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9篇
化学   92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八羟基喹啉铝(Alq3)存在下,在甲醇介质中由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分散聚合制得粒径为2μm~7μm的PMMA荧光微球,其粒径分布接近单分散,一致性系数为0.237。研究了影响微球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多个因素。并对在Alq3存在下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Alq3用量对产物的粒径和粒度分布影响显著。研究结果为制备大粒径荧光微球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2.
超声波引发分散聚合反应包覆无机粒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在超声波场中用表面活性剂对纳米SiO2粒子进行亲油化处理, 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利用超声波的分散、粉碎、活化、引发等多重作用, 在实现纳米SiO2在反应介质中纳米分散的同时, 引发苯乙烯单体在纳米SiO2表面进行分散聚合反应, 制备出了SiO2/PS(二氧化硅/聚苯乙烯)复合粒子, 运用SEM, TEM, XPS, FTIR, TGA, DSC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3.
以水热法合成的BaTiO3纤维和同步法制备的互穿聚合物网络为原料,采用原位分散聚合法获得了一系列BaTiO3/(PU/UP-IPNs)复合材料。采用傅立叶交换红外分光光度计跟踪考察了IPNs的聚合过程,用透射电镜观测了IPNs及其复合物的形貌。结果表明,IPNs中两相相畴尺寸在纳米级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实现了BaTiO3纤维状的复合。动态力学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相较纯IPNs,复合材料的阻尼损耗模量和阻尼损耗因子值均有所提高,且在低温区均出现了肩峰。复合物的最大损耗因子值均大于0.4,在约50℃范围内,E’值提高100MPa。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IPNs中的连续相是决定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机/无机组分间混溶性的降低,使BaTiO3/IPNs复合材料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下降。  相似文献   
74.
利用分散聚合技术,在硫酸铵水溶液中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合成了两性共聚物P(AM-co-AA-co-DAC-co-DMC).用FTIR,13C-NMR,TEM等方法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考察了不同分散稳定剂、正负离子单体配比和pH对分散聚合的影响,并对P(AM-co-AA-co-DAC-co-DMC)水基分散聚合条件及稳定性进行了一些探讨.实验表明,在硫酸铵水溶液中制得较稳定的P(AM-co-AA-co-DAC-co-DMC)分散体系,应选用非离子型或阳离子型的分散稳定剂,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聚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AC),而其pH应在2到4之间.当选用占总质量1.5%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引发温度为40℃,正负离子单体物质的量比值大于1,pH=3时,可以制得总离子度超过25%的纳米级两性聚合物.  相似文献   
75.
采用二步加料的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微球,并使其水解,得到水包油(O/W)型Pickering乳液稳定剂.在Pickering乳液聚合过程中,利用相分离机制,形成了聚苯乙烯(PSt)和PGMA复合为整体囊壳的微胶囊相变材料.微胶囊平均粒径达76μm,囊芯含量高达83%,相变焓达到174 J/g,具有很高的储热容量.  相似文献   
76.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油酸包被的Fe3O4纳米粒子,以此Fe3O4纳米粒子为核,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表面带有氨基功能基团的磁性微球。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两种磁性微球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微球表面的氨基含量。结果表明,微球粒径均匀,为10 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约为50 emu/g,氨基基团含量达486μmol/g。  相似文献   
77.
聚苯乙烯单分散微球粒径可控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系统研究分散聚合反应中的原料组成(分散稳定剂、单体、引发剂)和反应条件(反应介质极性、反应体系温度、搅拌速度)对所制备的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和聚合反应速率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各因素的影响效应,优化设计分散聚合的反应条件,成功地制备出1μm~10μm粒径范围内不同粒径级别的微米级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实现了不同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的微米级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制备的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78.
功能高分子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洪小平  彭图治 《分析化学》2003,31(7):789-793
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功能高分子磁性微球 ,并有效地控制微球的粒径范围和微球表面活性基团。以乙醇 水为分散体系 ,对磁流体Fe3O4 表面进行苯乙烯和丙烯酸共聚反应 ,制得粒径均匀、分散性好、带有羧基的磁性微球。该微球经活化后和抗癌药物阿霉素结合 ,在自制磁性电解池中 ,可用金膜电极进行电化学检测。阿霉素磁性微球在 - 0 .4 0V处有一个明显的还原峰 ,在浓度为 7.2 5× 10 - 1 0 ~ 7.2 5× 10 - 9mol L范围内峰电流和阿霉素浓度的关系呈线性 ,检测下限达 3.6× 10 - 1 0 mol L。  相似文献   
79.
以2-溴代异丁酸乙酯(EBiB)为引发剂、CuBr/CuBr_2/1, 10-邻二氮菲( phen)配合物为催化剂,在水分散体系中进行了丙烯酸四氟丙酯(TFPA)与苯乙烯 (St)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所得共聚物的分子量(M_n)随着单体总转化率的 增加而增大,分子量分布(M_w/M_n)较窄(1.26~1.65),表现出“活性”聚合 的特征。用拓展的Kelen-Tudos法和Fineman-Ross法估算了共单体的表观竞聚率, 发现St的相对反应活性高于TFPA,因此当St和TFPA起始组成为1:1(摩尔比)时, 反应自发生成了含氟的准梯度或“渐变”共聚物。实验分别考察了三种乳化剂体系 ,即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全氟辛酸钠(SPFS)/SLS和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 (OBS)/SLS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它们对共聚合的可控制性影响不大,且反 应过程中均无破乳现象发生;然而,以OBS/SLS复合乳化剂体系制备的共聚物乳液 的贮存稳定性明显优于以SLS或SPFS/SLS为乳化剂体系制备的共聚物乳液的稳定性 。  相似文献   
80.
玻璃表面原位聚合沉积pani薄膜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散聚合;原位沉积;聚苯胺薄膜;纳米sio2;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