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83篇
化学   825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物理学   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81.
某些新型冠醚-卟啉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内消旋不对称单羟基-卟啉化合物1a~d合成了七种新型的冠醚-卟啉化合物3a~g和它们的中间体2a~g.这些化合物中的某些金属络合物对链烯的环氧化作用起催化作用, 它们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 UV和^1H NMR波谱证实.  相似文献   
82.
顾建明  王林江 《结构化学》1996,15(3):239-242
稀土高氯酸盐开环冠醚三缩乙二醇(EO_3)[La(C_6H_(14)O_4)_3(H_2O)](ClO_4)_3·H_2O,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5.474(2),b=11.386(1),c=20.841(4),β=99.82(1)°,V=3618(1),MoKα,Z=4,D_c=1.718g/cm3,μ=1.499mm ̄(-1)。全矩阵最小二乘精细修正,结构因子R=0.056,R_w=0.083。中心原子La与开环冠醚醚链上的O(1)~O(9)及一个水分子形成10配位双帽四方反棱柱结构。弱配体高氯酸根不参加配位。  相似文献   
83.
使用硫杂冠醚、穴醚[2.2.2]作气相色谱固定相制备毛细管柱,考察两种固定相的使用比例、极性、热稳定性,并对甲苯-苯、乙苯-甲苯、甲基苯酚(o/p)、二氯苯(o/p,m)、硝基氯化苯(m,o)、苯-环己烷、庚醇-辛醇、苯胺-N,N二甲基苯胺等混合样品进行色谱分离.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固定相在OV-1701中的比例均为15%时有较好的分离效果,都属于中等极性的固定相.硫杂冠醚、穴醚[2.2.2]的平均极性分别为815、832,其中硫杂冠醚固定相的热稳定性较好,有较高的使用温度(185℃),而穴醚[2.2.2]的最高使用温度为120℃,因此穴醚[2.2.2]的使用温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从它们较好的分离性能看,固定相硫杂冠醚、穴醚[2.2.2]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用凝胶法和蒸发法分别培养出配合物[Mn(H_2O)_4(NCS)_2]18C6)和[Co(H_2O)_4(NCS)_2](18C6)的单晶。对两个配合物进行了溶解性能的测试、元素分析、电导测量、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和质谱分析。表征的指派为晶体结构分析结果所证实。 。。  相似文献   
85.
从对叔丁基杯[4]芳烃出发,对其下沿的酚羟基进行修饰,先后在1,3-和2-酚羟基位点引入冠醚环和乙基;最后在NaH/THF中与3-溴丙烯酸丙酯反应制得聚合单体——新型杯[4]冠醚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86.
合成了新颖的有机-无机杂化超分子化合物,[(4-IA-NH3).(18-crown-6)]2.(Cu2Cl6)(1),4-IA-NH3=对碘苯胺离子,18-crown-6=18-冠-6。并通过红外光谱、粉末衍射、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充分表征。在转子定子型的超分子化合物1中,[(4-IA-NH3).(18-crown-6)]-超分子阳离子和(Cu2Cl6)2-阴离子交错堆积形成包合物结构。变温介电常数测量表明,在130~450 K范围内没有相变引起的介电异样。大环醚的热无序运动及由此引起的氢键偶极瞬间变化使得化合物在低频500 Hz和高温350 K以上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并伴随高的介电损耗。  相似文献   
87.
以丁二炔-苯环冠醚作为大环化合物,以带有4,4'-联吡啶正离子结构的线性分子作为半封端分子,通过简便的一锅法合成一种新的[2]轮烷分子,产率为24%.经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等手段确认了丁二炔-苯环冠醚大环与带有两个4,4'-联吡啶二正离子的线性封端分子组装形成[2]轮烷结构,且丁二炔-苯环冠醚在线性分子的两个识别点间作往返运动.  相似文献   
88.
二环己基-18-冠-6(DCH18C6)可以有效地从高放废液中分离90Sr,对于减小放射性废物的危害和实现高放废物的减容有重要意义.由于在实际应用中DCH18C6处于射线照射下,其结构可能会被破坏并引起络合能力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该配合物的辐射稳定性进行研究.本文合成了Sr(NO3)2?DCH18C6配合物晶体,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XRD)与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确定Sr2+与周围氧原子的配位数为10,Sr―O平均键长约为0.268 nm/0.266 nm(XRD/EXAFS).配位原子来自DCH18C6的六个氧原子以及两个作为双齿配体的硝酸根的四个氧原子.对该配合物晶体在空气中进行γ辐照,EXAFS结果表明吸收剂量为400 kGy时,Sr―O键长及配位数没有发生变化,配位结构没有被破坏,具有很好的耐辐照稳定性.显微红外光谱(Micro-FTIR)结果进一步证明辐照后冠醚环的部分C―H键氧化为羟基或羰基,但并不影响DCH18C6与Sr2+的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89.
邢钧 《色谱》2014,32(10):1027-1028
<正>在张玉奎院士、许国旺研究员的大力支持下,《色谱》庆贺专刊终于在吴采樱教授八十华诞之际与大家见面了!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代表全体同学向辛勤培育我们的吴采樱教授送上这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和祝福,并向不辞辛劳为专刊撰稿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