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50篇
化学   429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鑫  张梁  羊梦诗  储修祥  徐灿  陈亮  王悦悦 《物理学报》2014,63(7):76102-076102
运用密度泛函B3LYP/6-31G+(d)方法对gg构象的低聚壳聚糖进行了结构优化、频率计算和电子结构,并用更高精度的WB97XD/6-311+G(d,p)方法计算了平均结合能及零点能校正,分析了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由于低聚壳聚糖中的氢键作用,使其形成螺旋结构;聚合度的增加,使平均结合能随之下降,结构的稳定性增强;在降解过程中,均为放热反应,验证了利用降温来提高降解产率的实验的可行性;此外,聚合度的增加,使能隙减小且快速收敛于聚合度为7的6.99 eV,稳定的反应活性与实验相符;HOMO、LUMO的电子密度分布表明,化学活性集中在C2位的氨基、C6位的羟基以及链的两端位置.该结果对低聚壳聚糖模型的建立和低聚壳聚糖降解过程、活性位置以及物理化学属性的尺寸依赖等现象的研究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用含时的密度泛函(TD-DFT)方法研究了低带隙的中性和带电的交替共聚芴(Green 1),该化合物是由烷基取代芴和(1,2,5-噻吩基-3,4-硫重氮基)喹喔啉噻吩(T-TDQ-T)单元交替重复组成,对他们的激发态特性用二维(2D)和三维(3D)实空间分析方法做了进一步分析.对于中性的Green 1,分别得到其带隙、键能、激子结合能和核驰豫能.用3D跃迁密度方法对中性和带电的Green 1的跃迁偶极矩进行比较可显示出跃迁偶极矩的取向和强度;用3D电荷差异密度方法显示出激发后的中性和带电的Green 1电荷重新分布和比较,用2D实空间分析方法(跃迁密度矩阵)来研究中性和带电的Green1处于激发态时的电子空穴相干性.中性Green 1的激发态特性分别用TD-DFT和ZINDO两种方法进行了计算,比较得出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在TD-DFT中)对激发态性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3.
锁钒  于军胜  邓静  蒋亚东  王睿  汪伟志  刘天西 《物理学报》2007,56(11):6685-6690
研究了新型的芴-咔唑共聚物(PFC)与聚乙烯咔唑(PVK)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制备了结构分别为indium-tin-oxide(ITO)/PVK:PFC/bathocuproine(BCP)/tris-(8-hydroxylquinoline)-aluminum (Alq3) /Mg:Ag,ITO/PFC/BCP/Alq3/Mg∶Ag和ITO/PVK/BCP/Alq3/Mg∶Ag的三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器件的光电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掺杂体系中的PVK有效地抑制了固态膜中PFC激基缔合物的形成.掺杂器件在不同的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发光层位置的移动,通过调节外加电场,可以获得从绿光到蓝光的可见光发射.当外加电压大于7V时,掺杂器件的蓝色发光亮度达到1650cd/m2,推测其中可能存在从PVK到PFC的能量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04.
报道了溶剂对钯催化的叔丁基乙炔低聚反应化学选择性的调控作用. 反应可在苯-正丁醇双组分溶剂体系中顺利进行, 当双组分溶剂体系中苯占优势比例时, 反应发生递次的三分子炔烃顺式插入, 经由顺式s-烯钯中间体生成环三聚产物1,3,5-三叔丁基苯; 而当双组分溶剂中正丁醇组分上升至一定比例, 反应选择性生成(3Z,5Z)-2,2,7,7-四甲基- 3,6-二氯-3,5-辛二烯或(3Z,5Z)-2,2,7,7-四甲基-3,6-二溴-3,5-辛二烯, 这是由于正丁醇可显著加快C—Pd σ键的断裂, 并与叔丁基乙炔、σ-烯钯中间体形成弱氢键作用力, 同时也与Pd(II)和Cu(II)等离子存在配位效应. 在强极性质子溶剂H2O中, 反应生成偶联双炔: 2,2,7,7-四甲基-3,5-辛二炔. 文中就反应溶剂体系、钯铜催化剂及反应可能机理等分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5.
通过一系列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螺芴化合物DCSF,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质谱(MS)、傅立叶-红外(FT-IR)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其发光性能。以硫酸奎宁的0.05 mol/L的硫酸溶液为标准,测定其荧光量子产率为0.391。通过循环伏安曲线,计算出DCSF的HOMO和LUMO能级的能隙Eg为3.20 eV。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将掺杂剂单元用化学键接到聚芴的侧链上,实现了掺杂剂单元在高分子主体中的分子水平分散,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掺杂剂/主体材料体系的分子分散型蓝光聚芴衍生物.与纯聚芴相比,这种新的分子分散型蓝光聚芴衍生物具有很高的荧光量子效率.以这种新的分子分散型蓝光聚芴衍生物为增益介质的激光器件,在Nd:YAG 355 nm脉冲激光泵浦下,获得了较好的放大自发发射光谱,阈值达到0.25 m J/(pulse cm2).从光物理的角度对薄膜的光学增益和光学损耗进行了定量运算和分析,经过拟合发现,当泵浦能量为0.06m J/pulse时,该聚芴衍生物增益系数可达23.08 cm-1,损耗系数为6.96 cm-1.优良的放大自发发射特性表明该聚芴衍生物是非常好的有机激光增益介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7.
链状共轭聚合物的带隙能与可见光能相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特殊的颜色,可用于多色显示元件。本文评述和介绍了近年来关于用共轭聚合物制作发光二极管的原理、方法和性能的关系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以 NBT/VB2 /蛋氨酸为 O· - 2 产生、检测体系 ,对自制低聚壳聚糖及其金属配合物进行了抗 O· - 2 活性研究 ,结果显示低聚壳聚糖及其金属配合物对 O· - 2 均具有明显的清除活性 .质量浓度为 0 .5× 1 0 - 2 g/m L时 ,壳聚糖对 O· - 2 的清除率达 80 .3 % ,其与氯化镧、醋酸铜、醋酸钴的配合物对 O· - 2 的清除率分别为98.9%、84.1 %、78.4% ;相同条件下 ,高分子壳聚糖和单糖对 O· - 2 没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清除率仅为 1 3 %、9.5 % .随着样品质量浓度降低 ,低聚壳聚糖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清除活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9.
合成了 4,5 二氮芴 9 酮 (dafo)的Cu(II) ,Zn(II)配合物 [Cu(dafo) 2 (H2 O) 2 ] (NO3 ) 2 和 [Zn(dafo) 2 (H2 O) 2 ] (NO3 ) 2 ,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晶体结构分析表明 ,配合物分子中Cu(II) ,Zn(II)分别和来自两配体的四个氮原子及两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 ,处于六配位的配位环境中 ,两配体基本处于同一平面 ,两水分子垂直于两配体所在平面 ,Cu(II)处于畸变八面体中心 ,Zn(II)处于正常八面体中心 ,对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热分析表征 ,在实验的基础上 ,采用Gaussian 98w中的DFT B3LYP/LANL2DZ对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全几何优化以及后续计算  相似文献   
110.
用GPC从α-蒎烯选择性二聚合产物中分离提取得纯二聚体,进而用HPLC测定二聚异构体数目和相对含量,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条件等的影响,一般观察到四种异种体峰,相对含量因条件而变,该文还用色-质联用法对二聚体进行了分析,发现既有常规分子量272的二聚异构体,了有观察到的分子量为270和274的二聚异构体,共10多种,结合H-NMR,C-NMR和UV等信息,利用质谱碎片离子,提出了其中主要二聚异构体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