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73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61.
过氧化氢—钼(Ⅵ)—刚果红催化体系测定痕量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长增 《分析化学》2001,29(9):1052-1054
基于钼*&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刚果红的反应,提出了测定痕量钼的新催化光度法。考察了试剂浓度和干扰离子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89.02 kJ/mol,表观速率常数k′=7.29×10-4/s,方法的测定范围是0.17~10靏/L,检出限是1.7×10-10g/mL已用于井水及大豆中钼的测定。  相似文献   
62.
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对水溶液中刚果红的测定条件进行探讨,分别考察了溶液p H、水浴温度、无水乙醇、恒温时间以及钙镁铝离子对其测定的影响。同时,用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不同p H和钙镁铝离子等因素对刚果红溶液光谱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测定波长为500 nm,用5 m L氯化铵-氨水反冲溶液将溶液p H调节到6~11之间,加入无水乙醇15 m L,在303 K水浴中恒温10 min后检测,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柠檬酸三钠等金属离子掩蔽剂作用条件下,刚果红溶液的质量浓度在0.2~26 mg/L之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415+0.04366x,相关系数R2=0.9998,检出限为0.2 mg/L。在试验条件下,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1%,该方法对溶液中刚果红的检查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建立了一种对水样中刚果红快速、准确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64.
刚果红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蛋白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 引  言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在生物化学、药学及食品等学科中有重要意义 ,也是临床诊断疾病及检查治疗效果不可缺少的分析项目。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很多 ,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为染料结合法 ,但未见有刚果红作显色剂测定蛋白质的报道。研究了刚果红与蛋白质反应的基本条件 ,建立了以刚果红测定蛋白质的分光光度分析法 ,用于实际人血清样品中总蛋白质的测定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与经典的考马斯亮蓝法比较 ,本法简便灵敏 ,稳定性好 ,线性范围较宽 ,颇有实用意义。2 实验部分2 .1 主要仪器及试剂 Lambda 3 5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 …  相似文献   
65.
H2O2能够氧化偶氮染料刚果红使之褪色,而模拟酶—血红蛋白对其具有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以刚果红为指示剂的H2O2-刚果红-血红蛋白酶催化反应体系测定痕量H2O2的新方法。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体系的酸度为pH10.7的NH3-NH4Cl缓冲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497 nm。该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8-8.0×10^-5mol/L,检出限为1.97×10^-9mol/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6×10^4L.mol-1.cm^-1。该方法可用于雨水及消毒水中H2O2的测定。  相似文献   
66.
67.
在pH=3.55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左氧氟沙星对刚果红(CR)和孔雀石绿(MG)反应生成的产物在可见光区有明显的作用,在618 nm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强度,结果表明体系的吸光度与左氧氟沙星的浓度在2~60μ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05,检出限为0.053μg.mL-1。该方法可用于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剂、胶囊以及尿液中左氧氟沙星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8.
提出了共振瑞利光散射法测定氟罗沙星的新方法。在pH5.3~5.6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氟罗沙星(FLE)与钴(II)能形成螯合阳离子,它可进一步与刚果红(CR)反应形成2∶1∶1(FLE∶Co2+∶CR)三元离子缔合物,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其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372和560nm。在372nm处,氟罗沙星的浓度在0.03~3.69μg/mL范围内,与RRS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6.0ng/mL。方法用于片剂、尿液和人血清中氟罗沙星的测定。  相似文献   
69.
This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has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the fronti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o undergraduate laboratory teaching. A magnetic Co/C nanocomposite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ZIF-67 as the precursor. Upon calcina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in inert atmosphere, ZIF-67 was degraded and carbonized to form Co/C nanocomposite.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Co/C nanocomposite for Congo Red wa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nanocomposite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concentration of Congo Red was determined by UV-Vis spectrophotometry. The kinetics data was fitted with the pseudo-first-order and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s.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s. This experiment covers the synthesis of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of materials,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 of dyes, analysis of dynamics data and adsorption isotherms. Therefore, this experiment enables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ir experimental skills, increase their interes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broaden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70.
借助Layer-by-Layer自组装技术分别构筑了钒修饰的钨酸盐K_7P_2W_(17)VO_(62)·18H_2O(P_2W_(17)V)、聚乙烯亚胺的复合膜[PEI/P_2W_(17)V]_(20),K_7P_2W_(17)VO_(62)·18H_2O(P_2W_(17)V)、聚乙烯亚胺、刚果红(Congo red,CR)复合膜[PEI/P_2W_(17)V/PEI/刚果红]_(20)。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监测显示两种复合膜的构筑是成功的,均实现了复合膜均一稳定的增长。电化学工作站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联机对复合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研究显示:染料刚果红的加入,不但丰富了多酸电致变色材料的颜色种类,实现了由红色到浅紫色的可逆变化,更使光反差提高9.36%,复合膜的变色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实现了复合膜可调颜色的电致变色,有望在变色薄膜领域得到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