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6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4097篇
化学   8242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17篇
综合类   134篇
数学   24篇
物理学   66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434篇
  2003年   403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295篇
  1997年   385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61.
设计合成了一种用于检测半胱氨酸的新型荧光探针乙二醛(N-羟乙基-1,8-二甲酰亚胺-4-萘基)单腙(NAD),该荧光探针对半胱氨酸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当半胱氨酸加入NAD溶液中,会形成分子内氢键,抑制C■N的异构化,导致荧光增强.此外,探针NAD可应用于细胞内半胱氨酸的检测,表明该类型探针在生物检测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62.
以4-甲氧基苯甲醛与2-溴-4’-氟苯乙酮为原料,经羟醛缩合脱水、取代反应生成4-甲氧基-4’-(1-哌嗪基)查尔酮(2),再通过酰化反应合成了10个新型含哌嗪的查尔酮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HRMS确证。采用MTT法初步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e和4d对肿瘤细胞株Hela和A549均表现出较好的细胞毒活性,可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63.
范超  马养民  刘存弟  程佩  贾斌 《化学通报》2017,80(5):471-476
在超声辐射和哌啶催化反应条件下,1,3-二氢吲哚-2-酮(1)与芳香醛2a~2m发生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3-芳亚甲基吲哚-2-酮衍生物3a~3m。该方法具有产率高、反应时间短、后处理简单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产物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手段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核磁2D NOESY确定了所有化合物几何构型。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d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5.6μg/m L,化合物3f、3g、3h和3k对油菜菌核病菌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MIC为62.5μg/m L,与阳性对照多菌灵相当。此外,对此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4.
The title complex, [Mn2(L)2(1,3-BDC)2]·0.25H2O 1 (L=2-(2-chloro-6-fluorophenyl)-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 and 1,3-H2BDC=1,3-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has been obtained by using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a=1.751 68(6) nm, b=1.160 14(4) nm, c=2.585 30(8) nm, β=104.331(4)°, V=5.090 3(3) nm3, Z=4, C54H28.50Cl2F2Mn2N8O8.25, Mr=1 140.13, Dc=1.488 g·cm-3, F(000)=2 306, μ(Mo Kα)=0.673 mm-1, R=0.060 5 and wR=0.161 6. The compound 1 exhibits two-dimensional wavy layer structures, which are further stacked through π-π interactions to form thre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s. CCDC: 760201.  相似文献   
965.
郭惠  李珺  张逢星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11):2006-2012
合成了侧壁带有羧酸基的十元环大环三胺衍生物配体1,4,7-三氮杂环癸烷-N,N′N″-三羧酸(L)及它的4种过渡金属配合物[ML]·1/2[M(H2O)6]·[ClO4]·nH2O(M=Co2+,Cu2+,Ni2+,Zn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配合物[NiL]·1/2[Ni(H2O)6]·[ClO4]·3H2O(1)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这4种配合物具有类似的结构。  相似文献   
966.
聚苯基喹噁啉(PPQ)是一类重要的热塑性芳杂环聚合物材料。苯基取代喹噁啉环赋予了PPQ优良的耐热稳定性、耐水解性以及在有机溶剂中良好的溶解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PPQ材料基础研究与应用领域内的最新进展情况,从四酮单体的合成、PPQ的合成以及在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等角度进行了阐述。着重介绍了PPQ在集成电路层间介质材料、先进显示用电子传输材料以及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材料中的应用,最后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对PPQ材料在未来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7.
微波辐射下,不使用催化剂,在醋酸和DMF的混合溶剂中二醛、季酮酸和萘胺反应,"一锅法"合成11,11′-双(8,11-二氢苯并[f]呋喃并[3,4-b]喹啉-10-酮)。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高分辨率质谱予以确证。该方法具有产率高、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68.
姜黄素衍生物电子结构及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B3LYP/6-31G**和TD B3LYP/6-31G**水平上对标题化合物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为模拟真实条件,计算还考虑了甲醇溶液对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存在A、B、C三类互变异构体,异构体稳定性为BAC。以ΔU、ΔH作为比较依据,则在气相和甲醇溶液中,A3、B3、C3分别为其异构体的能量最低构象,且B3为最稳定构型。以ΔG作为比较依据,气相中B3为最稳定构型;而甲醇溶液中B4为最稳定构型。异构体A的红外光谱在2503 cm-1处存在特征吸收峰,该吸收峰为其分子内缔合氢键的νO-H;异构体B的红外光谱在1627 cm-1处存在很强的特征吸收峰,该吸收峰为螯合羰基的νC=O。甲醇溶液使分子的ELUMO、EHOMO、ΔEgap均下降,电子光谱λmax发生红移。异构体A、B在气相和甲醇溶液中的λmax均都主要来源于H→L的π→π*跃迁;异构体C在气相中的λmax主要来源于H→L+1、H-1→L的π→π*跃迁,而在甲醇溶液中则主要来源于H-1→L的π→π*跃迁;以上跃迁存在分子内电荷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969.
以金属离子(Pb2+、Mn2+)与荧光酮(苯基荧光酮、水杨基荧光酮、邻氯苯基荧光酮)的显色体系为模型,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的存在下,研究了显色剂荧光酮不同的取代基对碳纳米管协同增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增效剂,与荧光酮产生π-π作用,使荧光酮类显色体系的灵敏度得到提高。3种荧光酮的增敏强度为ΔA苯基荧光酮ΔA水杨基荧光酮ΔA邻氯苯基荧光酮。该文从空间位阻、氢键以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机理的探讨。水杨基荧光酮和邻氯苯基荧光酮由于邻位取代基的存在,增加了荧光酮分子与碳纳米管之间π-π作用的空间位阻,导致显色体系的增敏强度较小;与带有—Cl吸电子基团的邻氯苯基荧光酮相比,水杨基荧光酮上的供电子基团—OH可与碳纳米管上的含氧基团形成氢键,由于氢键的作用以及电子效应的不同导致了增敏效应的差异。对体系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测锰体系的线性范围为0.04~0.56 mg/L,回归方程为A=0.016+1.541C(mg/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9.45×104L/(mol.cm),r=0.997。利用该体系对自来水中的锰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70.
二氧化碳既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又是储量丰富且可再生的碳资源,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学转化和利用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二氧化碳与催化剂的弱相互作用以及催化活化原理,通过采用环境友好的反应介质(如高密度二氧化碳、聚乙二醇等)及催化剂的设计、分离和循环利用等策略,设计并合成了单组分和双组分的功能化高效催化剂用于合成有机碳酸酯、脲、噁唑啉酮和喹唑啉二酮类化合物,并相应建立了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合成新方法以及环境友好的新工艺。以二氧化碳为合成子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合成不但丰富了有机化学的合成方法学,也为解决日渐严重的环境问题提供潜在的新方法。在此,对本课题组近二年来在二氧化碳化学尤其是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