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65篇
化学   538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空石英管中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杰  庄伟 《分子催化》1999,13(3):223-225
使用空石英反应管,对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然反应进行了研究。在633℃,可得到乙烷转化率79%,乙烯选择性66%,乙烯单程收率为52%,此结果比已知文献报道的使用催化剂的结果毫不逊色。采用空石英反应管的反应特点是在较低的乙烷转化率时,可以得到很高的乙烯选择性,其主要反应副产物为CO。  相似文献   
502.
合成了2 个以1 ,1 ,2 ,2四乙酰基乙烷阴离子( T A E2 - ) 为桥联的双核铜配合物[(bipy Cu)(bipy Cu H2 O) T A E]( Cl O4)2 ·2 H2 O( Ⅰ) 和(bipy Cu)2 T A E( P F6)2 ·3 H2 O( Ⅱ) 及1 个多核铜配合物[ Cu T A E·2 H2 O]n( Ⅲ) ,并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 Ⅰ) 进行了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 P21/ n ,晶胞参数为a = 7 .923(1) .465(5) 〓, b = 16 .068(3) 〓, c = 30 .182(7) 〓, β= 93 .18(2)°,晶胞体积 V= 3836 .5(12) 〓3 , Z= 4 , 最终偏离因子 R1 = 0 .1135 ,w R2 = 0 .3121 。磁性质研究表明在这两个双核铜配合物中两个金属铜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03.
三氟乙烯基芳基醚;四氟二溴乙烷;酚;三氟乙烯基芳基醚的合成  相似文献   
504.
纳米Cr2O3系列催化剂上CO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双  李会泉  张懿 《催化学报》2003,24(10):744-750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共沸蒸馏法耦合技术制备了纳米Cr2O3催化剂,并采用共沉淀法和共沸蒸馏法耦合技术制备了纳米Cr2O3/Al2O3,Cr2O3/ZrO2和Cr2O3/MgO复合催化剂.应用BET,XRD,XPS,TPR和TEM等物理化学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该系列催化剂上CO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纳米Cr2O3催化剂上乙烷和CO2的转化率均明显高于常规Cr2O3催化剂,但乙烯的选择性低于常规Cr2O3催化剂;纳米复合催化剂中的复合成分显著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其中,10%Cr2O3/MgO纳米复合催化剂在温度为973K时,乙烷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分别可达到61.54%和94.79%.纳米催化剂表面Cr的还原性以及Cr6+/Cr3+比值是影响乙烷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5.
腈水合酶的发酵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球菌Rhodococceus rhodochrous J1在含有脲和钴的培养基中发酵产生腈水合酶,可以催化丙烯腈水合为丙烯酰胺。调节培养条件使发酵液的酶活力达到6150u/ml。温度30℃,反应体系呈中性酶活性很高并且稳定。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的正交实验表明,底物丙烯腈是显著因子,最佳浓度7%,超过此浓度酶会失活;1min内,水合反应转化率可达80%。浓度超过15%的丙烯酰胺会抑制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06.
张艳红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5,26(8):719-723
 采用有机金属络合物浸渍表面反应技术制备了SiO2为载体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Mo3V1Nb0.3Ox/SiO2,并用N2吸附,IR,UV-Vis,TPR和微反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晶格氧的活性和对乙烷选择氧化反应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氧化物与SiO2表面以M-O-Si键连接,金属离子处在四面体和八面体配合物结构之中;含铌的表面复合氧化物中晶格氧的活性明显提高. 在252 ℃,0.5 MPa和空速 2000 h-1的反应条件下,乙烷与氧在Mo3V1Nb0.3Ox/SiO2催化剂上发生反应,生成乙酸和乙醛,乙烷的转化率达16.1%,产物乙酸和乙醛的总选择性为90.3%.  相似文献   
507.
合成了两个新的银(Ⅰ)配合物,[Ag2Br2(DPEphos)2(dppe)](1)和[Ag(DPEphos)(dppe)]NO3(2)(DPEphos=双[(2-二苯膦基)苯基]醚;dppe=1,2-双(二苯膦)乙烷),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氢谱、磷谱和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和表征。1是由AgBr, DPEphos和dppe以2:2:1的比例混合反应得到的双核化合物,dppe通过2个P原子桥连2个Ag原子,而2是由AgNO3,DPEphos和dppe以1:1:1的比例混合反应得到的简单的单核化合物,Ag原子与DPEphos和dppe配体螯合。在配合物2的膦谱中,存在4个分裂峰(双峰或者三重峰)。荧光光谱表明所有的发射峰均源于配体中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508.
改性二氧化钛负载贵金属Ru催化剂催化降解苯胺溶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苯胺类废水污染物具有结构复杂、浓度高、不易生物降解、生物毒性大等特点,传统的苯胺降解措施存在着许多弊端,很难达到排放标准.催化湿法氧化技术(CWAO)主要针对降解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表现出降解效率高、反应时间短、对生物毒性物质的废水降解效果良好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且有机物降解产生了有机酸,使得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流失和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其催化活性下降.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降解活性高,性能稳定的催化剂成为此技术在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关键.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对二氧化钛进行改性,制备了Ti0.9Zr0.1O2和Ti0.9Ce0.1O2载体,采用过量浸渍法将三氯化钌负载到载体表面制备了2%Ru/Ti0.9Zr0.1O2和2%Ru/Ti0.9Ce0.1O2催化剂.在高温高压反应条件下,以苯胺为催化湿法氧化污染物,对不同催化剂湿法降解苯胺进行比较研究,系统地探究了催化降解的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苯胺降解的影响.此外,利用HPLC-MS鉴定出催化降解产生的中间产物,确定了催化降解的反应路径图.在改性的催化剂中,2%Ru/Ti0.9Zr0.1O2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催化降解活性和稳定性.在初始苯胺浓度4 g/L,催化剂浓度4 g/L,反应温度180℃,O2压力1.5 MPa下,反应时间5 h后,苯胺完全转化,COD转化率达88.3%.并且催化剂进行三次循环试验后,苯胺转化率仍接近100%.X射线衍射和N2物理吸附结果表明,Ce,Zr掺杂到TiO2晶格中形成了共溶体,其晶格尺寸更小,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更大.负载贵金属后,并未出现其他晶相,说明贵金属均匀分散在载体表面.透射电镜结果表明,贵金属负载在改性TiO2上表现出较好的分散性和较小的颗粒尺寸,为催化降解苯胺提供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而Ru/TiO2催化剂表面,贵金属发生团聚现象且颗粒尺寸大.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Ce,Zr的掺杂使得TiO2表面活性氧和四价Ru的含量增加,更多的表面活性氧成为催化降解苯胺的直接原因.H2程序升温还原结果表明,在300?400oC处还原峰对应于催化剂载体晶格氧的还原,改性后,其还原峰增至2倍,即使在贫氧环境下,改性催化剂可以及时从载体中释放晶格氧,为催化降解苯胺提供更多的活性氧.  相似文献   
509.
边晓连  谷庆明  石雷  孙琪 《催化学报》2011,32(4):682-687
采用直接焙烧Mg(NO3)2·6H2O制备了固体MgO催化剂,并以H2O2为氧源,乙腈为溶剂,考察了其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运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热重和CO2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O表面碱的强度在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中起主导作用,而其表面的碱量、比表面积及孔体积等的影响较小.经75...  相似文献   
510.
采用周期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V2O5 (001)表面乙烷深度氧化过程.结果表明,乙醛是主要的副产物,且脱附态的乙醛能很容易被氧化成乙酸,但多数乙醛在从表面脱附前已被氧化成COx.显然,在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最终产物COx主要来源于乙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