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5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921篇 |
晶体学 | 2篇 |
力学 | 25篇 |
综合类 | 5篇 |
数学 | 7篇 |
物理学 | 5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12.
新型孕产监护仪——FD-1型袖珍超声多普勒听诊器,是在1983年全国第一届畜牧兽医学术会议上由农牧渔业部提出研制生产的.经两年多的时间,在复旦大学的支持下,现已由江苏省太仓县超声仪器厂研制成功.1986年6月在太仓通过设计定型鉴定.鉴定会由苏州市电子工业局主持.有来自大专院校及医院等二十一个单位的三十六名代表参加了鉴定会,周永昌大夫任鉴定委员会主任. 委员们在听取了设计、用户使用、环境试验、样机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实现用于校准能见度仪的标准散射体的快速高精度定标,依据标准散射体校准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校准原理,建立定标系统中光学系统的误差分析方法.分析标准散射体定标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其光学系统、机械结构的加工及装调偏差,建立了标准散射体定标系统的光学系统模型并设计实验证明其正确性.分析影响定标系统中光学系统精度的主要误差,得到标准散射体定标系统中光学系统的误差传递模型.通过对畸变偏差、像面位置偏差、主点位置偏差、像面倾斜偏差和焦距偏差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系统综合误差分析的方法并建立了综合偏差模型,对每个偏差单独分析,得出畸变偏差、像面位置偏差、主点位置偏差、像面倾斜偏差和焦距偏差的偏差范围依次为0.024 mm,0.399 mm,0.02 mm,0.28 rad和0.392 mm.该研究为提高用于校准能见度仪的标准散射体定标系统的精度以及校准时误差的来源分析与补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校准能见度仪中标准散射体的快速准确定标,建立了用于校准能见度仪的标准散射体的定标系统.研究了定标系统中全景成像折反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根据抛物面反射镜的光学特性推导出抛物面面型的计算方法.根据定标系统对光学系统的要求,完成全景成像色度计光学系统的设计.对全景成像折反光学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并设计实验验证光学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全景成像折反光学系统的空间检测俯仰角范围为0°~90°,方位角范围为0°~360°,且最小角分辨率为1°,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满足用于校准能见度仪的标准散射体定标系统中光学系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高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构建适当的物理模型,将新情景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对同一类问题进行类比,使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一种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为了促进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制造行业的实施,在智能制造体系中构建有效的控制层级与设备层级,促进车间状态数据与智能制造工艺流程的结合,本文提出了通过智能仪器与智能检测技术实现车间状态智能感知与工艺流程控制的方法,并探讨了智能仪器与智能检测技术在智能制造系统中新的应用模式,同时结合实际项目进行了数字化生产线改造与建设的创新实践,提出了满足智能制造要求的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经项目实践验证,通过智能检测设备与智能仪器的应用,可有效促进智能制造系统中数据采集、智能感知的实现,并为整体工艺流程的智能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源,是智能制造系统建立与完善的关键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