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9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29篇 |
晶体学 | 1篇 |
力学 | 3篇 |
综合类 | 6篇 |
数学 | 3篇 |
物理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考虑到(烷氧羰甲基)三苯基溴化锌及(苯甲酰甲基)三苯基溴鏻化易由三苯基膦与α-溴代乙酸酯或ω-溴代苯乙酮反应制得,而这些盐在弱碱的存在下又可迅速转变成相应的膦叶立德,因此我们设想在三苯基膦及碳酸钾水溶液存在下,α-溴代乙酸酯或ω-溴代苯乙酮与羰基化合物可按“一锅烧”反应生成α,β-不饱和化合物(4α-i)。实验结果(表1)表明本过程提供了α,β-不饱和酮及酯的简便合成法。 相似文献
22.
以2-吲哚酮衍生物(1a~1c)与醛(2a~2n)为原料,通过克脑文格尔反应和酰化反应得到17个(E)-1-乙酰基亚苄基吲哚酮衍生物(1~17),其结构经1HNMR、 13CNMR和MS(ESI)进行表征。采用CTG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1~17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胃腺癌细胞(BGC-823)3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6对三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0.50±0.03(A549)、 0.20±0.02(MCF-7)和0.34±0.04μM(BGC-823),尤其是对MCF-7的抗增殖活性与阳性对照阿霉素相当。
相似文献
23.
α,β-不饱和醇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学品,主要通过α,β-不饱和醛选择性加氢获得.由于α,β-不饱和醛分子中含有共轭的C=C键和C=O键,且后者键能更大,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均不利于C=O键的选择性加氢生成α,β-不饱和醇.因此,提高α,β-不饱和醛中C=O的加氢选择性是催化领域中一项挑战性的课题.巴豆醛属于典型的α,β-不饱和醛,研究其选择性加氢生成巴豆醇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Ir负载在具有还原性载体(如TiO2)上时,表现出很好的C=O加氢选择性,因此,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由于暴露不同晶面的TiO2具有不同的形貌和电子结构,因此研究Ir-TiO2相互作用的晶面依赖性及其对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反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分别暴露{101}、{100}和{001}晶面的锐钛矿TiO2纳米晶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Ir/TiO2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经过不同的预处理过程(在不同温度下H2还原和O2再氧化)后对巴豆醛的气相选择性加氢的性能.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及氨程序升温脱附等技术研究发现,预处理条件显著改变了Ir-TiOx的相互作用,包括Ir金属的几何、电子性质及催化剂表面酸性.这种相互作用与TiO2的暴露晶面密切相关,从而改变了不同Ir/TiO2催化剂上不同加氢反应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经300℃预还原的Ir/TiO2-{101}催化剂催化性能最好,在80℃下初始反应速率为166.1 μmol g-Ir-1 s-1,巴豆醇的生成转化频率为0.022 s-1.与其他催化剂相比,Ir/TiO2-{101}催化剂表面Ir0浓度最高,表面酸度适中,因此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同时Ir-TiOx界面在反应中的协同作用,对H2和巴豆醛分子中C=O键的吸附和活化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当催化剂经过400℃的H2预还原后,由于产生了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使得TiOx对Ir粒子进行了包裹从而导致Ir-TiOx界面缺失,因而催化剂催化巴豆醛加氢性能降低.本文为理解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对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反应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设计高性能α,β-不饱和醛选择性加氢催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25.
三组分双官能化反应是一种高效、简便构建C―C键、C―X键的方式. 双键广泛存在于众多有机化合物中, 对双键的双官能化反应研究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工作以Ni(COD)2为催化剂, 以芳基溴化镁、芳基溴化物为芳基化试剂, 实现了3-芳基-2-丙烯醛亚胺中碳碳双键的双芳基化反应. 该反应建立了一个新的镍催化α,β-不饱和醛的α,β-双芳基化方法, 可以高度区域选择性地向底物分子中引入两个不同取代的芳环, 得到多种2,3,3-三芳基丙醛骨架的产物. 利用这一反应作为核心步骤实现了天然产物Quebecol的简便合成. 机理研究表明, 该反应可能经历了亲核加成、金属交换、还原消除的历程. 相似文献
26.
27.
28.
论述了LiAlH4和NaBH4对αβ不饱和醛酮的12还原及14共轭还原;探讨了既还原羰基又还原碳碳双键的机理;概括了只还原羰基而保留碳碳双键的选择性还原方法。 相似文献
29.
综述了不饱和聚酯型人造大理石的研究进展;回顾了人造大理石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其制备研究中存在的性能及工艺缺陷;分析了填料种类、混合填料粒径、黏结剂及制备工艺对人造大理石强度、韧性、斑印及吸水率等性能的影响,并就未来聚酯型人造大理石的性能改进及工艺优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
将介孔分子筛MCM-41依次与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氨基硫脲和水杨醛反应,得到席夫碱修饰的介孔分子筛MCM-41催化剂,以过氧化氢为氧源,研究了其与K2CO3共同催化α,β-不饱和酮的环氧化反应。 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和IR分析确认。 考察了金属盐、溶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室温下α,β-不饱和酮的环氧化反应在短时间内均以较高的产率(最高达93%)得到了相应的产物。 同时,对催化剂的重复利用进行了研究,发现重复使用4次,仍能以较高产率得到环氧化产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