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47篇
化学   1707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UV-Vis-草酸铁络合物-H2O2法是一种新的高级氧化工艺,该工艺产生的羟自由基·OH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与水中大多数有机物迅速反应而使其降解;用Fe(phen)23+光度法研究了该体系中羟自由基·OH产生的规律,·OH可将Fe(phen)23+(Fe2+-菲咯啉络合物)氧化成Fe(phen)23+(Fe3+-菲咯啉络合物),通过测定Fe(phen)23+在508nm处吸光度的变化可间接求出·OH的生成量;结果表明,在pH=4.0,=1∶5∶10(化学计量数)时,·OH的生成量最大;该分析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2.
在水热条件下,以对苯二甲酸(H2bdc)和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Imphen)为配体构筑了两种配合物[Cd(bdc)(Imphen)(H2O)]n·nH2O(1)和[Zn(bdc)(Imphen)(H2O)]n·nH2O(2),并利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bdc2-在2个配合物中展示了不同的配位模式,配合物1和2都具有一维链状结构,并且都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此外,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3.
为了进一步寻找高效的磺酰脲类除草剂,以商品化磺酰脲类除草剂为基础,将三唑啉酮杂环引入到分子中,合成了2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磺酰脲化合物,通过1H NMR、高分辨质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结构.经盆栽法和平皿法测试了所有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以及部分化合物对油菜的IC50值.结果表明,化合物5h具有优秀的除草活性,其对油菜的IC50值与对照药醚苯磺隆和醚磺隆相近,在3.75 g/ha浓度下对单子叶杂草稗草具有优异的盆栽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4.
以二水合氯化铜,2,9-二甲基菲咯啉(dmphen)和硫氰酸铵为原料,通过沉淀反应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重结晶得到了2个新型配合物[Cu(Ⅰ)(dmphen)(SCN)]n1)和[Cu(Ⅱ)(dmphen)(DMF)(SCN)2](2),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11 1(4)nm,b=0.826 2(2)nm,c=1.367 5(4)nm,β=96.502(5)°,V=1.359 5(7)nm3,Z=4;该配合物通过硫氰酸根的桥联作用形成了一维Z链结构。2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43 6(2)nm,b=1.010 9(2)nm,c=1.219 0(3)nm,α=95.628(4)°,β=103.114(4)°,γ=107.087(4)°,V=1.065 4(4)nm3,Z=2;2通过C-H…S氢键和π-π堆积构筑成一个超分子网络结构。热重和荧光分析表明:12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且1在603 nm处有最强荧光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175.
以功能化氮配体为导向,以4,7-二苯基-1,10-菲咯啉为原料,经季铵化、氧化、卤化和醚化合成了一类新型的2,9-二烷氧基-4,7-二苯基-1,10-菲咯啉配体5a~5e。再以Xantphos为膦配体,通过原位配位方法合成一系列氮磷杂配铜光敏剂(CuPS A~H),在均相光解水制氢体系中研究其光敏活性。制氢结果表明,以2,9-二乙氧基为较佳取代基,CuPS D的催化产氢总转换数(TON)可达270。在光电物理性能分析中,发现这类杂配铜配合物都有一个相似的氧化还原电位(Eoxd=-0.8 V,Ered=-1.2 V)。具有乙氧取代基的铜配合物CuPS D相对于其他取代基的铜基配合物,荧光最弱,表明乙氧基有助于提高荧光淬灭效率,增强铜光敏剂的光化学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176.
以5-(4-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和钌-菲罗啉衍生物为原料, 合成了3个两亲性钌-菲罗啉卟啉化合物, 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和圆二色光谱考察了目标化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 研究了它们与DNA的结合模式. 实验结果表明, Por1, Por2和Por3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46×105, 2.75×105和5.69×105 L/mol. 此外, 在不同DNA浓度下, Por1和Por2与DNA的结合模式为插入模式和外部结合模式共存, Por3与DNA的结合模式主要为自堆积的外部键合和静电作用. 结果表明, 钌-菲罗啉卟啉化合物是新型的光动力治疗试剂.  相似文献   
177.
由1,10-邻菲咯啉合成1,10-邻菲咯啉-5,6-二酮反应的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研究表明,1,10-邻菲咯啉在5,6位二酮化反应中的副反应产物及主产物分离时产生的副产物均为4,5-二氮杂芴-9-酮,二酮化反应条件(包括作为氧化剂的强混合酸H2SO4/HNO3的加入量、时间和温度)和主产物分离时体系的酸度对副产物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优化了二酮化反应条件和产物分离时的体系pH控制范围。在此优化条件下,可有效控制副产物的形成,使主产物1,10-邻菲咯啉-5,6-二酮的收率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178.
在水热条件下,以2,4′-联苯二羧酸(2,4′-H2bpdc)和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L)为配体构筑了两种配合物{[Co(2,4′-bpdc)(L)(H2O)]·H2O}n(1)和[Mn(2,4′-bpdc)(L)(H2O)]n(2),并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具有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展示了一维双链结构,两个配合物都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9.
以1,4-二硝基苯甲酸(HL)和1,10-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通过水热法与镧系金属盐合成了7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其分子式为[Ce2L6(phen)2]n1)和[LnL3phen]n(Ln=Sm,2;Eu,3;Gd,4;Tb,5;Dy,6;Er,7)。由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晶体结构,通过磁性以及荧光测试表征了部分化合物的磁性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80.
铕(Ⅲ)水杨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Eu3+的水杨酸和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其组成为Eu(Hsal)3phen,用IR,UV,XPS研究配合物的性质和成键特征.结果表明,Hsal-的羧基、phen的两个氮原子均与Eu3+离子呈双齿配位,形成配合物后芳香环上的共轭性减小.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配合物的电化学可逆性比游离Eu3+离子差,不同底液对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