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52篇
化学   679篇
晶体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物理学   8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李省云 《分析试验室》2004,23(12):88-90
研究了氨甲苯酸与2,3 二氯 5,6 二氰 1,4 对苯醌的荷移反应。结果表明:在水介质中,两者于30℃水浴中恒温130min,可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其λmax=340nm,线性范围1~9μg mL,相关系数r=0.9990,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1×104L·mol-1·cm-1,方法的回收率99.93%~100.1%,相对标准偏差为0.72%~1.1%。用该方法测定了氨甲苯酸注射液,结果与文献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132.
二碘荧光素测定微量蛋白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试剂2,7-二碘荧光素与蛋白质的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在pH=7.00的缓冲溶液中,2,7-二碘荧光素与蛋白质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生成1:1的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05nm,且吸光度在4h内稳定,蛋白质在15~200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回收率在95%~104%之间,探讨了氨基酸及金属离子对测定的影响。用本法测定了果汁中蛋白质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3.
设计了一种由 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和NaNO2组成的复合催化剂,该催化剂在9,10-二氢蒽氧化脱氢生成蒽的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在120 ℃和1.3 MPa O2下反应 8 h, 9,10-二氢蒽转化率达到99%以上,蒽的选择性为99%. 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方法对催化氧化脱氢的反应历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9,10-二氢蒽氧气氧化脱氢生成蒽的反应是通过DDQ/DDQH2和NO2/NO两个氧化还原对的电子传递来推动的,以DDQ/NaNO2为催化剂可以有效催化9,10-二氢蒽氧化脱氢生成蒽.  相似文献   
134.
以偏苯三酸酐、4-氯间苯二酚为原料,在ZnCl2催化下反应得到2',7'-二氯-5(6)-羧基荧光素混合物,并用柱色谱进行异构体分离.对取代基团对其荧光性能影响的研究发现,顶环上引入氯使其最大荧光激发波长和荧光发射波长发生红移,荧光强度有所增加;底环上引入羧基,其Stokes位移和荧光量子产率略有降低,但该活性基团的引入将更有利于对生物体进行检测.由此表明,2',7'-二氯-5(6)-羧基荧光素有望用于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135.
对萤火虫氧化荧光素(S)-2-(6-羟基-2-苯并噻唑基)-2-噻唑啉-4-酮(BTZ)中苯并噻唑环的N和S原子进行取代, 形成一系列萤火虫氧化荧光素类似物, 并采用TD B3LYP/6-31+G(d)方法, 通过计算氧化物中性态与羟基去质子化后的负一价态在气相、水溶液和模拟生物环境下的吸收与发射光谱, 讨论环内不同取代原子对光谱的影响. 结果表明, X1位以O原子取代S原子的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值发生蓝移, 以N原子取代S原子的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值发生红移. 去质子化可增加苯环上π轨道成份, 降低能隙, 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子跃迁几率, 使荧光发射波长红移; 通过取代X1和X2位杂原子, 可调节发射光谱红移达44 nm, 蓝移达41 nm(在模拟蛋白中). 6种化合物荧光发光范围较宽, 振子强度较大, 可以作为潜在的化学发光材料用于生物成像研究.  相似文献   
136.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素钠与牛血清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荧光淬灭相关方程分别计算了淬灭速率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 确定了BSA对荧光素钠的淬灭机理及作用方式, 根据能量转移理论求得荧光素钠与BSA的结合距离及能量转移率, 结合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素钠对BSA构象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荧光素钠的淬灭程度与BSA浓度成正比, 据此建立一种荧光素钠测定蛋白的方法, 线性范围为0.15×10-7~15× 10-7 mol•L–1, 方法具有高灵敏度, 检测极限为0.146×10-8 mol•L–1, 文中还考察了不同pH值和干扰物质对于测定结果的影响, 用于人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测定结果与考马斯亮蓝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7.
徐峰  万晓龙  王军锋  康经武 《色谱》2016,34(1):57-61
建立了4个单手性和3个双手性(含有手性中心和面手性)的二茂铁衍生物在Chiralpak IC(纤维素-三(3,5-二氯苯基氨基甲酸酯))和Chiralpak IE3(直链淀粉-三(3,5-二氯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上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方法。4个单手性二茂铁衍生物中有3个可以在Chiralpak IE3固定相上实现基线分离,另外1个则在Chiralpak IC手性固定相上实现基线分离。3个双手性二茂铁衍生物可在Chiralpak IC手性固定相上实现基线分离。研究表明,这两种手性固定相对二茂铁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手性识别作用,并且具有互补作用。这一研究结果可为手性二茂铁化合物的分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8.
以二氯磷酸苯酯(1)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P-N-Si三元无卤阻燃剂--苯氧基-双-(三乙氧基硅丙基)磷酰胺(3),其结构经1H NMR, 31P NMR和FT-IR表征。研究了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比r[n(2) : n(1)]和缚酸剂对3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合成条件[THF为溶剂,三乙胺为缚酸剂,1 8 mmol, r=2.4,于40 ℃反应6 h]下, 3的产率为88.2%。利用TGA测试了3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3的初始分解温度为150 ℃, 600 ℃残炭为14.6%。3在棉纤维(c)中的添加量为15%(质量百分数,即c-315)时,600 ℃残炭为33.4%,高于c(7.6%)。  相似文献   
139.
研究了经L-y半胱氨酸修饰后的碳点(CDs)-荧光素(FAM)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建立了测定阿司匹林(ASP)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λex=330 nm下,于p H 7.0的Tris-HCl缓冲液中,CDs与FAM反应5 min后能发生有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能量供体CDs将能量转移到受体FAM,使FAM的荧光显著增强,而ASP的加入可有效猝灭FAM的荧光,且ASP浓度在1.0~150.0μg/m L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猝灭值ΔI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基于此建立了测定ASP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达0.33μg/m L(3δ/k,n=11),回收率为97.1%~105.3%,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4.6%(n=6)。常见的无机离子以及与ASP同类型的药物对测定影响较小,方法的选择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0.
Fe3+-H2O2-二氯荧光素化学发光体系测定药物中的扑热息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性介质中,Fe3+催化H2O2分解生成羟基自由基,进而氧化扑热息痛产生微弱的化学发光,二氯荧光素对该发光强度有较强的增敏作用。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各种因素,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发光机理。在最佳化学发光条件下,其化学发光强度与扑热息痛的浓度在8.0×10-8~5.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9mol/L,对3.5×10-6mol/L的扑热息痛平行测定9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2%。该法用于片剂中扑热息痛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