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83篇
化学   87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物理学   7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动力学光度法测定二安替比啉苯乙烯基甲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国树  彭在姜  李明 《分析化学》1999,27(3):334-336
研究发现在硫酸介质中,痕量二安替比啉苯乙烯基甲烷能灵敏地阻抑溴化钾,溴酸钾与二甲基黄之间的褪色指示反应。研究了该阻抑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及动力学参数,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二安替比啉苯乙烯基甲烷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2.
发展了一种使用廉价碘单质作为催化剂,乙烯基叠氮作为自由基受体,芳基亚磺酸钠作为自由基源,合成Z型结构的N..未保护的-磺酰基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该反应中乙醇作为溶剂,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Tf2NH)作为添加剂,在40℃下反应4~6 h,可以以优良的产率得到β-磺酰基烯胺类化合物.该方法无需使用金属催化剂,具有条件简单、...  相似文献   
963.
以四甲基咔唑为电子给体(D)、 二苯砜为电子受体(A)构建了具有D-A-D结构的纯有机咔唑/二苯砜衍生物——9,9'-[磺酰基双(3,1-亚苯基)]双(1,3,6,8-四甲基-9H-咔唑)(TMe-mSOCz). 对所合成材料的光物理性能研究表明, TMe-mSOCz表现出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射(AIE)和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 延迟寿命和延迟荧光占比分别为2.26 μs和47.7%, 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基于TMe-mSOCz作为非掺杂发光层制备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 其启亮电压(Von)为3.5 V, 最大外量子效率为5.63%,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坐标为(0.18, 0.26). 在1000 cd/m2亮度下, 非掺杂器件的效率滚降非常小(7.1%), 色彩稳定性较好, 其具有窄的半峰宽(FWHM=72 nm). 研究结果表明, 在传统TADF分子给受体间引入甲基修饰有利于开发具有AIE特性与更高效的D-A-D型TADF分子, 这为基于AIE-TADF分子开发新型OLED器件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64.
手性多孔有机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广泛用于多相不对称催化中.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合成具有微孔结构的聚合物,而少有具有多种孔道结构(包含介孔和微孔)的聚合物的报道.之前我们报道了乙烯基修饰的BINAP配体,(S)-5,5'-divinyl-BINAP,将其与不同单体共聚后得到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结构的有机聚合物.其负载的Rh基催化剂在苯乙烯不对称氢甲酰化反应中,表现出比均相更高的产物对映体选择性.本文采用不同的溴代步骤,合成了(S)-4,4'-divinyl-BINAP配体.将这两种具有乙烯基官能团的手性配体按相同的摩尔比与二乙烯基苯(DVB)共聚,得到两种不同的有机聚合物.负载[RuCl2(benzene)]2后,分别得到Ru/4-BINAP@POPs和Ru/5-BINAP@POPs-1.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催化剂Ru/5-BINAP@POPs-2;以[RuCl2(p-cyme)]2和RuCl3分别合成了Ru/5-BINAP@POPs-3和Ru/5-BINAP@POPs-4催化剂.N2物理吸附结果显示,Ru/4-BINAP@POPs和Ru/5-BINAP@POPs-1催化剂具有相似的孔道结构;而采用一锅法合成的Ru/5-BINAP@POPs-2催化剂的介孔孔径较大.4-BINAP@POPs和5-BINAP@POPs聚合物的13C核磁显示,其均在145,137和128 ppm处有明显的吸收峰,可归结为萘环和苯环上的碳振动峰;在44.0 ppm处的峰归属为亚甲基上的碳振动峰;31P核磁显示,在聚合物中P基本没有被氧化.将所得到的Ru/POPs催化剂应用于乙酰乙酸甲酯的多相不对称加氢反应中,Ru/5-BINAP@POPs-1催化剂具有与Ru/4-BINAP@POPs更快的反应速率.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催化剂活性大小为Ru/5-BINAP@POPs-1>Ru/5-BINAP@POPs-3>Ru/5-BINAP@POPs-4>Ru/5-BINAP@POPs-2.另外Ru/5-BINAP@POPs-1催化剂对β-酮酸酯有着较好的底物适应性,且在釜式反应中可循环使用6次而活性基本不变.分析发现,使用前后的催化剂均没有明显的Ru–Ru键的存在.表明Ru金属高度分散于催化剂上,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金属不易聚集,这也是其具有高活性和稳定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65.
