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9篇
化学   13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物理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由4′-[4-(4-吗啉基丁氧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合成了一种含吗啉修饰的三联吡啶钯配合物(Pd1),并通过核磁氢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Pd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MIC=62.48μg/mL, MIC为最小抑菌浓度)。通过耐药实验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Pd1不易产生耐药性,筛选发现Pd1与盐酸克林霉素联合作用时,可以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盐酸克林霉素的敏感性。机制研究发现Pd1对与产生耐药性有关的生物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Pd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盐酸2-芳基-3; 5; 5-三甲基-2-吗啉醇的合成;盐酸芳基三甲基吗啉醇; 胺化; 合成  相似文献   
14.
詹艳艳  杜新贞  李全民 《应用化学》2009,26(11):1357-1361
摘要:建立了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吗啉胍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当NaOH浓度为0.13mol/L,在丙酮存在下硝普钠与盐酸吗啉胍反应生成紫色N-亚硝基类化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2.5×103 L/(mol•cm)。盐酸吗啉胍浓度在0.38×10-6~3.0×10-4 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A = 0.02292 + 0.01213c (10-6 g/mL),线性相关系数r=0.9998,检测限(3σ/k)为0.25×10-6 g/mL,RSD = 0.21%。本方法可用于药物样品和血清中盐酸吗啉胍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农药丁吡吗啉与腐殖酸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农药丁吡吗啉与腐殖酸的作用机理, 可进一步了解农药在土壤中腐殖酸催化下降解的行为过程。将市售腐殖酸进行逐级分离,获得黄腐酸、棕腐酸和黑腐酸的固态或溶液状态,而后分别与农药丁吡吗啉进行作用,利用红外,荧光两种分析方法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三组分与丁吡吗啉之间广泛存在范德华力、次级键等弱作用力。黄腐酸与丁吡吗啉之间存在氢键和电荷转移吸附等作用力,棕腐酸与丁吡吗啉存在电荷转移吸附等作用力,黑腐酸与丁吡吗啉之间的作用力最弱,即依照黄腐酸、棕腐酸、黑腐酸三组分平均分子量依次递增的顺序,与农药丁吡吗啉之间的作用力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6.
纤维素的绿色溶解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可再生资源,将其溶解是对其有效利用的关键。本文从溶解机理的角度对环境友好的非反应型纤维素溶剂,包括无机溶剂和有机溶剂体系,进行了重点介绍。无机溶剂体系包括碱/尿素/水体系、碱/硫脲/水体系等,其是在低温下通过尿素或硫脲小分子形成稳定的氢键网络包裹自由的纤维素大分子,使之不能相互结合,从而使碱不断打开纤维素分子间、分子内氢键获得更多的自由纤维素分子,并最终使其溶解。有机溶剂体系包括胺氧化物和离子液体,其是通过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与纤维素羟基作用实现纤维素的溶解。  相似文献   
17.
2,4-Diiodo-6-[(2-morpholin-4-yl-ethylimino)-methyl]-phenol-copper(Ⅱ) has been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The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UV,IR and single-crystal X-ray study.The titl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ystem,space group P1 with a=6.6090(13),b=10.377(2),c=12.550(3),α=113.29(3),β=93.84(3),γ=98.31(3)°,V=774.9(3)3,Dc=2.215g/cm3,C26H30CuO4N4I4,Mr=1033.68,F(000)=487,μ=4.726 mm-1,Z=1,the final R=0.0563 and wR=0.1475 for 2101 observed reflections(I2σ(I)).The central copper(Ⅱ) is four-coordinated by two nitrogen atoms and two oxygen atoms from two 3,5-diiodosalicylaldehyde-2-morpholinoethylamine Schiff bases.The complex is linked into a column by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The complex was assayed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three Gram positive bacterial strains(B.subtilis,S.aureus and S.faecalis) and three Gram negative bacterial strains(E.coli,P.aeruginosa and E.cloacae) by MTT method.Fortunately,the title complex shows pot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these six bacterial strains.  相似文献   
18.
通过化学合成获得丁吡吗啉及其苯基类似物,并对其杀菌活性进行了比较.借助X射线晶体衍射方法,对丁吡吗啉的结构进行了解析.进一步选择6-31G(2df,2pd)基组,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丁吡吗啉及其苯基类似物的空间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借助前线分子轨道、Mulliken电荷、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观静电势等对丁吡吗啉及其苯基类似物的电子结构与其杀菌活性相关性进行了理论探讨.结果表明吡啶环取代苯环后,一方面吡啶环上的N原子是一个负电中心,有利于与受体分子间形成氢键等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吡啶环又是一个缺电子的芳环,与苯环相比,在与受体的π-π相互作用中能起到更好的电子接受体的作用.这两种因素使得丁吡吗啉更容易与受体结合,因而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Benzimidazole compounds have attracted a renewed interest recently owing to their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high-performance composite materials, electronic chemicals,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nd their special potentials in biological and/or medicinalapplication1,2. Typically, aromatic compounds with near planar structures and contain-ing hydrogen-donor groups or groups, which are capable of being protonated, havespecial interactions with DNA via intercalation, hydrogen-bonding, and so on3.Me…  相似文献   
20.
以1,3-二吗啉基丙烷(DMP)为配体合成了2个配合物:Hg(DMP)Cl2(1)和Zn(DMP)Cl2(2),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2个配合物中的金属离子都与2个N原子和2个Cl原子配位,形成扭曲四面体配位结构。配体和配合物对3种革兰氏阳性菌(S. aureus ATCC25923,E. faecalis ATCC23212和S. epidermidis ATCC34384)和3种革兰氏阴性菌(E. coli ATCC25922,P. aeruginosa ATCC27853和K. pneumonia ATCC70063)都具有抗菌活性,且在一定条件下,Hg(Ⅱ)配合物的抗菌活性超过了作为标准的磺胺异恶唑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