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10篇 |
免费 | 1037篇 |
国内免费 | 586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1027篇 |
晶体学 | 218篇 |
力学 | 87篇 |
综合类 | 233篇 |
数学 | 29篇 |
物理学 | 24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1篇 |
2023年 | 293篇 |
2022年 | 410篇 |
2021年 | 350篇 |
2020年 | 346篇 |
2019年 | 306篇 |
2018年 | 263篇 |
2017年 | 315篇 |
2016年 | 318篇 |
2015年 | 371篇 |
2014年 | 558篇 |
2013年 | 627篇 |
2012年 | 494篇 |
2011年 | 497篇 |
2010年 | 502篇 |
2009年 | 546篇 |
2008年 | 560篇 |
2007年 | 513篇 |
2006年 | 560篇 |
2005年 | 474篇 |
2004年 | 499篇 |
2003年 | 536篇 |
2002年 | 436篇 |
2001年 | 466篇 |
2000年 | 353篇 |
1999年 | 339篇 |
1998年 | 314篇 |
1997年 | 328篇 |
1996年 | 348篇 |
1995年 | 304篇 |
1994年 | 254篇 |
1993年 | 270篇 |
1992年 | 255篇 |
1991年 | 254篇 |
1990年 | 233篇 |
1989年 | 215篇 |
1988年 | 60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prepare various activated carbons by K2S activation of coal with size fractions of 60-80 meshes, and investigate the microporosity development and corresponding methane storage capacities. Raw coal is mixed with K2S powder, and then heated at 750 ℃-900 ℃ for 30 min-150 min in N2 atmosphere to produce the adsorbents. The textur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are characterized by a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at 77 K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s are confirmed by ultimate analysis.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degree of graphitization are test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Raman spectr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lfur content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adsorbents is also determined. K2S activation is helps to bring about better development of pore texture. These adsorbents are microporous materials with textural parameters increasing in a range of specific surface area 72.27 m2/g-657.7 m2/g and micropore volume 0.035 cm3/g-0.334 cm3/g. The ability of activated carbons to adsorb methane is measured at 298 K and at pressures up to 5.0 MPa by a volumetric method. The Langmuir model fits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ll.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micropore volume of activated carbons do determine methane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adsorbents obtained at 800 ℃ for 90 min with K2S/raw coal mass ratios of 1.0 and 1.2 show the highest methane adsorption capacities amounting to 106.98 mg/g and 106.17 mg/g,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82.
为提高由NLDFT计算值确定活性炭孔径分布(PSD)的精度,根据测得的77K氮在非石墨化碳黑BP460和椰壳活性炭K05上的吸附数据,比较了吸附空间及壁面结构采取不同假设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将活性炭吸附空间近似为无限尺寸的石墨化碳黑表面构成的狭缝孔,并由Lorenz-Berthelot混合法则确定相互作用参数,计算值在较低压力区域和试验值之间的偏差明显;而将吸附壁面结构近似为非石墨化碳黑,并由表面粗糙度和石墨晶格分布的误差函数修正相互作用参数后,计算结果和试验值吻合良好。分析结果时发现,归一化方法和考虑周边吸附质分子作用的加权函数是影响NLDFT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3.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系列Nd0.67Sr0.33MnOy(y=3.00-2.80)多晶样品.样品输运性质表现出自旋相关电致电阻特征.对氧含量等于化学计量样品,在测量温度范围内电阻不随负载电流变化,I-V曲线符合线性欧姆定律.对氧含量低于化学计量样品,当高于某一特征温度时,电阻变化符合线性欧姆定律;但低于这一特征温度时,电阻大小与负载电流有关,I-V曲线偏离线性规律;在绝缘体-导体相转变点附近,样品电阻随负载电流增大而迅速减小,表现出巨大电致电阻效应.对于y=2.85样品,当电流从1μA增加到30μA时,电致电阻接近80%.这种自旋相关的电致电阻行为与氧含量和界面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4.