用浊度法研究了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在不同浓度的几种非质子溶剂如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DMF)、四氢呋喃(THF)、1,4-二氧六环和质子溶剂(几种低级醇)的水溶液中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PNVCL的LCST随DMF、THF、1,4-二氧六环和CH3OH...  相似文献   
966.
为了深入理解乙烯基二联苯单体自由基聚合过程中的手性传递,进行了手性单体(+)-2-[(S)-异丁氧羰基-5-(4′-己氧基苯基)苯乙烯、非手性单体2-丁氧羰基-5-(4′-己氧基苯基)苯乙烯的均聚反应及它们二者的共聚反应,探讨了聚合温度和溶剂性质对手性单体均聚物旋光活性、手性单体含量对共聚物旋光活性以及聚合反应溶剂的超分子手性对共聚物旋光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降低聚合温度、采用液晶性反应介质有利于得到旋光度大的聚合物;少量手性单体的引入即可诱导共聚物形成某一方向占优的螺旋构象,比旋光度随手性单体的含量增加呈线性增长;在胆甾相液晶中制备的非手性单体聚合物不具有光学活性.这些结果表明,该类乙烯基二联苯聚合物具有动态螺旋构象,其光学活性主要依赖于主链的立构规整度和侧基不对称原子的手性.  相似文献   
967.
陈鹏丽  刘畅  李瑞  黄歆童  杨振强 《合成化学》2021,29(10):867-871
以邻溴硝基苯为起始原料,经Suzuki偶联反应、Cadogan关环反应、Ullmam反应、Buchwald反应等合成了目标产物N-(9,9-二苯基-9H-芴-2-基)-N,9-二苯基-9H-咔唑-2-胺,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确证,并采用TG-DSC、 UV-Vis对产物的热稳定性能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68.
本文分别研究了以氯磺酸、浓硫酸为磺化试剂及一碘甲烷、二碘甲烷为季铵化试剂所制备的辐照聚笨乙烯-丁二烯-4-乙烯基吡啶离子交换膜的膜交换当量、吸水率,膜电位及膜电导率的性能。研究表明以氯磺酸为磺化试剂所制备的离子交换膜其离子交换当量比以浓硫酸寿磺化试剂的要高。以一碘甲烷为季铵化试剂制备的离子交换膜其离子交换当量要比以二碘甲烷为季铵化试剂的要高,但机械强度差。在相同条件下,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膜的季铵化反应,而不利于膜的磺化反应。所制备的阴、阳离子交挟膜膜交换当量、膜电导率、吸水率及膜电位四者的关系是膜交换当量高则膜电导率、含水率高,而膜电位则下降。  相似文献   
969.
本文研究咔唑及其衍生物对9-氰基蒽(9CNA)的荧光猝灭机理。结果表明, 猝灭过程有以下三种方式:(1)一系列N-烷基咔唑及1,4-二咔唑丁烷、反式1,2-二咔唑环丁烷、N-苄基咔唑等对9CNA的荧光猝灭是通过形成激基复合物。(2)咔唑对9CNA的荧光猝灭是通过形成氢键。(3)1,3-二咔唑丙烷及N-痖烯基咔唑对9CNA的荧光猝灭是属于一般碰撞猝灭过程。以上所有猝灭过程主要都是来自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另外, 还讨论了空间位阻对形成激基复合物的影响。并由稳态和动态荧光实验结果,应用Ware关于激基复合物的形成和解离的动力学公式计算出一系列光物理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970.
通过还原、溴代、氰化、Wittig反应等七步反应设计合成了一新二元电子给体-受体(D-A)化合物:4-[2-(9,10-二氰蒽)乙烯基]-N-甲基-N-十六烷基苯胺(DCACMA,反式)并初步研究了其吸收光谱行为。研究表明,基态下DCACMA分子中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CMA与DCA)间存在显著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在LB膜及簇集态(DMSO-H2O二元体系中)下,DCACMA分子呈H-型簇集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