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0篇
化学   410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随着倍半锗氧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的日益广泛,含Ge_O键的烃基锗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84年,Lukevics等[1]合成了具有抗癌活性的介吗川类化合物,1990年Kakimoto等[2]报道了具有杀菌活性的环状烃基羧酸的合成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二苯基二氯化锡和炔(烯)基膦酸盐为原料,在乙醇中反应,合成了8种新的二苯基锡不饱和烃基膦酸酯Ph2SnO2P(O)R(R=C---CC3H7-n,C---CC4H9-n,C---CC5H11-n,C---CC5H13-n,C---CCH2OCH3,C---CCH2OC2H5,C---CPh,CH---CClPh),利用元素分析、IR,^1HNMR和TG-DAT对其组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铜(Ⅱ)与丙烯酸根和乙酰胺及铜(Ⅱ)与α-甲基丙烯酸根和乙酰胺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等研究,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A~4(C~2H~5N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C~2H~5NO=乙酰胺,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Cu~2(CH~2=CHCOO)~4(C~2H~5NO)~2(1)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群;晶胞参数:a=1.5333(5)nm,b=1.0044(3)nm,c=1.6184(7)nm,β=115.28(3)°;Z=4;最终偏离因子R=0.0701。Cu~2[CH~2=C(CH~3)COO]~4(C~2H~5NO)~2(2)晶体属三斜晶系,P1群;晶胞参数:a=0.93327(11)nm,b=1.12484(11)nm,c=1.3740(6)nm,α=94.90(2)°,β=108.409(14)°,γ=110.556(5)°;Z=2;最终偏离因子R=0.0351。配合物中Cu(Ⅱ)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Ⅱ)由四个α,β-不饱和酸根桥联,在Cu(Ⅱ)的端位各有一个乙酰胺分子以O原子配位。Cu(Ⅱ)-Cu(Ⅱ)间具有一对称中心。配合物1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02(13)nm,配合物2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83(4)nm。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两种配合物中Cu(Ⅱ)-Cu(Ⅱ)间具有强烈的反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将以L-脯氨酸为原料合成的光学活性脯氨醇衍生物((S)-2-吡咯烷基-α,α-二(α-萘基)甲醇1),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在催化8种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立体选择性(58.0~84.6?)和催化活性(58.0~89.7%).反应结束后,通过简单的酸碱调整,可使催化剂回收和重复使用.循环使用5次,催化剂的回收率均在93~97%之间,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5.
袁珮  陈建  潘登  鲍晓军 《化学学报》2016,74(7):603-611
采用以表面具有贯穿大孔的二氧化硅空心微球为载体制备的负载型钯催化剂(Pd/SHMs),对聚苯乙烯(PS)在非均相加氢催化剂上的吸附及加氢反应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吸附和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对部分加氢产物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PS吸附量逐渐增加,且达到饱和吸附时间也随之增长,确定了PS非均相加氢为1级反应,活化能为58.3 kJ·mol-1.将不同加氢度的样品进行分离提纯分析,结果显示PS的部分加氢产物都是由较高加氢转化率(85%左右)和较低加氢转化率(25%左右)的PS组成,证明PS非均相加氢存在二次吸附和竞争吸附加氢的现象,即服从“Blocky”机理.此工作为PS催化加氢吸附及反应过程的研究奠定基础,也为理解其他聚合物在非均相催化剂上的吸附及反应行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不饱和聚酯(UPR)/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的进展,包括不饱和聚酯用量对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光和高能辐射对玻璃纤维/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老化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不饱和聚酯组成、界面改性、防收缩剂和玻璃纤维分布对玻璃纤维/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谢宝汉  吕士杰 《分子催化》1997,11(6):433-438
在THF溶液中,40-60℃及0.3-0.5MPa氢压条件下,「RuCl2(cht)」2+(S)-BINAP手性催化主本系催化不饱和手性缩酮2选择加氢,再经脱去手性二醇,即可高立体选择地制得(R)-3-甲基环十五烷酮(4),(R)-(-)-麝香酮),化学收率≥95%,  相似文献   
18.
含有二糖结构的核苷类似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errier重排反应合成了两个系列的连有核音的2,3-不饱和糖苷(其中核耷包括尿苷、腺苷、肌苷等).这些新化合物的结构通过NMR和MS(HRFAB)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9.
丁勇  高强  王滨  闫亮  索继栓 《分子催化》2005,19(2):146-149
在乙睛溶剂中考察了一系列杂多化合物和过氧化氢水溶液催化的各种缺电子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环氧化反应.在所研究的杂多化合物中,二缺位的[γ-SiW10(H2O)2O34](Bu4N)4显示出了最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在固液相转移条件下,以微量的二苯腊二抓化把为催化剂,碘代芳烃能与具有末端双键的a,卜不饱和酷发生偶联反应.反应具有良好的立体选择性,产率中等至良好,其中a,卜不饱和丁醋的偶联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