基于SERS与PCA-SLR实现乙基对氧磷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与分段线性回归(SLR)算法实现乙基对氧磷的定量检测。首先采集820~1 630 cm-1乙基对氧磷溶液SERS,并对820~1 630 cm-1(全范围)与845~875 cm-1(特征范围)光谱分别进行标准正态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绝对值、二阶导数等预处理;然后经PCA降维后利用SLR建立乙基对氧磷溶液浓度预测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发现特征范围光谱采用MSC预处理后所建立的模型为最优,总体预测均方误差值(RMSEP)为0.33,满足乙基对氧磷定量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85.
Er3+:Yb3+共掺杂氟氧混合物玻璃的上转换发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制备了化学配方为 (5 0 -x)GeO2 ·PbF2 ·WO3·(6 +x)CdF2 ·1 4Yb2 O3·0 6Er2 O3(x =10 ,2 0 ,30 )氟氧混合物玻璃。研究了 930nm发光二极管激发下Er3+ :Yb3+ 共掺杂情形下的Er3+ 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观测到了Er3+ 离子中心波长位于 5 4 3,5 5 0和 6 5 5nm处的三个强荧光发射带。通过对样品的反斯托克斯喇曼光谱的测量 ,确定了基质的最大声子能量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上转换荧光的产生机制。利用基质的平均电负性差和平均阳离子场强这两个参数 ,讨论了基质材料中GeO2 和CdF2 含量的调整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现场拉曼光谱研究乙腈在金电极上的解离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共焦显微拉曼系统、结合合适的电极表面粗糙方法研究了非水体系 0 1mol/LLiClO4 /CH3CN溶液中 ,乙腈分子在金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结果表明非水体系中乙腈可在金表面发生还原反应 ,产物CN- 离子与电极表面作用形成的表面配合物可在较宽的电位区间吸附于电极表面。溶液中的微量水、激光照射以及电极电位均对该反应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拉曼谱图的比较得出乙腈分子解离出的CN- 在金电极表面比在银电极表面有更强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87.
阮文罗文浪余晓光谢安东伍冬兰金仕显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6,(4):615-620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锂原子修饰线型碳原子链团簇Li2Cm(m=2-8)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结果表明, Li原子可键合于碳链团簇的两端,Li原子本身不发生团聚,氢在Li2 Cm ( m=2-8)中能以分子形式吸附,每一个Li原子最多可吸附5个氢分子,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0.460~2.276 kcal·mol^-1.其中Li原子修饰C2团簇的质量储氢分数最大,为34.72 wt%,表明了它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作为储氢材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8.
以四(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10)、Na2SO3作为乙醇胺(MEA)的氧化降解的改性剂,考察改性MEA富集模拟烟道气中CO2的效果,利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分析抗氧剂1010与Na2SO3的适宜用量、比较两种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抗氧剂1010和亚硫酸钠的添加量在0.15%时效... 相似文献
89.
90.
应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不同pH值和Cu2+浓度条件下,合成赤铁矿和三羟铝石吸附Cu2+后表面羟基结构及其特征吸收峰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Cu2+浓度增加,赤铁矿表面H—O—H和OH的变形振动参与了吸附反应,Cu2+强烈地缔结在Fe—O上,形成了Fe—O—(Cu)结构。(2)酸性条件下,H+破坏了赤铁矿表面的O—H结构,NO3-促使弱峰1 131 cm-1的产生。随pH值增大,赤铁矿表面OH-逐渐由伸缩振动转变为变形振动,Fe—OH和Fe3+—O2-结构不断发生改变。(3)三羟铝石对Cu2+的吸附发生在高波位,随Cu2+浓度增大,其表面游离羟基的O—H弯曲振动、水分子的OH-伸缩振动和H—O—H弯曲振动均参与了吸附反应,Al—O基中的Al3+渐被Cu2+取代从而加强了较低波位的振动强度。(4)随pH值增加,三羟铝石Al—OH的弯曲振动和Al—O的伸缩振动逐渐发生着改变,表明吸附Cu2+后,在其表面形成了AlOCu+与AlOCuOH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