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00篇
化学   1548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9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硼烷化合物既能表现路易斯酸性,因分子B-H键中的氢带负电荷,又可表现出路易斯碱性.本文系统研究了R·BH_3(R=THF,DMA,NH_3)与酚类物质在常温常压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反应,发现R·BH_3(R=THF,DMA)硼烷中与B相连的负电性氢能够全部与酚中与氧相连的正电性氢发生反应,生成含BO_3的硼酸酯和氢气,但NH_3·BH_3却不与酚发生反应.DMA·BH_3与间苯二酚反应生成聚合物.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推测随着与硼配位的路易斯碱的配位能力/碱性减弱(NH_3DMATHF),B-H活性增强,即R·BH_3与酚类物质的反应程度按照NH_3·BH_3DMA·BH_3THF·BH_3顺序依次增强.结合实验和理论计算发现,硼烷与酚的反应是分四步进行的,反应第一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与硼配位的配体离去的难易,而B-Hδ-…δ+H-O双氢键在第二步到第四步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配体的性质及B-Hδ-…δ+H-O双氢键在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指室温下易挥发的一类化合物,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多数定义都是基于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TVOC′s)即空气中沸点在50℃~260℃之间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虽低,但大多数有毒性、刺激性、致癌性,例如苯会导致白血病,三氯甲烷对肺、肾、血液造成较大的影响,可通过呼吸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同时,具有特殊气味的化合物又能导致人体各种不适反应[1-4]。  相似文献   
103.
李武  汪俊洁  马大为 《化学进展》2019,31(11):1460-1471
对映-贝壳衫烷类二萜是陆生植物二萜中种类最为繁多、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最为多样的一类天然产物。近年来研究表明,该家族的一些成员具有抗菌和抗肿瘤等活性。这类四环二萜分子可通过分子内环化、氧化断裂和降解重排等方式,转化为复杂的分子骨架。这些天然产物重要的生理活性与多变的骨架结构引起了国内外合成化学家的浓厚兴趣,已经成为全合成研究的又一类热门分子。本文总结了2014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的合成报道,根据这类分子的不同结构类型分别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4.
以石墨烯/正十八烷为芯材,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为壁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系统研究了石墨烯对于正十八烷微胶囊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RD)、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相变微胶囊的外貌形态、晶型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微胶囊呈圆球形且光滑,粒径约为1~30μm.当石墨烯添加量为0.1 g时,微胶囊的形貌无明显变化.当加入过量石墨烯时,微胶囊出现了明显的团聚现象.XRD测试表明,包覆于微胶囊中的石墨烯没有使微胶囊的结晶峰位置发生明显的偏移,这对于微胶囊的实际应用是有利的.微胶囊的相变热焓和包覆率随着石墨烯的加入而不断减小,但芯材的过冷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石墨烯对于微胶囊传热性能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当石墨烯的添加量为0.2 g时,微胶囊的导热系数为0.092 W·m-1·K-1,与纯微胶囊相比提高了约51%,这说明石墨烯改善了传统相变微胶囊的传热性能,提升了相变微胶囊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5.
半夹芯16e化合物CpCoS2C2B10H10(Cp:cyclopentadienyl)(1)与2-呋喃炔酮在物质的量比为1:1.5时反应分离得到1个顺磁性化合物CpCoS2C2B10H9(C12H10O2)(2)。在化合物2的合成过程中,一分子1中的Cp环与另一分子1中的B(3)/B(6)位连接;同时,该Cp环与1个2-呋喃炔酮分子发生Diels-Alder反应,生成1个双环[2.2.1]-2-庚烯基结构单元。此外,呋喃炔酮分子中的末端炔基碳原子与原料1中的1个硫原子相连,从而使得产物2中的钴中心离子是个17e中心。化合物2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96657(11)nm,b=1.54423(15)nm,c=1.75650(18)nm,α=114.0800(10)°,β=105.433(2)°,γ=98.6390(10)°。  相似文献   
106.
合成了3个巢式磷碳硼烷镍配合物[NiCl(Py){7,8-(PPh2)2-7,8-C2B9H10}].CH2Cl2(1)、[Ni{7,8-(PPh2)2-7,8-C2B9H10}2](2)、[Ni{7,8-(OPPh2)-7,8-C2B9H10}{7,8-(PPh2)-7,8-C2B9H10}](3),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镍离子的配位环境在这3个配合物中都是稍微扭曲的平面方形,其中2个配位位置由磷碳硼烷配体的两个磷原子占据,另外2个配位位置分别由氯离子、吡啶氮原子或者氧化的磷碳硼烷配体的氧原子占据。借助于分子间的C-H…Cl氢键或者C-H.H-B双氢键作用,3个配合物都可以形成一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07.
半夹芯16e化合物CpCoS2C2B10H10(Cp:cyclopentadienyl) (1)与HC≡CCO2Me在2-甲基二硫代丙酸存在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5H4CoS2C2B9H9)(CH=CHCO2Me)(Me2c=CS2H)} (2)和(Me2c=CS2H)3Co (3)。在化合物2中, 原料化合物1中的一个S-Co键断裂, 该S原子与一分子HC≡CCO2Me末端炔基碳原子连接。Co原子与2-甲基二硫代丙酸的S原子连接成键, 2-甲基二硫代丙酸分子中的SH基团与Co原子通过配位键相连;同时, Cp环的一个碳原子与碳硼烷笼体的B(3)/B(6)位相连, 该B(3)/B(6)位的氢原子迁移到炔烃HC≡CCO2Me的内部炔基碳原子上形成反式烯键。3个2-甲基二硫代丙酸分子中的3个S原子分别与1中的Co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个SH基团与Co原子通过配位键相连, 从而形成化合物3。化合物23分别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8.
邻位碳硼烷分别与正丁基锂、硫粉和Me4CpCo(CO)I2反应合成得到半夹芯16电子碳硼烷化合物Me4CpCoS2C2B10H10 (1).1与二茂铁炔酮在二氯甲烷中反应得到产物{(Me4CpCoS2C2B10H10)[FcC(O)CHCCHCC(O)Fc]} (2)(Fc=二茂铁基).2是一个1:2的加成产物,2个二茂铁炔酮分子以头-尾的方式加成到分子1中的1个Co-S键上.12分别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表征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09.
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检测工作场所空气及水体中己二酸的方法。空气中的己二酸经0.01mol/L NaOH溶液吸收,0.05mol/L HCl酸化;水体中己二酸直接经0.05mol/L HCl酸化,采用乙酸乙酯提取,六甲基二硅氮烷衍生为较易挥发的硅烷类衍生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离测定。方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0~100.0μg/mL,空气及水体中已二酸的检出限分别为7.0μg/m3与1.0μg/L。  相似文献   
110.
A new compound [CpCo(Se2C2BIoH9)CH2C(O)C4H30]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oscopy, NMR, M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10.9481(10), b = 24.6600(12), c = 25.7430(14) A, β = 100.863(3)°, C42H57B30Co306Se6"CH2C12"0.25H20, Mr = 1722.16, V = 6825.6(8) A3, Dc= 1.676 g/cm3, Z = 1 and F(000) = 3346.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shows a 1:1 ratio product of the two reactants of 16e half-sandwich complex CpCo(Se2C2B10H10) and alkyne 1-(2-furyl)-2-propyn-l-one. The hydrogen atom in the B(3) position of CpCo(Se2C2B10HIo) has been activated and migrated to the terminal carbon of 1-(2-furyl)- 2-propyn-l-one to form the B-CH2 unit. The title compound molecules are linked and extended further into a one-dimensional chain through atypical hydrogen bo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