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84篇
化学   749篇
晶体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物理学   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在高温下 ,二氯二茂钛受光照引发二苯乙炔聚合 ,得到结晶度为 95 %的聚二苯乙炔 .经红外、质谱、热分析、X光衍射、元素分析等方法 ,确定其结构为顺顺式螺旋刚性棒状结构 ,形成假六方晶系堆积 ,螺旋柱直径即螺旋轴间距为 1 46nm ,其特征红外吸收峰位于 1179cm-1和 115 6cm-1.在聚合引发阶段中止反应 ,分离出聚合中间体六苯基苯 .根据不同温度时聚合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测得聚合活化能为 2 6× 10 5J/mol.热分析表明 ,结晶聚二苯乙炔在 493K至 5 73K比较稳定 ;在 713K的吸热峰显示出破坏晶格的能量 .根据聚合反应诱导期长、中间体和聚合物的结构以及阻聚反应 ,推断聚合过程中二氯二茂钛受光照产生二氯化钛 ,催化二苯乙炔进行均相定向聚合 .结晶聚二苯乙炔电导率小于 10 -12 (Ωcm) -1.  相似文献   
722.
对硅胶负载钒磷氧化物(VPO) 催化剂( n(V)/ n(P) = 1) 催化2 ,6二氯甲苯(DCT) 氨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反应温度、空气/DCT 比和氨/DCT 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反应温度对氨氧化反应影响较大,空气/DCT比和氨/DCT 比对反应的影响不很大. 最佳反应条件为: T= 673 K, n(air)/n(DCT) = 30 , n(NH3)/n(DCT)= 6 . 在此条件下,DCT转化率为90 % , 产率为57 % . 与使用(NH4)2[(VO)3(P2O7)2] 催化剂的文献报道值相比,反应温度降低40 K, 产率提高34 % .XRD分析结果表明, VPO/SiO2 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以均匀分散的无定形状态存在,而未负载的VPO催化剂中存在αVOPO4 和βVOPO4 晶相.  相似文献   
723.
希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3,5-二氯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配体(H2L);H2L与M(NO3)2(M=Cu,Ni,Zn)反应,合成了3种希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ML。UV,1HNMR,IR和元素分析研究表明ML为四配位。用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H2L和ML的光物理性能,结果表明,H2L具有较强的荧光;ZnL具有较强的荧光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达424.2℃)。  相似文献   
724.
在CCSD(T)-REL//B2GP-PLYP水平下构建[Au(CH_2)]~+与甲烷反应的可靠反应势能面,分析了C—H键活化过程中的几何结构变化情况;对反应IRC路径上关键点进行自然键轨道(NBO)电荷和分子轨道分析,从理论上推定该氢转移过程属于氢负离子(H~-)转移.对[M—X]+(M=Au,Ag,Cu;X=C,CH_2)与甲烷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了甲烷作为氢供体反应过程的内在影响因素.M—X键能和反应活性中心C上直接参与反应的低能轨道对反应活性均起重要作用,两者协同调控微观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725.
采用Ph3PAuNTf2作为催化剂,8-甲基喹啉氮氧化物为氧化剂,甲基磺酸为添加酸,金催化氧化末端炔烃与乙酸分子反应,室温下高效合成了一系列α-乙酰氧基甲基酮化合物.考察了氧化剂、催化剂结构、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最高收率为90%.提出了α-羰基金卡宾对乙酸分子O—H键的卡宾反应机理.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产率高等特点,为含有α-乙酰氧基甲基酮结构的化合物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26.
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抗坏血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抗坏血酸对DTMC H2 O2 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 ,研究了对抗坏血酸进行间接测定的可能性。试验发现 ,化学发光猝灭率 (R)与抗坏血酸浓度在 1 0× 10 - 7~ 8 0× 10 - 6 mol·L- 1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达到 8 0× 10 - 8mol·L- 1 (S N =3)。对 1 0× 10 - 6 mol·L- 1 抗坏血酸进行 10次平行测定 ,其化学发光强度猝灭率相对标准偏差为 4 6 %。该猝灭体系不需要额外的掩蔽剂 ,方法简单、选择性好 ,可直接应用于一些食品中微量抗坏血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727.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调味品中1,3-二氯-2-丙醇(1,3-DCP)、2,3-二氯-1-丙醇(2,3-DCP)和3-氯-1,2-丙二醇(3-MCPD)的分析方法。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及GC-MS/MS分析条件,结果显示,样品经硅藻土净化,正己烷-乙醚(5∶5)洗脱,三氟乙酸酐衍生化后,在G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测定,3种氯丙醇在0.001~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0.999 6和0.999 7;检出限(S/N=3)均为0.000 5 mg/kg,加标回收率为88%~97%。该方法简便、快速、溶剂用量少、衍生化试剂价廉易得,且能消除调味品中复杂基质的干扰,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调味品中3种氯丙醇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728.
设计并合成了1,8-二(2-吡咯酰胺)-3,6-二氯咔唑化合物(1),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固态结构. 利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及1H NMR滴定法研究了其对阴离子的识别. 研究结果表明, 化合物1对H2PO4-离子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且对H2PO4-离子有明显的荧光增强效应, 可用来识别H2PO4-离子. 同时1H NMR滴定结果显示, 化合物1在阴离子识别过程中发生了构型转化.  相似文献   
729.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 Ni-Co-B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和差热-热重分析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非晶性质和原子组成等. 将此催化剂用于邻氯硝基苯和 3,4-二氯硝基苯的液相催化加氢反应,结果表明,当Co/(Co+Ni)=0.5 (摩尔比)时, Ni-Co-B 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加氢性能和较高的抑制脱卤性能. 在不加脱卤抑制剂的情况下,两种氯代硝基苯的转化率均接近100%, 脱卤率分别为1.12%和0.42%, 优于使用 Ni-B 和 Co-B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时的结果. 还讨论了将Co引入到 Ni-B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时对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0.
离子色谱法测定环境水体中的卤乙酸和草甘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型抑制器和电导检测器,建立了大体积直接进样离子色谱法测定环境水体中草甘膦和氯乙酸的方法. 采用大容量IonPacAS9-HC阴离子色谱柱,进样体积为500 μL,以25 mmol/L Na2CO3+2.0 mmol/L NaOH为淋洗液,流速1.0 mL/min,在22 min内可以测定环境水体中的草甘膦、氯乙酸,其中草甘膦、二氯乙酸、三氯乙酸的检出限分别为0.03、0.005、0.014 mg/L(S/N=3),回收率在92.6% ~103.9%. 用于测定河水和自来水中的草甘膦、二氯乙酸及三氯乙酸,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