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3篇
  免费   493篇
  国内免费   3169篇
化学   6552篇
晶体学   123篇
力学   57篇
综合类   147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127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化学氧化多孔硅经cis-Ru(bpy)~2(CN)~2的乙醇溶液浸泡后,发光峰位红移,强度减弱,激发态寿命缩短。而在trans-Ru(py)~4(CN)~2溶液中浸泡的氧化多孔硅的发光峰位,强度和寿命几乎没有变化。对比两个染料分子的氧化还原电位和光吸收性质得出:与trans-Ru(py)~4(CN)~2相比,cis-Ru(bpy)~2(CN)~2有一个与多孔硅发光能量接近的低能级吸收带,使得多孔硅纳米粒子向该染料分子传递能量成为可能,能量传递的发生引起了发光峰位的红移和激发态寿命的缩短,虽然伴随着发光效率的损耗,但对有目的地选择染料分子来改变多孔硅的发光峰位和获得激发态寿命尽可能小的多孔硅提供了思路,也为深入理解多孔硅的光致发光机制提供了更多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12.
钱斌  孙尧俊  龙英才 《化学学报》2001,59(2):235-240
运用热分析技术,研究吸附在体相和表面结构完美的单晶状疏水全硅FER沸石孔道中的有机化合物的脱附行为,测定亲和性指数AT值和负载量。所研究的吸附质为直链烷烃、直链烷基醇、直链烷基胺等,结果显示醇有较低的AT值,而直链烷烃有较高的AT值,胺类有最高的AT值。证明全硅FER沸石骨架对烷基、胺基呈现出强的"亲和性",而对羟基呈现出“憎性”。同时还发现吸附质的链长对脱附性质、AT值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3.
利用共焦显微拉曼系统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研究了非水体系中甲醇在粗糙铂电极上的解离吸附过程。结果表明:甲醇在粗糙铂电极上解离吸附后产生了毒性中间物CO,在较负的电位区间内,H与CO共吸附于电极表面并影响CO的吸附行为,随电位正移,ν~P~t~-~C的变化可以用电化学Stark效应进行解释,而ν~C~~O的变化则是由于电化学Stark效应和CO偶极耦合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4.
乙腈溶液中银电极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共焦显微拉曼系统研究了非水体系0.1mol·L^-1LiClO4/CH3CN溶液中,乙腈分子在粗糙银和金电极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结果表明非水体系中乙腈可在银、金表面发生还原反应,产物CN^-离子与电极表面作用形成的表面配合物可以较宽的电位区间吸附于电极表面。溶液中的微量水、激光照射以及电极电位均对该反应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拉曼谱图的比较,得出乙腈分子解离出的CN^-在金电极表面比在银电极表面有更强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15.
莫春生  黄振中  衷明华 《化学学报》2001,59(10):1566-1571
用最大泡压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浓度低于cmc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发现当浓度低于0.10 mol·m-3时动态吸附量ΓT遵s从由Henry吸附等温式导出的动态表面状态方程.在浓度位于0.10至0.80mol·m-3的较大范围内,Tt遵从从Langmuir等温式导出的动态表面状态方程.在吸附的后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子在溶液表面上的吸附遵从混合动力学控制机理.从表观扩散系数计算出吸附为混合动力学控制机理时吸附能垒为6.7~7.1 kJ·  相似文献   
116.
耿信笃  王彦  虞启明 《化学学报》2001,59(11):1847-1852
从气-固吸附体系中推导出的Langmuir方程,近一世纪来只能经验性地描述液相吸附。本研究以液-固界面上的溶质计量置换模型为基础,考虑到液-固吸附体系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在液-固体系中描述在不同溶剂浓度条件下的溶质吸附的扩展的Langmuir公式,并称其为扩展的Langmuir公式。将Langmuir公式中经验参数与液相色谱中的计量置换平衡中的参相关联,还将其扩展到在不同溶剂浓度条件下的溶质定量吸附的描述,为Langmuir方程在描述不同溶剂浓度条件下的组分吸附奠定了理论基础,扩大了Langmuir公式的应用。以不同溶剂浓度条件下所得到的吸附等温线数据对理论推导出的扩展的Langmuir公式进行了验证,并与计算置平衡中的参数相关联,表现用吸附等温线法计算的计量置换参数Z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得到的Z值符合程度很好。  相似文献   
117.
CTAB水溶液表面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研究了CTAB水溶液表面吸附的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由初始的扩散控制经混合控制过渡到势垒控制。扩散控制吸附速率快,时间短;势垒控制速率慢,时间长,吸附势垒一般为4~10kJ.mol^-^1。温度升高,动态表面张力减小,但吸附机理不变;无机盐或醇类的加入对势垒值影响不大,但对扩散控制步骤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8.
焦木素对苯酚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 ,水中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被检测出来 ,它们的存在对人体的危害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酚类化合物是环境中的一类主要污染物 ,来源于炼油、炼焦、煤气洗涤、造纸、化工等工业废水和废弃物 ,酚类影响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 ,使水产品着臭。当水中酚含量在0 .3mg·ml- 1 以上时 ,可引起生物的逃逸。国内外学者利用各种吸附剂去除水中的酚[1~ 3] ,其中活性炭纤维去除效果最佳 ,但其价格昂贵 ,目前在我国难以广泛使用。本文所用焦木素是以造纸黑液提取的木素为原料制备的 ,其吸附性能与活性炭类似 ,其原料来源丰富 ,…  相似文献   
119.
矿物表面因存在有各种悬空键 ,而形成了表面活性官能团 ,称作“表面位”。对石英来说 ,表面氧离子可以与水中H+和OH- 离子反应 ,使表面产生荷电性。研究表明[1 ,2 ] ,石英对二价金属离子的吸附反应遵循Freudlich方程 ,本文在分析石英表面位及其质子化反应、表面位与重金属离子反应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石英与水溶液作用的界面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 实验材料与方法石英粉末样品用王水煮洗 ,后用纯净水浸洗至无AgCl,过滤、1 1 0℃烘干、450℃煅烧 1 2h。经NOVA 1 0 0 0VER3.7自动表面分析仪 (N2 BET法 )测定…  相似文献   
120.
氨基酸在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振国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13(6):599-604,610
本文介绍了氨基酸在固/液界面吸附等温线的特点,氨基酸液相吸附热力学和活性炭、硅胶、二氧化钛、氧化铝、蒙脱土等自水中吸附氨基酸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