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34篇
化学   10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0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153篇
物理学   5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平行双射流中H2SO4蒸气扩散进行了大涡模拟,给出了硫酸/水系统成核生成纳米颗粒及颗粒的凝聚过程中颗粒的分布特性,分析了燃料中硫的浓度、环境相对湿度以及射流Reynolds数对于颗粒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水系统会成核生成大量的纳米颗粒,在双管射流的中间和射流场周围,颗粒具有较高的浓度;颗粒的凝聚过程使颗粒的数量减少、直径变大;随着硫的浓度的增加,流场中的颗粒浓度有明显增加,而成核后形成的颗粒直径减小;环境湿度和Reynolds数的增大,有利于成核过程,因而导致形成更多的颗粒.  相似文献   
72.
通过在高分子共混物内部引入不同的第三相界面,系统地研究了退火热处理条件下界面对于共混物梯度相形态形成的影响,对具有一定初始粒径的共混物体系或初始近似为均相的共混体系,在第三相界面的诱导下,均能形成梯度相形态。探讨了诱导界面间距与体系相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两个诱导界面间距小于所生成梯度层厚度的两倍时,梯度结构趋于交叠。继续减小透导界面间距,则梯度结构趋于消失,诱导界面间共混物中分散相粒子快速长大,界面的诱导作用遍布整个样片,证实了我们所提出的“高分子共混物中二维条件下界面诱导加速分散相粒子粗化凝聚”的结论。  相似文献   
73.
在分析六价铬的样品中有时遇到样品的色度比较深,用Zn(OH)2凝聚沉淀法不能完全除去样品的色度,影响分析结果。笔者通过实验发现,可以用活性炭在碱性条件下对水样进行脱色处理后再分析六价铬。1实验部分1.1主要仪器与试剂调速多用振荡器:ZD-4型,江苏金坛金城国胜  相似文献   
74.
详细讨论了稀溶液、亚浓溶液、浓溶液和极浓溶液中分子链构象的演变,考察了在溶致凝聚过程中分子链的链间相互作用、关联作用和分子链尺寸的变化规律,给出了排除体积的严格定义,引入热关联效应、长程关联效应和全高斯链浓度等概念。指出在不同浓度溶液中,分子链在不同尺度上构象状态不同;在从孤立单链态(良溶液中)向多链聚集态的溶致凝聚过程中,单链的尺寸一直在收缩,由Flory尺寸RF缩小至无扰尺寸R0。这是大分子凝聚过程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75.
76.
直链烷烃结构型和凝聚型性质的递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图示法和非线性规划的方法对直链烷烃同系物最高成键分子轨道能级、最低成键分子轨道能级,电离电位、氧化半波电位、正常沸点、正常熔点、临界压力、临界温度、密度、折光率、表面张力和粘度等12种结构型性质和凝聚型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直链烷烃结构型性质和凝聚型性质一般能遵守同系对数递变规律,各种结构型性能和凝聚型性能均与对数递变函数呈优良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用同系对数递变规律对直链烷烃各种性能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除少数同系列起始化合物的偏差较大外,大多数预测值与实验值非常吻合,实验散点几乎与对数递变函数曲线相重合.  相似文献   
77.
采用新工艺路线合成高熔点磷酸酯阻燃剂———对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HDP).首先采用对苯二酚和三氯氧磷合成中间产物,再将中间产物与苯酚反应,经分离纯化得到产品HDP,收率达到90%以上,常温下为白色固体.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氢谱、磷谱和质谱测试确定了其结构.同时,研究了HDP的阻燃性,并与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当HDP和RDP分别与成炭剂酚醛树脂(NP)按20/10比例添加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中,增强了复合材料凝聚相阻燃作用,极限氧指数(LOI)有所提高.通过热重及锥形量热分析两种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组分的热降解过程,阻燃剂的添加对ABS树脂的热稳定性和残炭量明显提高,而且ABS/HDP/NP复合材料的抑烟性更好;同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发现ABS/HDP/NP复合材料燃烧后成炭空隙均匀,其残炭中磷分布比ABS/RDP/NP复合材料残炭中的磷分布更加均匀.研究表明,HDP与NP互配添加到ABS中,在凝聚相阻燃作用优于RDP.  相似文献   
78.
微乳中纳米胶囊的复凝聚法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O/W型APG微乳液模板上, 以明胶和阿拉伯树胶作为包裹材料, 用复凝聚的方法制备纳米胶囊, 对影响纳米胶囊的合成条件进行了分析. 用粒度仪测定产物的粒径及其分布, 用透射电镜观察产物的形貌. 结果表明, 用复凝聚法在微乳中合成了粒度均匀、粒径30~100 nm的球性纳米胶囊. 考察了微乳液的组成、高分子的浓度和复凝聚的条件对纳米胶囊性质的影响. 纳米胶囊对氯氰菊酯的包裹率较高, 在60%以上. 本方法条件温和, 操作简单, 是一种新型的纳米胶囊合成技术.  相似文献   
79.
碳十八键合锆胶固定相的制备与色谱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诱导聚合胶体凝聚法(PICA)制得的二氧化锆微球与碳十八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制备了碳十八键合锆胶固定相(ODZ),评价了该柱填料的色谱性能,并用此固定相分离了中性和碱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80.
使用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自由基引发剂,改变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阳离子功能单体的量与苯乙烯进行乳液聚合获得不同粒径的阳离子乳胶粒,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和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阴离子聚合物乳胶粒.采用基于静电相互作用的异凝聚法将以上2种带有相反电荷的乳胶粒组装,获得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复合微粒.对异凝聚过程中复合液透光率和微粒大小及分布进行跟踪测试,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阳离子微粒、阴离子微粒以及复合微粒的形态和大小.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控制阴离子乳胶粒与阳离子乳胶粒的复合比例改变单个复合微粒表面阳离子小微粒的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