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956篇
化学   1817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114篇
物理学   19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PdCl2—PVP)/Al2O3催化剂中Pd状态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菁  李灿 《分子催化》1992,6(1):32-37
氯化钯先锚定在聚乙烯吡咯烷酮上后进一步负载到Al_2O_3上所制的催化剂[简称(PdCl_2-PVP)/Al_2O_3]是一种活性、选择性高,稳定性好的烯烃、二烯烃和多烯烃加氢催化剂。本文结合加氢反应,使用XPS、FT-IR、电镜及用CO为探针的FT-IR,对这种催化剂进行了考察。实验说明,在这种催化剂中,钯的价态是在0—2之间。红外光谱在486cm~(-1)处有一微弱的小峰,说明存在Pd—N的配位键。催化剂中钯含量低时(0.2wt%)稳定性好,不吸附CO,活性中心是络合钯原子;当钯含量较高时(0.7wt%),催化剂的初活性虽不低,稳定性却较差,这种催化剂能吸附CO,IR谱图上仅在1919cm~(-1)处有CO桥式吸附态的伸缩振动。表明除络合钯原子外,还有聚集的钯金属存在。FT-IR尚表明,PVP在Al_2O_3上可能并非单纯的物理吸附。电镜结果表明,PVP在Al_2O_3上呈30—70(?)的微球状,(PdCl_2-PVP)/Al)_2O_3上的(PdCl_2-PVP)亦呈微球状,与前者无明显区别,这种催化剂中其活性中心是络合钯原子。  相似文献   
42.
杜锦发  高志玲 《有机化学》1992,12(6):561-566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四氧化锇催化烯烃不对称双羟化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Sharpless等对烯烃双羟化机理的透彻研究导致了不对称双羟化方法的优化。  相似文献   
43.
胺催化下的Baylis-Hillman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ylis-Hillman (B-H)反应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由活泼烯烃和亲电试剂发生的偶合反应, 其产物是一个具有多官能团的化合物. 胺类催化剂是反应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催化剂. 综述了各种胺催化下的Baylis-Hillman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4.
夏文生  王南钦 《分子催化》1993,7(6):466-470
Rh上乙醇的生成机理,目前主要有两类.一是Ichikawa等为代表提出的“CO解离—CH_x(x=2或3)—乙酰基—乙醇”机理;另一是蔡启瑞等的“CO缔合—甲酰基(金属氧卡宾)—卡宾—乙烯酮—乙酰基—乙醇”机理.本文用Shustorovich的键级守恒—Morse势(BOC-MP)法对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5.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 i含量的N iO/La2O3催化剂,并利用XRD、BET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常压下固定床石英管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性能和催化剂的稳定性,其甲烷转化率与反应温度、N i含量以及空速有关.结果表明,N i含量为30%的N iO/La2O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800℃时甲烷的转化率为88%,CO选择性可达83%,100 h的连续测试显示N iO/La2O3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6.
The performance of uspported and unsupported molybdenum carbide for the 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POM) to syngas was investgated.An evaluation of the catalysts indicates that bulk molybdenum carbied has a higher methane conversion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but a lower selectivity to CO and H2/CO ratio in the products.The rapid deactivation of the catalyst is also a significant problem.However,the supported molybdenum carbide catalyst shows a much higher methane conversion,increased selectivity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atalytic stability.The characterization by XRD and BET specific area measurements depict an improved dispersion of molybdenum carbide when using alumina as a carrier.The bulk or the supported molybdenum carbide exists in the β-Mo2C phase,while it is transformed into molybdenum dioxide postcatalysis which is an improtant cause of molybdenum carbide deactivation.  相似文献   
47.
余孝其  魏廷贤 《分子催化》1995,9(4):244-250
本文研究了键联聚乙二醇高分子担载锰(Ⅲ)卟啉的合成,以及在CH2Cl2/H2O两相体系中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性能,探索了催化反应体系中溶液pH值、NaOCl浓度、轴向配体及相转移催化剂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说明键联聚乙二醇高分子担载锰(Ⅲ)卟啉是烯烃环氧化反应的一种有效催化剂,其中聚乙二醇链可以络合Na,使OCl富集于金属卟啉周围,起到较好的相转移催化作用。在催化反应的各影响因素中,水相pH值对  相似文献   
48.
考察了反应温度、气体空速和进料中CH4:O2比值对Mo2C/Al2O3催化的POM反应制合成气的影响.结果发现较高的温度具有较高的甲烷转化率、CO和H2的选择性;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对CO的选择性比对H2的影响更大.反应气体的空速较小时对于甲烷的转化率、CO和H2的选择性是有利的;而在较高的气体空速下,氢气的选择性则更低.进料中CH4:O2比值稍高于2:1时有利于获得高的甲烷转化率、CO和H2的选择性.并且还可以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当CH4:O2比值低于2:1时.甲烷转化率、CO和H2选择性随反应的进行急剧下降.而当此比值调整到高于2:1时.转化率和选择件都可以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49.
考察了磁铅石型复合氧化物LaNi_(0.5)M_(0.5)Al_(11)O_(19 + δ) (M = Co, Fe, Mn, Cu)和LaNi_xCo_(1-x)Al_(11)O_(19+δ)催化剂在CH_4与CO_2重整制合成 气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应用XRD,TPR,UV-DRS技术着重表征LaNi_xCo_(1-x)Al_ (11)O_(19+δ)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催化剂具有相同的晶体 结构和相似的还原稳定性。对不同过渡金属取代的催化剂来说,以LaNi_(0.5)Co_ (0.5)Al_(11)O_(19+δ)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反应活性。而对于LaNi_xCo_(1-x)Al_ (11)O_(19+δ)系列催化剂,当x ≤ 0.375时,随x值的增大,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但在0.375 ≤ x ≤ 1.0范围内,催化活性几乎保持不变。由此得到结论,对于此 反应来说,控制Ni量在0.375 ≤ x ≤ 0.50范围内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50.
含有不同配体的钴配合物/EAO催化乙烯齐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良  钱明星  何仁 《分子催化》2002,16(2):97-100
考察了(bipy)CoCl2,(C6H5N=C-C6H4-o-O)2Co和(acac)2CO 3种配合物与EAO组成的二元催化体系A,B和C,在不同的反应温度,铝钴比以及不同反应时间对乙烯齐聚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催化体系都对催化乙烯齐聚反应有活性,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3种催化体系对乙烯齐聚的催化活性顺序为:A>B>C,在反应温度为180摄氏度时,催化体系(bipy)CoCl2/EAO的活性为2441g/(gCo.H),产物中低碳烯烃的选择性为9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