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50篇
化学   1373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5篇
综合类   52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26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被扰动后其代谢产物种类、数量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理念与中医药理论的整体、动态观念非常一致,目前很多工作已将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复方及配伍规律等研究中,有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代谢组学的主要分析技术平台,该文综述了近3年来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不同分离技术的特点及最新进展,并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2.
以2-(2-硝基苯氧基)-1-溴乙烷或3-(2-硝基苯氧基)-1-溴丙烷为原料分别在氢化钠作用下与N-Boc-4-羟基哌啶反应,得到了与预期结构不同的产物.该产物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LC-MS分析表明,其并非为原料2-(2-硝基苯氧基)-1-溴乙烷与N-Boc-4-羟基哌啶发生Williamson反应生成预期的混合醚,而是芳环上的烷氧基被取代的异常产物.根据这个实验结果,推测上述反应的可能机理是发生了芳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173.
用从头算方法,在UHF/6-311G**水平上,对丙酮光解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态丙酮(S0)不易发生解离;在光照下丙酮电子产生n→Π*跃迁,丙酮在激发态(T1)下易发生解离,即CH3COCH3(T1)→hvCH3+CH3CO(R1),乙酰基可以进一步发生热解反应,即:CH3CO→CH3+CO(R2). 对R2进一步获得了该反应的动态学信息(ωK,BKF,V0(S)),并据此计算了产物CO的振动态分布,获得了和实验值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4.
 不久前,西欧核子中心主任、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鲁比亚(C.Rubbia)领导的一个小组从高能物理实验中常用的量能器概念出发,提出了一个提供干净核能的新概念:利用高能强流质子加速器(能量0.8-1.5GeV,平均流强~7mA)产生的高能质子束,在物质中形成核级联过程而产生大量的中子,天然钍(232Th)俘获中子而转变为裂变元素233U,233U又裂变产生中子维持链式反应,他们将这个装置称为能量放大器,装置启动后,裂变元素在天然钍中的比例很快可以达到相对稳定,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能量产出,装置运行于次临界状态和相当低的中子通量下(~1014cm-2·s-1)以确保增值过程的稳定持续和设备无临界危险。  相似文献   
175.
以切尾FCC油浆为原料,采用DMF和反抽提剂的复配溶剂进行抽提分离,对FCC油浆及其抽提产物的物性和组成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复配溶剂可以较好地将FCC油浆分离成以芳香烃为主的抽出相和以饱和结构为主的抽余相,在抽出油收率为58.5%时,抽出油芳香分含量80.5%,芳碳率为73.82%,所含芳烃以二环、三环和四环为主,可以作为橡胶填充油和增塑剂等的原料;抽余油饱和分含量高达90%以上,芳碳率只有2.38%,基本不含杂原子,可以作为优良的催化裂化原料。溶剂抽提可以使低附加值的FCC油浆得到较好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6.
177.
浙江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现有副教授5人,教授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2人,1979年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从1984年以来有机化学一直是我省重点研究学科。经过多年建设,研究所在有机合成化学、元素和金属有机化学及天然产物化学等主要研究方向上拥有了雄厚的基础,并已形成自己的特色,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位于全国高校有机化学学科点前列,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F6分解产物的氦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采用包括一根硅胶柱、一根第一Porapak Q柱、一根第二Porapak Q柱以及一根Gaspro毛细柱的4根色谱柱联用对样品进行组分分离,采用包括第1阀、第2阀、第3阀、第4阀在内的4个阀进行切割组分分离控制,采用第一PDD检测器和第二PDD检测器对分离后的样品分别进行分析测试。本发明分析方法能够同时准确检测传统分析方法不能准确检测的SF6分解产物,如H2,O2,N2,CO,CH4,CO2,COS,H2S,SOF2,CS2等化合物,通过全面准确的对SF6分解产物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判断SF6气体绝缘设备内部运行情况,保障电气设备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9.
光催化还原CO2生成烃类燃料是一种可同时解决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整体的光催化转换效率还非常低。因此,需要发展更加高效的催化剂。由于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与太阳光谱相匹配,人们已经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其中TiO2因具有无毒、强氧化性以及良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质等而成为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但是对于光催化还原CO2反应来说, TiO2仍存在很多不足,如只能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紫外光,光生载流子会快速结合,以及光生空穴的强氧化能力等,这些都限制了其光催化还原CO2的效率。采用窄禁带宽度半导体修饰TiO2是解决上述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采用简单的电化学方法成功制备了一种由窄禁带半导体Cu2O修饰的TiO2纳米管(TNTs)的复合物,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所制备复合物的形貌、化学组成和结晶度。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TiO2为整齐排列的纳米管阵列结构;复合物中的纳米颗粒为Cu2O;当电化学沉积Cu2O的时间为5 min时,得到的Cu2O纳米颗粒初步呈类八面体结构。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 Cu2O颗粒尺寸增加,具有八面体结构。 XRD和XPS结果表明, TiO2纳米管为锐钛矿,八面体Cu2O纳米颗粒的主要暴露晶面为(111)面。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量Cu2O纳米颗粒修饰的TiO2纳米管复合物在可见光以及模拟太阳光下光催化还原CO2的能力。在可见光下,由于自身的禁带宽度,纯净的TiO2纳米管没有任何光催化还原CO2的能力;经过Cu2O纳米颗粒的修饰,复合物显现出明显的光催化还原CO2的能力,其中经过30 min Cu2O沉积的TNTs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效率。在模拟太阳光下,经过15 min Cu2O沉积的TNTs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效率。在所有光催化还原CO2过程中,主要碳氢产物为甲烷。为了深入地理解该复合体系在还原CO2中的高催化效率,我们对催化剂进行了进一步的表征。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明, Cu2O八面体纳米颗粒的沉积将TNTs的吸收光谱拓展到了可见光区域,提高了复合物对太阳光的吸收能力。此外,我们还通过测试所制样品的光电流反应、荧光发射光谱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催化剂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迁移能力。结果表明,适量的Cu2O沉积提高了复合物对光的吸收能力,增加了光生载流子的数量,从而使更多的光生载流子参与光催化反应。综上,本文首次报道了八面体Cu2O纳米颗粒修饰TNTs复合物的光催化还原CO2的能力。在一定量的Cu2O纳米颗粒修饰下,该复合物在光催化还原CO2生成烃类反应中表现出高效性。经过一系列详细的表征和讨论,我们认为其高效性主要源于三个方面:(1) TNTs的管状结构为反应物的吸附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点,同时一维的管状结构更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运载,从而提高了电子和空穴的分离;(2) Cu2O纳米颗粒的修饰提高了催化剂对光的吸收,促进催化剂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光;(3) TiO2和Cu2O之间导带以及价带位置的匹配,在减少光生载流子复合的同时也降低了TiO2价带上空穴的氧化能力,从而抑制了CO2还原产物的再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0.
陈亚光 《大学化学》2015,30(2):39-43
将无机化学中的脱水缩合反应进行分类:发生在无机含氧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发生在无机含氧酸酸式盐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和酸化含氧酸盐溶液而发生的脱水缩合反应。介绍了缩合反应及缩合反应产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