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8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1503篇
化学   2901篇
晶体学   30篇
力学   285篇
综合类   113篇
数学   355篇
物理学   104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利用由化学还原剂BPK引发的电子迁移催化反应(ETC)合成了两个系列八种新的三核钴簇合物p-RC_6H_4CCo_3(CO)_(9-n)L_n(L=PPh_3,n=1;L=P(OEt)_3,n=2)。用m.p.、元素分析、IR及~1H NMR对簇合物进行了表征。对簇合物在Pt电极上的循环伏安(CV)研究表明,p-RC_6H_4CCo_3(CO)_9及PPh_3单取代物在室温下均经历一个可逆的单电子过程。p-RC_6H_4CCo_3(CO)_9的E_(1/2)与R的σ_m的线性关系表明R通过诱导效应影响簇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取代簇合物的还原电势相对于母体簇合物的负移表明P的配位增大了CCo_3上的电荷密度,导致簇合物难被还原。  相似文献   
92.
本非水电池体系由Li负极、多孔石墨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电解质溶液由无机溶剂POCl_3(或有机溶剂硝基苯)和溶解在该溶剂中的活性物质(KIBr_2)及支持电解质构成。该电池体系的开路电压为8.50伏左右,放电性能良好,可望在实际中得到应用。此外,对电池体系的反应机理也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3.
超临界水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水的热物理性质、结构性质、离子积、扩散系数和粘度等在超临界区域的特殊性,以及超临界水溶液在介电常数、偏摩尔体积、溶解性和极性等方面的特殊性质,并阐述了超临界水的这种特殊性在化学反应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
介绍了国外80年代以来开展的剪切流动对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影响的研究概况,并着重介绍了采用最新的二维小角激光散射流变仪和光学显微流变仪对共混物体系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相行为的研究结果,反映了该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5.
<正> 过硫酸盐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体系用作烯类聚合的引发剂已有报道。本文报道该引发体系的反应机理。1.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6.
本文用变分过渡态理论,首次对无鞍点的释能反应O+CS→CO+S、O+CO→CO+O和S+CS→CS+S进行了动力学研究,考察了反应动力学瓶颈区性质,计算了反应的速度常数,并将O+CS反应的速度常数值与实验值及经典轨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三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7.
98.
蔡清海  路嫔 《大学化学》2002,17(3):47-50
本文应用松弛法动力学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方法讨论一般的化学反应aA +bB +…gG +hH +… ,使动力学与热力学一致性讨论适用于任一化学反应体系 ,同时表明这种处理方法具普遍性。  设有如下的一般反应 :   aA +bB +… k1k-1gG +hH +…  k1、k-1分别为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 ,设A、B、G、H…的反应级数分别为α、β、ν、δ… ,  则此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    1adcAdt=1bdcBdt=-k1cαAcβB… +k-1cνGcδH… (1 )   1gdcGdt=1hdcHdt=k1cαAcβB… -k-1cνGcδH…  相似文献   
99.
以SrCl2·6H2O、(NH4)6P2Mo18O62·nH2O为原料,在PEG-600/H2O微乳体系中于80~130 ℃温度下水热反应8~12 h,从而制得一种多金属氧酸盐棒状超细晶体,组成是Sr3P2Mo18O62·nH2O。该超细晶体具有长棒状形貌、高结晶度且分散性能较好,长度范围在10.0~20.0 μm,径度在1.0~2.0 μm。对反应体系中的PEG-600/H2O体积比(VPEC-600∶VH2O)、水热温度以及(NH4)6P2Mo18O62·nH2O/SrCl2·6H2O质量比(WPOMs∶WSrCl2·6H2O)3个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VPEC-600∶VH2O主要对棒状超细晶体的形貌、长径比以及晶体结晶度有着重要影响,体积比在范围VPEC-600∶VH2O=(1.50~2.00)∶1.00有利于大长径比的棒状超细晶体的形成;水热温度则优选80~130 ℃范围,过低则不发生反应,过高则发生了多金属氧酸盐与PEG-600的氧化-还原反应;WPOMs∶WSrCl2·6H2O基本上不影响超细晶体的形成。还初步探讨了该棒状超细晶体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00.
采用SCF-X_α-MS方法, 对于C(2×2)S/Fe(001)吸附体系, 选择Fe_5S和Fe_9S两种原子簇模型, 研究了该吸附体系的电子结构、吸附成键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图象。结果表明, S吸附于Fe(001)单晶表面具有较强的定域性质, S原子与底物Fe原子之间的吸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S(3p)-Fe(4s,3d)之间的轨道相互作用。通过对表面吸附键长的优化, 其结果与X.S.Zhang等的ARPEFS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