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3篇
化学   244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5篇
物理学   6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研究了两类醋酸乙烯酯(VA)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流动改进剂的分子量(Mn:10300~2580N和分子量分布(d:1.45~3.9)对大庆高蜡原油低温流动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80克原油中含有200PPm分子量或分子量分布不同的各种EVA流动改进剂都不同程度改善了大庆原油的低温流变性。当改进剂分子量分布相近时,改进剂的改进效果存在某一最佳分子量;当改进剂分子量相近并处于最佳分子量范围内时,则窄分布改进剂的效果比宽分布的改进剂为佳。反之,以宽分布改进剂为宜。  相似文献   
322.
乳状液按其颗粒大小可分为普通乳状液(约IN10pm,微小乳状液(01~0·4Pm),微乳状液(001卜0.lPm).其中微小乳状液比普通乳状液颗粒小,分散均匀,稳定性好,比微乳状液所需乳化剂的用量要低得多,在实际应用中很有前景.但有关微小乳状液的研究工作做得很少[’-‘].在乳化过程中,若不需外界做功,靠乳化剂的自身作用,使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自动混合,生成乳状液称为自发乳化,无需专门的乳化设备即可方便地制备出乳状液.目前自发乳化所得的乳状液颗粒都较大,稳定性较差卜一\若将微JJ、乳状液的制备与其自发形成的条件结合…  相似文献   
323.
田大听 《应用化学》2003,20(12):1180-0
用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共聚物作乳状液膜稳定剂迁移锌(Ⅱ);两亲高分子;乳状液膜;迁移;锌离子  相似文献   
324.
乳状液对色谱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宇雷  李希 《色谱》2004,22(6):620-623
运用特征线法和多流动相色谱的概念,从理论上研究了在非线性色谱过程中流动相为乳状液时其溶质浓度波的类型与特征。当流动相为乳状液时,溶质在乳状液的内相和外相之间发生分配并同时在固定相上进行吸附,此时其浓度波图像与流动相为均相时有很大不同。结合相应的算例分析并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在乳状液内相和外相间的分配关系及其在固定相上的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型时其浓度波的各种运动图像及形成机理,并与流动相为均相时的色谱过程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多流动相的存在可能使简单波“陡峭化”而成为激波,或使激波溃散为简单波。  相似文献   
325.
庄志洪  郑双  苗虹  关亚风 《色谱》2001,19(2):149-151
 原油经过脱沥青处理后 ,采用填充毛细管液相色谱 (PC HPLC)与高温毛细管气相色谱 (HTGC)在线联用技术分析原油中的脂肪烃、芳烃、胶质。样品经过PC HPLC族分离后 ,各族组分峰被依次切割并存放在多位储存接口内 ,再分别无损失地转入GC进行各族组分的定量分析。方法简单、灵活 ,重复性误差 (RSD)≤ 3%。  相似文献   
326.
依据甘油三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将组氨酸作为模拟酶,与液体石蜡-Span 80乳状液膜体系复合,制备具有双重选择性的复合血液净化材料,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三硬酯酸甘油酯的清除实验表明,该复合体系在30min内,即可有效清除目标物,表观清除率可达0.03.  相似文献   
327.
混源油比例定量分析对于判识不同成藏期的油源贡献度具有重要意义,为建立一种快捷确定混源油贡献度的方法,采用显微荧光光谱技术对同源混合原油贡献度进行了定量表征。以东营凹陷王家岗地区为例,通过γ蜡烷/C30霍烷、Ts/(Tm+Ts)、Ts/Tm及C2920S/(20S+20R)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对沙四段原油进行了的原油组群划分与油源对比,对原油类型和成熟度进行了限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X1X2井作为沙四型成熟原油和低熟原油的两个端元组分进行人工配比实验,在验证端元组分可靠性的基础上,对端元油按照质量分数进行了配比,分别为0∶10,2∶8,4∶6,6∶4,8∶2,10∶0。对配比进行了原油族组分和显微荧光光谱分析,分析了混合原油成熟度、端元油贡献度和荧光光谱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配比混源油继承了端元油“三峰型”的荧光光谱谱形特征,混源油荧光颜色明显不同,通过荧光颜色定量系数(CIE-X,CIE-Y)分析可知,在CIE色度图上表现为近线性渐变的荧光特征;随着沙四型成熟油混入量的增加,混源油中芳香烃含量逐渐减少,荧光强度也逐渐降低,荧光颜色发生了明显的蓝移;原油混合使荧光光谱参数发生了变化,荧光光谱参数(QF-535、荧光强度-567 nm、红绿商、黄绿商)与混合比例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能够较好的反映原油成熟度;随着混源油成熟度增高,高分子量烃类组分含量降低,荧光光谱参数逐渐降低。通过配比实验建立的数学关系能够定量判别原油混合比例,实验证实可以利用荧光光谱参数定量表征混源油中端元组分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328.
林名桢  李传宪  杨飞  马勇 《化学学报》2009,67(23):2685-2691
综合利用理论推导和流变实验方法对触变性含蜡原油的等温胶凝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采用结构参数法建立了静态结构恢复模型, 并经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对多种原油的结构变化曲线均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同时以青海原油为例, 根据实验数据和拟合参数分析了含蜡原油等温胶凝过程特性. 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预剪切速率的增大以及预剪切时间的增加, 原油在恒温静止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强度均会减弱. 测量温度越高, 预剪切时间越长, 则原油的结构参数变化速率越大; 而预剪切速率越高, 原油结构参数变化速率在初始阶段越大, 在最终阶段反而越小, 但与未经剪切油样相比, 原油受剪切后其结构参数变化速率在整个测量时间范围内均偏大.  相似文献   
329.
单滴法;pluronics;卵磷脂;混合界面吸附膜;乳状液稳定性  相似文献   
330.
乳液型清防蜡剂QFJ-1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馥  曲金明  刘福梅 《应用化学》2005,22(12):1375-0
乳液型清防蜡剂QFJ-1的研制;油井结蜡; 清蜡剂; 防蜡剂; 乳状液; 破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