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47篇
  免费   3831篇
  国内免费   11357篇
化学   23864篇
晶体学   761篇
力学   1862篇
综合类   786篇
数学   3623篇
物理学   10039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703篇
  2022年   893篇
  2021年   1068篇
  2020年   773篇
  2019年   1065篇
  2018年   699篇
  2017年   987篇
  2016年   1175篇
  2015年   1277篇
  2014年   1952篇
  2013年   2025篇
  2012年   2156篇
  2011年   2038篇
  2010年   1790篇
  2009年   2132篇
  2008年   2331篇
  2007年   2121篇
  2006年   2104篇
  2005年   1913篇
  2004年   1754篇
  2003年   1248篇
  2002年   1066篇
  2001年   994篇
  2000年   887篇
  1999年   875篇
  1998年   633篇
  1997年   506篇
  1996年   458篇
  1995年   430篇
  1994年   410篇
  1993年   386篇
  1992年   422篇
  1991年   410篇
  1990年   335篇
  1989年   299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4 毫秒
991.
在氧化-供氮试剂N-氯代氨基甲酸苄酯存在下,1,4-双(9-O-奎宁)-2,3-二氮杂萘-OsO4催化剂在5种烯烃的不对称氨羟化反应中表现出极高的对映选择性(85%~99%e.e.)和区域选择性,产率48%~68%.  相似文献   
992.
单体(S)-6,6’-二溴-1,1’-联萘酚(S-M-1),(R)-6,6’-二溴-1,1’-联萘酚(R-M-1),(S)-3,3’-二碘-1,1’-联萘酚(S-M-2),(R)-3,3’-二碘-1,1’-联萘酚(R-M-2)分别与(S)-2,2’-二正辛氧基-1,1’-联萘-6,6’-二硼酸(S-M-3), 在钯催化下, 通过Suzuki交叉耦合反应合成手性高分子P-1, P-2, P-3与P-4。归于高分子主链扭曲非平面结构和高分子侧链上引入正辛氧基后使得手性高分子在常规有机溶剂中有较大的溶解性。分析结果表明S-S手性高分子P-1和P-3比旋光值和圆二色谱信号均比S-R手性高分子P-2和P-4要大,但它们紫外和荧光光谱几乎相似。四个手性高分子对二乙基锌与苯甲醛不对称加成异构选择性表明手性高分子不对称催化活性中心是高分子主链中的(S)或(R)-1,1’-联萘酚单元。  相似文献   
993.
利用2,6-二甲基吡啶作为起始物合成了不对称前驱体6-乙酰基-2-乙酯基吡啶,在此基础上合成了单亚胺吡啶配体(5)和相应的Co(II)配合物二氯·{2-乙氧甲酰基-6-[1-[(2,6-二乙基苯)亚胺基]乙基]吡啶}合钴(II)(6)。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体5作为三齿配体以[N, N, O]原子和两个氯离子与中心钴(II)配位,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配位环境,其中吡啶氮原子和两个氯原子形成赤道平面。将该钴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应用于乙烯的聚合过程,以MAO为助催化剂,在15.5ºC下作用1 h,可达到1.820×104 g/mol-Co∙h∙atm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4.
(BN)_n团簇的结构和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F方法、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以及微扰理论的MP2方法 ,在 6 3 1G(d)基组水平上 ,对 (BN) n(n =1~ 16)团簇的各种可能结构进行了优化 .讨论了环状与笼状稳定团簇的几何构型、自然键轨道 (NBO)、振动频率、结合能、核独立化学位移 (NICS)和能量二次差分 ,得到了 (BN) n(n =1~ 16)团簇结构的稳定性信息 .比较了HF ,B3LYP以及MP2三种理论方法对(BN) n 团簇的适应性所表现出的差异 .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合成了双金属配合物重铬酸四吡啶合镍(Ⅱ)[Py4Ni(HCrO4)2,TPND],晶体结构解析表明,TPND是一个以Ni(Ⅱ)为中心的正八面体配合物,而每两个分子之间由两个Ce-O-Cr桥相连接.并对TPND的氧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具有很高的脱氢活性,对芳香酮腙的脱氢氧化产率较高(8l%~91%).  相似文献   
996.
水杨醛 Schiff碱类配合物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1,2 ] ,而二苯酮 Schiff碱类配合物报道则很少 .另外 ,利用固液相反应合成配合物的报道也不多见 .本工作是将 2 -羟基 - 4-甲氧基二苯酮与乙二胺缩合 ,合成 Schiff碱 ,进而与过渡金属盐通过固液相反应合成配合物 ,以便探讨新化合物的护肤防晒性能 .我们发现 ,配合物对紫外光吸收强度可增加 3~ 4倍 ,具有较好的防晒效果 .EA- 1 0 6型元素分析仪 ;理学 D/ max- YB X射线衍射仪 ,Cu Kα射线 (λ=0 .1 5 4 nm) ,Ni单色器 ,电压 40 k V,电流 40 m A,扫描速度 2°/ min,室温收集 3~ 80°( 2θ)…  相似文献   
997.
A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 indium (III) tribromide is used to synthesize 5-alkoxy- carbonyl-4-hydrocarbyl-3,4-dihydropyrimidin-2(1H)-ones by a three-component coupling of β-keto ester, aldehydes and urea through improved Biginelli reaction.  相似文献   
998.
双核磺化酞菁铜(Ⅱ)催化氧化α-萘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以乙醇为溶剂,CaCl_2为助催化剂,双核磺化酞菁铜(Ⅱ)催化氧化α-萘酚制备α-萘醌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99.
Ce在I-69杨根中的吸收、分布及其对其它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重要树种I-69杨插穗为材料,分别在含不同水平Ce(NO3)3的Hoagland溶液中培养,经过快速冷冻干燥,塑料真空渗透及包埋,用透射电镜能量分散型x射线微区分析法对Ce及Mg、P、S、K、Ca、Fe等元素在根尖成熟组织切片的表皮、皮层及中柱内薄壁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及液泡中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测定。表明Ce不但进入植物细胞,且在细胞核里有明显富集。Ce进入细胞的量和其施用的外界浓度并不完全是正比关系,在体内的分布也不是随机的。Ce对植物体内Mg、P、S、K、Fe的吸收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P、S和K影响显著,不同浓度的Ce不仅影响根的发育,也会对离子的吸收、运转及分布产生不同的影响。Ce对ca的吸收抑制影响不是直接的。  相似文献   
1000.
微乳液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超低界面张力的发现,对传统的微乳液结构认识带平冲击,统计力学模型的建立不应局限于经典的物理图象,应更广泛地考虑界面上各种效应,一些原认为次要因素却成为重要因素,诸如;弯面压力,混合熵,范德华引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