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956篇
化学   1817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114篇
物理学   19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本文综述了介孔材料在烯烃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包括材料的制备方法、催化性能以及活性中心的表征.通过硅钛原子的合理匹配可以达到四配位钛的高度分散,从而提高催化活性.硅烷化处理增加材料表面的疏水性,能够大幅度提高活性和选择性.通过多种谱学和分子模拟等手段可表征骨架钛及其配位情况.  相似文献   
22.
采用CO加氢反应、CO-TPD、CO/H_2-TPSR及C_2H_4/H_2-TPSR等手段,研究合成气制低碳烯烃反应K-Fe-MnO/MgO催化剂中MnO的助剂作用。结果表明MnO能大幅度提高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尤其是乙烯的选择性;MnO能抑制催化剂表面的乙烯加氢,因而有利于提高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及烯/烷的比值。  相似文献   
23.
本文研究了由9,10-二氰蒽(DCA)敏化的2-烷基-1,1-二苯乙烯1a—1b(Ph_2C=CHR,R=Me,Et,Pr)的光氧化反应及其机理。反应给出主要产物二苯酮,次要产物为环氧化物及其氢转移重排产物。产物分布特征、量子收率、氧化电位与热力学分析、荧光猝灭的Stern-Volmer关系等结果均表明该反应是通过DCA敏化循环链的电子转移进行的。自由基负离子中间体DCA的电子自旋共振谱的检测亦为上述电子转移反应机理提供了直接证据。因此,在1,1-二苯乙烯双键上引入烷基时,其光氧化反应仍按电子转移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24.
褚衍来  李树本 《分子催化》1996,10(5):328-332
使用TPR和H2-TPD技术对镍铝系催化剂的还原和氢脱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其催化性能相关联。结果发现,镍铝系催化剂的氢脱附能力与其催化性能之间有一定联系,脱附氢能力越强,催化剂的甲烷部分氧化反应性能就越好,但催化性能与还原性能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25.
26.
采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了Cu基双功能催化剂,并进行了合成气一步法制取二甲醚实验.XRD、XPS以及BET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中ZrO2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且随着其含量的增加,Zr^4 逐渐溶进CuO晶格,两者之间的电子交换使得Cu^2 在活化过程中很难被彻底还原为Cu^0,而是以Cu^0/Cu^ 的形式共存.活性评价结果表明,Cu^ 离子表现出优异的CO转化率和DME选择性.同时,ZrO2的存在能有效调节催化剂表面的Cu/Zn摩尔比以及促进Cu元素在表面的富集,从而改善催化剂性能.  相似文献   
27.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Ⅰ.催化剂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已有的有关甲烷催化剂部分氧化和催化氧化资料的基础上,假设了一个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机理,并据此提出了催化设计的原则,在分析了O2,CO和H2等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热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金属Ni,Pt,Rh,Ru和Ir可作为甲烷部分氧化催化剂的主要组分,Cu将时最佳助剂,具有较好的氢溢流功能的Al2O3可作为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28.
丙烯/长链α-烯烃共聚物的~(13)C—NMR和红外光谱法测定组成陈辉,王建国,景凤英,庞德仁,黄葆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丙烯/长链α-烯烃共聚物,(13)~C—NMR,红外光谱法,组成测定聚丙烯(PP)作为通用塑...  相似文献   
29.
本文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方法对铑基担载液相催化剂(SLPC)在接近于实际反应条件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上,铑膦络合物主要以二聚物的形式存在,如Rh_2(CO)_2(PPh_3)_4而在合成气或反应气氛中,催化剂铑膦络合物以单核络合物HRh(CO)_2(PPh_3)_2的形式存在。文中还对SLPC在CO,H_2,C_2-H_4,空气和HCl中处理时铑络合物种的变化进行了原位观察。实验结果表明,SLPC上活性铑络合物与对应的均相过程完全一致,进一步证实了SLPC催化在微观上就是一个均相催化过程。  相似文献   
30.
硒素营养对麦芽质量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在制麦过程中的溶解对麦芽质量、啤酒的酿造以及成品啤酒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生物转化技术,以微量元素硒作为制麦添加剂,以提高麦芽质量。本实验中,浸麦采用第一次浸6h以下采用浸二断四的工艺,浸水时每小时换水一次,一直通风,当浸麦度达40%~42%时,用硒溶液处理1h。发芽前两天每天补水两次,后期促进其凋萎。焙燥过程中前期低温大风量排湿,中期合理稳步升温,后期严格控制焙焦温度,使整个过程稳定。测定制得的成品麦芽的糖化力、α-AN、无水浸出率、色度等质量指标。发现硒对麦芽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