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2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了丝裂霉素(MMC)在β-环糊精(β-CD)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β-CD/Au电极能与MMC发生表面包络反应。25℃,pH 7.0时,该电极表面包络常数为3.32×105L/mol,且表面包络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为吸热过程。该电极与MMC的包络呈不可逆的电化学过程。25℃,pH 7.0时,其速率常数为0.0706 s-1,且速率常数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活化能为2.13 kJ/mol。在4~8μmol/L浓度范围内β-CD/Au电极上MMC的还原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Ip=14.86+0.43c,相关系数0.9931,检出限0.75μmol/L。  相似文献   
12.
丝裂霉素C酸活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裂霉素C(MMC)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它在体内活化后可以与DNA以共价结合或交联反应等模式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文中首次采用光谱学方法,结合紫外 可见光谱、圆二色光谱手段,提出了MMC的酸活化机理。证明它是一个质子化水解过程,同时推导了酸活化第一步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得该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k为3.083×10-4s-1。  相似文献   
13.
李碧琳  林伟斌 《化学学报》1992,50(9):833-838
我们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了抗生素类抗癌药物丝裂霉素C(MMC)的酸解反应动力学.MMC在酸性介质中水解,生成三种产物.该酸解反应属一级平行反应.本文给出了介质pH值、浓度和温度对酸解速率常数的影响规律.对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出来的酸解产物作了红外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还讨论了MMC酸解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韩晓菲  玉龙星  杨乾栩  肖红斌 《色谱》2011,29(4):330-334
以邻苯二甲醛为衍生试剂,正缬氨酸为内标,采用柱前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荧光检测(FLD)的方法,建立了培养基中游离氨基酸(FAA)代谢消耗谱的定量分析方法。流动相A液为10 mmol/L Na2HPO4-Na2B4O7缓冲液(pH 7.95), B液为乙腈-甲醇-水(45:45:10, v/v/v);二元线性梯度洗脱,流动相B在35 min内由5%升至52%,33 min内17种FAA全部得到良好分离。应用该方法分别测定了HeLa细胞在紫杉醇和丝裂霉素干预24 h后的培养基氨基酸代谢消耗谱(以正常培养组为对照)。以相对峰面积作为原始数据,通过Matlab7.1软件平台,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得分图进行关联研究,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培养基游离氨基酸代谢消耗谱能够区分两种不同机制的抗癌药物,为抗癌药物筛选过程中的药物作用机制预归类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同时,这种以外观内的方法具有方便、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光谱法与微量热法研究了水溶液中丝裂霉素C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反应,测定了反应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及热力学函数△~rG~m,△~rH~m和△~rS~m,并确定了分子间作用力性质;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丝裂霉素C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基于CdSe/ZnS量子点的快速、高效的检测丝裂霉素的荧光方法。pH=7.4,反应10 min,CdSe/ZnS量子点的荧光随丝裂霉素浓度增加而猝灭,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与丝裂霉素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适用于丝裂霉素浓度1.8~60 μmol/L,且相关系数为0.996,丝裂霉素的检测限为0.11 μmol/L,该方法相对无共存物质的干扰,并证明完全适用于丝裂霉素注射液与尿液中丝裂霉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丝裂霉素(MitomycinC)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一些金属离子对丝裂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荧光法研究丝裂霉素C与DNA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琼  鄢远  黄坚锋 《化学学报》1999,57(2):171-175
以溴化乙锭(ethidiumbromide,EB)为荧光探针,研究了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机制。对荧光光谱、偏振荧光、Scatchard图、DNA热变性曲线等研究的结果表明,经Na2S2O4还原活化后的MMC能与DNA发生作用,并且存在沟槽和部分嵌入两种结合方式。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前人提出的MMC与DNA之间发生交联反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采用两根反相柱串联而形成的高效液相色谱柱切换装置,直接进样测定血浆中抗癌药物丝裂霉素C。第一根柱利用胶束流动相进行样品的纯化和富集,第二根柱对药物进行分析。紫外检测波长为365nm。药物的回收率在95.9%~10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76%。用该法对人和狗的局部和全身注射药物的血浆样品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0.
陈本美  夏晓波 《分析化学》1996,24(4):422-425
本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眼组织中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的条件进行了优选。研究了PH值及温度对MMC稳定性的影响。以乙腈作为从结膜和巩膜中提取MMC的溶剂,乙酸乙酯作为从房水中提取MMC的溶剂,在较大浓度范围内0.1-400μg/g),其回收率为49%-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