啶甲基锂与6,6-二烷基富烯或6,6-n亚甲基富烯(n=4,5,6)均发生环外双键加成反应。在类似反应条件下,2-喹啉甲基锂与6-甲基-6-乙基富烯或6,6-五亚甲基富烯皆发生加成反应和α-攫氢的竞争反应。用上述反应产生的取代环戊二烯基锂与二氯化铁配位,合成了一系列含氮杂环取代二茂铁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元素分析和MS确证。在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中,发现吡啶环对铁原子存在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65.
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14种2,6-双(1′-苯基-3′-甲基-5'-氧代-4'-甲酰吡唑)吡啶稀土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RE_2L_3·nH_2O,并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热分析、荧光光谱、摩尔电导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6.
在0.2mol·L ̄(-1)NH_4Cl-NH_3·H_2O底液中,(pH为9.26),得到一个极为灵敏的Fe(Ⅲ)-TEA-5-Br-PADAP-H_2O_2配合吸附催化波,其峰电位为-0.71V(vs.SCE)。铁浓度在1.8×10 ̄(-10)~5.4×10 ̄(-6)mol·L ̄(-1)范围内与二阶导数波高呈线性关系。对该极谱波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证明是一种配合吸附催化波,并成功地应用于各类水样,钒催化剂中微量或痕量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67.
翟静  雷芃  迟海军  胡知之 《合成化学》2005,13(3):282-283
以苯甲醛和1,2-(2'-吡啶基)-乙二酮为原料,用德布斯法合成了未见报道的2-苯基-4,5-二(2'-吡啶基)咪唑,收率31%,其结构经1H NMR, I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68.
硫脲衍生物主要通过氢键与阴离子相互作用达到识别的目的,冠醚和硫脲两个主体分子亚单元之间的协同作用往往使冠醚和硫脲表现出对某些客体更加优越的络合识别能力,我们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微波辐射下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欲进一步研究其对阳离子和阴离子识别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69.
余明新  张永敏 《有机化学》2004,24(6):683-685
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用Sm/TiCl4体系还原亚胺合成了咪唑烷衍生物.发现当没有促进剂1,2-二溴乙烷时,咪唑烷衍生物的产率小于20%,加入1,2-二溴乙烷后,产率大大提高.产物的结构通过IR,1HNMR和MS光谱确证.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0.
合成了6种新型纳米稀土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氢谱、碳谱、热重-差热等表征,确定了该类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RE(Glu)3ImCl3·3H2O(RE=La^3+,Nd^3+,Er^3+,Eu^3+,Y^3+,Gd^3+;Glu=L-谷氨酸;Im=咪唑),TEM电镜测试表明其有一定规则形貌,粒径在30-60 nm。通过抗菌实验对其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纳米稀土三元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约为140,100,250μg·ml^-1),属于广谱抗菌剂;抗菌效果明显优于非纳米稀土三元配合物、稀土氯化物、L-谷氨酸或咪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