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9篇
  免费   1024篇
  国内免费   1006篇
化学   2052篇
晶体学   225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32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259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1.
发光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中“发光分析”课题的第四篇评述文章,它评述在1995年1月~1996年12月间我国发光分析的发展概况,内容包括:荧光,磷光,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分析等方面,引用文献354篇。  相似文献   
112.
稀土磷酸盐发光材料的微波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稀土磷酸盐发光材料的微波合成徐文国,田一光,刘淼,刘海堂,方光华,庞文琴(吉林大学化学系,环境科学系,长春,130023)关键词微波合成,稀土磷酸盐,微晶玻璃,玻璃态,发光材料稀土磷酸盐发光材料的研究是当前材料科学的热门研究课题。它们一般通过高温固相...  相似文献   
113.
提出了用草酸.邻菲哕啉去除硅灰石中Fe^2 的方法,研究了浸取剂的浓度、浸取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Fe^2 的去除率的影响,在最佳的浸取条件下,Fe^2 的去除率达到98.35%。在去除猝灭剂后的硅灰石矿物中,掺加适量的稀土激活剂Eu^3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成荧光发光材料,发光强度明显提高,接近于化学试剂合成的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14.
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其发展历程,对其合成方法以及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掺杂型和键合型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5.
研究了BiTaO4∶Pr3+, BiTaO4的光致发光性质, 测量了BiTaO4的红外透射和漫反射光谱. BiTaO4的光致发光光谱发射峰位于约420, 440, 465 nm; 其激发谱在约330~370 nm范围有明显的激发. BiTaO4∶Pr3+的光致发光光谱为Pr3+的特征发射, 主峰为606 nm, 来自Pr3+的3P0→3H6跃迁; 其激发谱由来自于基质的峰值为325 nm和范围在375~430 nm的宽激发带以及Pr3+的特征激发组成, 325 nm, 375~430 nm的激发带可能分别来自钽酸根团的电荷迁移跃迁和基质的带间缺陷能级的吸收; 在BiTaO4∶Pr3+中存在着基质→Pr3+的能量传递. 由于BiTaO4∶Pr3+基质的密度和Pr3+的发光强度均超过PbWO4, 因此BiTaO4∶Pr3+可能是潜在的重闪烁体.  相似文献   
116.
用两种方法分别将四足配体铽配合物[TbL(NO3)]^2+和[TbL]^3+插层组装到了蒙脱土(MT)层板间,制备出超分子复合发光材料[TbL(NO3)^2+-MT和[TbL]^3+-MT。方法一:通过离子交换反应让配离子[TbL(NO3)]^2+取代钠+基蒙脱土(Na-MT)中的Na^+离子,插层组装到蒙脱土层板间。方法二:用配体L与铽基蒙脱土(Tb-MT)反应,使配体插入蒙脱土层板间与Tb^3+离子配位。用元素分析、XRD,FT-IR,UV-vis和热分析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保持了蒙脱土良好的层柱结构特征,其层间距d001值与插层配离予的直径吻合较好,配离子以单层形式分布于蒙脱土层板间,复合材料中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有明显提高。在紫外光激发下,复合材料发出较强的Tb^3+特征荧光,其发射光谱与相应配合物的发射光谱很相似;复合材料中配合物的相对荧光强度较相应纯配合物有明显提高。荧光寿命较长;配合物的激发波长向可见光区发生位移,说明插层组装实现了对配合物激发波长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7.
报道了一种用于定量分析易爆气体混合物丙烷和异丁烷的基于碳酸锶纳米材料的催化发光传感器。基于该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下对两种气体的灵敏度不同,在320℃和342℃两个工作温度下,两种气体的浓度范围均为1000mL/m^3~10000mL/m^3时,分别建立了混合组分浓度相对催化发光强度的两个线性回归方程。在342℃时,丙烷和异丁烷的检出限(3σ)分别为50mL/m^3和20mL/m^3。可通过解上述两个联立方程式求得未知混合物中两组分的浓度。外来物质甲烷、乙烷、CO、氨气通过传感器时,甲烷和乙烷分别引起5.6%和17.2%的干扰,其它气体不干扰测定。20000mL/m^3的水蒸气不干扰2000mL/m^3丙烷和异丁烷气体的测定。用该法分析了人工合成样品中两种气体的浓度。  相似文献   
118.
基于一种新的电极制作方法, 研制了具有薄层色谱分离功能的一次性薄层色谱电极. 结合该电极的分离、保留分析物于电极表面一定空间区域的色谱分离能力与电极表面电化学发光信号的空间分辨能力, 实现了分析物的高效分离与原位高灵敏度电化学发光(ECL)检测, 建立了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与薄层色谱分离方法联用的新技术. 并以Ni2+离子为代表探讨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分析特性. 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 该方法测定Ni2+离子的线性范围为5.0× 10-9~5.0×10-6 g/mL, 检出限为1.5×10-9 g/mL, 相对标准偏差为2.8% (c=1.0×10-6 g/mL, n=11).  相似文献   
119.
早在六十年代,人们为了寻找较好的激光玻璃,曾对Sm~(3 )离子掺杂的玻璃中的光谱进行过研究。为了探寻新型的激光,发光玻璃,又进一步研究了Sm~(3 )在玻璃中的发光和敏化。我们以寻找一种高亮度,低成本的发光玻璃为目的,研究了基质玻璃组成,敏化离子及其浓度对Sm~(3 )发光性质的影响。 选择B_2O_3-BaO-M_mO_n(M_mO_n=Li_2O,Na_2O,K_2O,MgO,CaO,SrO)玻璃体系,所用原料的纯度皆为分析纯以上,用陶瓷坩埚在1250℃掺杂氧化钐(纯度均大于99%),玻璃的荧光谱和激发光谱,用MPF-4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  相似文献   
120.
Y2O3∶Eu3+发光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表征及图案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chini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级Y2O3∶Eu3+发光薄膜, 同时, 通过软石印技术得到了条纹宽度为5~60 μm的Y2O3∶Eu3+图案化发光薄膜. 通过X射线衍射 (XRD)、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 光致发光(PL)光谱及寿命等方法对得到的发光薄膜进行了表征. XRD结果表明500 ℃时薄膜开始结晶, 900 ℃已结晶完全, 得到了立方相的产物. 图案化的条纹在烧结的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收缩(50%). Y2O3基质向掺杂的稀土离子Eu3+发生了有效的能量传递, 使得Eu3+显示出5D0-7FJ(J=0, 1, 2, 3, 4)特征发射. 寿命和光致发光光谱的研究表明, 发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