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67篇
化学   266篇
晶体学   2篇
物理学   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光诱导光子晶格结构中新型的离散空间光孤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志刚  许京军  楼慈波 《物理》2005,34(1):12-17
离散孤子标志着从线性到非线性,从连续到非连续,从相干到非相干,人们对孤子认识的一个飞越.文章简要回顾了近期在二维光致光子晶格结构中有关空间离散光孤子的研究,包括基模离散孤子、类矢量离散孤子、离散偶极孤子、离散涡旋孤子和离散孤子串等.在非线性光折变晶体里用部分相干光诱导的波导阵列中,对每一种离散孤子,都清楚地观测到光从二维的离散衍射状态到自囚禁形成离散孤子的转变过程,获得的结果将对其他离散非线性系统中类似现象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2.
分别以柠檬酸三钠 (TSC)及N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为稳定剂 ,首先采用KBH4化学还原法制得球形Ag纳米粒子溶胶 (粒径 12~ 18nm) ;再将两种溶胶置于 5 0 0W卤钨灯下进行光诱导转化实验 ,一定转化时间后 ,球形Ag纳米粒子分别转化为单晶Ag纳米三棱体 (边长 80~ 12 0nm)和立方体 (边长 90~ 2 0 0nm)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电子衍射 (ED)和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UV Vis)等手段对单晶Ag纳米三棱体和立方体进行了表征 ,对光转化过程中Ag粒子由球形到三棱体和立方体的转变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种类稳定剂在Ag的不同晶面吸附作用不同 ,从而形成沿某一晶面取向生长的Ag单晶体 .  相似文献   
73.
合成了曙红(EO)二苯基碘鎓盐(DPIO)复合光引发体系,其光响应范围可至可见光区,最大吸收527nm。曙红鎓盐体系无暗反应,但在可见光作用下,由于光诱导电子转移敏化反应使染料发生漂白作用和鎓盐裂解产生活性自由基,由此可引发环氧6101双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的光固化。光固化速度与复合体系的结构组成有关,其中曙红双盐(EO(Ph_I)_2)比曙红单盐(EO(Ph_2I))具有更高的引发效率;在同样条件下双分子体系(EONa_2+Ph_2I+BF_4~-)不能引起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74.
利用荧光手段对自制的3种卟啉蒽醌化合物及其锌配合物与母体卟啉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各种化合物单重激发态的能量Es,荧光量子产率及荧光猝灭百分率。从荧光猝灭的角度证明了它们确实能在激发下进行分子内电子转移,形成分子内电荷分离态。同时探讨了有机碱的轴向配位及溶剂对PAQ化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提供了一种通过电喷雾电离质谱在气相中对一类有机铜配体复合物的合成方法.通过碰撞诱导解离和分子-离子反应,在离子阱质量分析器中完成了气相中铜催化的脱羧碘化反应.羧酸(RCOOH)作为反应物最终通过碰撞诱导解离技术和分子-离子反应转化为碘代烃(RI).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观察到了铜的价态变化,由此也对羧酸的脱羧碘化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解释.同时,不同的羧酸和双氮配体也适用于该反应体系.该方法检测了一类有机铜复合物的气相反应活性,并对液相中铜催化的脱羧碘化反应的反应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6.
The phot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olypropylviologen(PPrV)-cation exchangeable resin complexes were studies.The color of these complexes changed to blue when irradiated by a mercury lamp.UV and ESR studies indicated that an efficient viologen radical accumulation occurs in PPrV- resin complexes.An explanation for the stable photoinduced redical accumulation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77.
本文合成了新型的亚苯基桥连双卟啉化合物(1~4)和富勒吡咯化合物(C60-m, C60-h) 以及它们的N-氧化物(C60-mo, C60-ho)。通过稳态荧光光谱研究了在甲苯溶液中富勒吡咯及其N-氧化物对双卟啉化合物的荧光萃灭作用。通过稳态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双卟啉化合物和富勒烯衍生物之间的荧光萃灭常数并发现:富勒吡咯化合物的荧光萃灭能力随引入富勒烯表面功能基团数目的减少而降低: C60-h>C60-m > C60,并且发现富勒吡咯烷-N-氧化物对双卟啉的荧光萃灭能力比相应的富勒吡咯化合物增长了大约1.3~7.4倍。这些结果都说明通过改变富勒烯表面的功能基团可以调控双卟啉和富勒烯衍生物之间的光电子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78.
本文叙述了经邻氯苯胺N-酰基化、还原、N-酰基化和光诱导亲核取代合成N-烷基-3-烷基氧化吲哚的光化学合成路线。N-丙基-N-丁酰基邻氯苯胺在-2.82V的电化学还原是生成不稳定阴离子游离基的单电子转移过程, 奇电子占据C-Cl反键轨道。所以, 光诱导的单电子转移和随后的氯离子离去导致双游离基, 双游离基分子内偶合成环。  相似文献   
79.
为了研究铝(Ⅲ)与生命体中重要的有机分子α-酮戊二酸的作用机制,我们采用了电位滴定、核磁共振、拉曼光谱和分子力学计算对酸性溶液中的反应体系的配位作用和互变异构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电喷雾质谱以及固体和溶液核磁共振谱表征了浓溶液反应体系中的沉淀,来说明铝(Ⅲ)对α-酮戊二酸的催化脱羧反应过程。得到如下实验结论:(1)配位作用:铝(Ⅲ)与α-酮戊二酸在酸性溶液中配位形成1∶1[AlLH2+,AlL+,AlLH-1]和1∶2[AlL2]-,AlL2]H-2]3-]的单核形态以及2∶1[Al2]L4+]的双核形态。(2)互变异构:在酸性溶液中Al3+通过配位作用促进α-酮戊二酸烯醇化,生成易于脱羧的β、γ-不饱和酸的结构。(3)催化脱羧:由于铝(Ⅲ)的电子沉降作用,使β、γ-不饱和酸更易脱羧,如果是1∶2的形态,则脱羧生成沉淀。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230~440 nm波段复合物Mg+-S2(CH3)2的单光子光诱导反应. 复合物光诱导产物的质谱揭示, 存在着非反应猝灭产物Mg+和反应产物Mg+SCH3. 复合物的光解离光谱由三个对应于离子Mg+(32P←32S)跃迁的宽谱峰构成. 用量化计算中的CIS方法所得的吸收谱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