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化学   422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物理学   5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Oxazolidinones as a new class of synthetic antimicrobial agents are active against numerous multidrug-resistant Gram-positive organisms1. Linezolid 1 as the promising candidate of this family works effectively against numerous serious Gram-positive human …  相似文献   
62.
合成了把(I)与五个希夫碱的七个新配合物:(L1-H)护d, 丙酮缩苯甲酞脐,L}=苯甲酞丙酮缩邻苯二胺,L'=水杨醛缩苯甲酞阱,L'=水杨醛缩氨基脉,LS=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缩外光谱、摩尔电导、热分析及荧光光谱等方法表征了它们的组成和性质,并对它们的可能结构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63.
利用激光质谱法,通过分析丙酮和丁酮的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其532nm多光子电离机制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丙酮相干吸收若干光子跃迁到高能超激发态,再继续吸收光子产生各种碎片离子,而丁酮先解离后电离. 两质谱中都有质荷比为4、6、8的离子,原则上是高价离子,但在相似条件下未见相关报道,因此对离子出险原因及确认尚待进一步研究. 实验中丁酮发生异构现象,其异构体电离解离出较强的C2H3O+(m/e=43).丙酮没有相关离子产生.  相似文献   
64.
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合成了以铕及铕掺人不同比例的Y2 或Tb3 为中心,以β萘基甲酰三氟丙酮(β-NTA)和邻菲咯啉(phen)为配体的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核磁共振氢谱、差热-热重、红外光谱分析及荧光性能的研究.其化学组成式为(EuxY1-x)(β-NTA)3 PJlen及(EuxTb1-x)(p-NTA)3Phen(x=0.1;0.3;0.5;0.7;0.9);摩尔电导测试数据表明,所有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表明,配体β-NTA通过烯醇式氧负离子采用双齿配位的形式与稀土离子配位,Phen的两个氮原子也与稀土离子双齿配位;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激发光谱都为一宽带峰,配体能很好的吸收能量,在惰性不发光Y3 的含量工小于0.3,发光Tb3 的含量小于0.5时,可以使Eu3 的特征荧光发射得到一定程度增强,这表明两种不同的离子都可以敏化Eu3 .  相似文献   
65.
以取代苯乙酮和取代芳香醛为原料,制得一系列1,3-二芳基-1-氧代丙烯类化合物(1a~1j); 1a~1j和对甲苯磺酰肼(2)经还原反应合成了10个1,3-二苯基-1-丙酮类化合物(3a~3j, 3h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HR-MS(ESI)确证。研究了碱、溶剂、温度和投料比γ[n(1a)/n(2)/n(碱)]对3a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γ=1/2/2,磷酸钾为碱,乙醇为溶剂,于80 ℃反应4 h, 3a产率最高(80%)。  相似文献   
66.
大气丙酮碳同位素组成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分析技术,研究了具有不同碳同位素组成的丙酮与衍生剂2,4-二硝基苯肼(DNPH)的液相反应及其相应的气相反应实验过程中的碳同位素效应,探讨了以该方法测定大气丙酮碳同位素组成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衍生化过程中不会产生碳同位素分馏。本实验通过测定衍生剂DNPH与相应的衍生物的碳同位素值,大气中丙酮碳同位素组成通过质量平衡方程计算而求得。采用该方法对大气丙酮碳同位素组成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具有相同排放源的大气丙酮碳同位素比值基本不变。本方法实验重现性好,测定精度高,可以用于分析大气丙酮的排放源研究。  相似文献   
67.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制备了一种多面体介孔结构CeO2,并用于有机挥发性气体的检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形貌、尺寸和结构,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其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利用全自动气体吸附分析仪分析其孔径大小。结果表明:制备的CeO2为多面体介孔结构,孔隙主要孔径小于4 nm。CeO2传感器在240℃时响应最佳,对100 cm3/m3甲醇、甲醛、乙醇、乙醚、丙酮、乙二醇和二甲苯等气体的检测中,丙酮气体的响应值最高为550%,其对应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6 s和4 s。该传感器在60 d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值(RSD)为2.0%。  相似文献   
68.
乳酸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品,其作为一种生物质能市场潜力巨大,因此为其寻找一条更加绿色、高效的生产路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预制备的分子筛导向剂和表面活性剂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分子筛前体,而后经酸处理和干法浸渍引入活性金属中心,从而制成一种具有独特的“花瓣”状纳米片层结构的Sn-Beta分子筛(Sn-Beta-NS)。SnBeta-NS在以1,3-二羟基丙酮为原料制备乳酸甲酯的反应中,在接近室温(40℃)的条件下即可催化取得优异的催化活性:仅5h 1,3-二羟基丙酮转化率可达98%,乳酸甲酯的收率就可达94%,其选择性可达96%。该催化剂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水热合成的Sn-Beta分子筛。Sn-BetaNS还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经4次循环使用后,收率和转化率均下降小于1%,没有出现明显的失活现象。这些优异的催化性能和循环性能的原因正是由于该分子筛独特的的纳米片层结构。  相似文献   
69.
甘油的催化选择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燕  周春晖  俞卫华  范永仙 《化学进展》2008,20(10):1474-1486
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柴油主要副产物甘油的催化选择氧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甘油的化学催化选择氧化的反应网络;介绍了催化甘油选择氧化反应主要的催化剂如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多孔催化剂以及有机酰基-TEMPO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其催化机理;评述了甘油催化氧化过程中各反应条件等对产物选择性和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概括了甘油的电催化氧化、甘油催化氧化聚合生成新型聚合物-聚丙酮二酸盐(Polyketomalonate)等新催化反应及其机理,总结了甘油生物催化氧化的产物二羟基丙酮(DHA)的新进展。最后提出了甘油的催化氧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甘油催化氧化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0.
采用一种简单灵敏的方法开发了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ZnCrFeO4糊电极(MWCNTs/ZnCrFeO4/CPE)表面测定苄丙酮香豆素的新型传感器.运用循环伏安法、差示脉冲伏安法、计时电流法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该化学修饰电极上苄丙酮香豆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MWCNTs/ZnCrFeO4/CPE电极对苄丙酮香豆素氧化表现出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在pH=4时,产生峰值氧化电流约0.97 vs Ag/AgCl参比电极.当苄丙酮香豆素浓度在0.02-920.0 μmol/L范围内,该峰电流与其呈线性关系,检测极限(3σ)为0.003 μmol/L.另外,运用差示脉冲伏安法测定了MWCNTs/ZnCrFeO/CPE电极上苄丙酮香豆素的催化反应速率常数和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