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55篇 |
免费 | 1783篇 |
国内免费 | 604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9937篇 |
晶体学 | 83篇 |
力学 | 154篇 |
综合类 | 178篇 |
数学 | 197篇 |
物理学 | 49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8篇 |
2023年 | 335篇 |
2022年 | 463篇 |
2021年 | 462篇 |
2020年 | 368篇 |
2019年 | 391篇 |
2018年 | 256篇 |
2017年 | 342篇 |
2016年 | 334篇 |
2015年 | 363篇 |
2014年 | 728篇 |
2013年 | 648篇 |
2012年 | 626篇 |
2011年 | 698篇 |
2010年 | 682篇 |
2009年 | 729篇 |
2008年 | 770篇 |
2007年 | 633篇 |
2006年 | 688篇 |
2005年 | 640篇 |
2004年 | 632篇 |
2003年 | 542篇 |
2002年 | 466篇 |
2001年 | 477篇 |
2000年 | 431篇 |
1999年 | 353篇 |
1998年 | 287篇 |
1997年 | 301篇 |
1996年 | 256篇 |
1995年 | 216篇 |
1994年 | 279篇 |
1993年 | 190篇 |
1992年 | 199篇 |
1991年 | 173篇 |
1990年 | 140篇 |
1989年 | 142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运用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 3个含溴代胞嘧啶的分子内三螺旋及相应的未溴代分子内三螺旋DNA .理论结果表明 :当分子内三螺旋Hoogsteen嘧啶链的胞嘧啶被溴代胞嘧啶取代后其稳定性最强 ;而当分子内三螺旋 2条嘧啶链的胞嘧啶同时被溴代后 ,其稳定性最差 .从分子力学计算得到 ,4种分子内三螺旋的碱基以C3′ endo糖环构象为主 .在三螺旋YTCY( 2条嘧啶链中的胞嘧啶均被溴代胞嘧啶取代 )中 ,也含有一定数量的C2′ endo糖环构象 .因此 ,分子内三螺旋YTCY是A DNA和B DNA的综合体 ,而其他 3种三螺旋则是典型的A DNA .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上海科学家根据DNA可以灵敏识别特定分子的原理研制出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能灵敏检测出细胞中的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将来可能用这种方法便捷地判断食品的新鲜程度。 相似文献
13.
探针反应和FTIR法研究Pt与L型沸石的相互作用董家禄,朱建华,须沁华,张婕,刘大壮(南京大学化学系,南京,210008)(郑州工学院化工系,郑州,450002)关键词Pt/L沸石,沸石催化剂,异丙醇分解反应,Pt-载体相互作用Pt的分散度和电子状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ECSTM)的研制技术,包括电子线路及绝缘探针尖的制备。研制的ECSTM中,试样和探针的电位能同时控制。绝缘探针的制备包括先用电化学腐蚀形成针尖,然后再在光学显微镜下绝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评定了绝缘针尖的性能。最后用研制的ECSTM现场研究了银、镍在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上的电沉积。 相似文献
15.
一种测定蛋白质的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新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四溴荧光素(TBFS)作为蛋白质的染色剂,建立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新体系———BSA 四溴荧光素,体系十分简单,BSA浓度在0.11~60.0μg·ml-1范围符合比耳定律;测定15.0μg·ml-1BSA溶液10次,求得相对标准偏差为1.26%,桑德尔灵敏度为0 094μg·cm-2。可直接用于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测得质量控制血清样品中蛋白质质量为35.4±2.4mg,与标准值36.9mg吻合。回收率在97.0%~108.3%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17.
18.
In this paper, by capturing the atomic information and reflecting the behaviour governed by the nonlinear potential function,
an analytical molecular mechanics approach is proposed. A constitutive relation for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CNT’s)
is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the nonlinear stress-strain curve of SWCNT’s and to predict both the elastic properties and breaking
strain of SWCNT’s during tensile deformation.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virtual internal bond (VIB) model proposed by P. Zhang
et al. is also presented for comparis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olecular mechanics approach is indeed an
acceptable analytical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WCNT’s.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0121202, 90305015 and 10328203), the Key Grant
Project of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0306) and the Research Grants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China (HKU 7195/04E).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