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9篇
  免费   1926篇
  国内免费   4186篇
化学   7031篇
晶体学   580篇
力学   1926篇
综合类   142篇
数学   322篇
物理学   4880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447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581篇
  2020年   439篇
  2019年   452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831篇
  2013年   675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669篇
  2010年   564篇
  2009年   585篇
  2008年   647篇
  2007年   610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590篇
  2003年   652篇
  2002年   521篇
  2001年   490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254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he crystallographic and the magnetic structures of the composite compound Nd2Co7 at 300 K are investigated by a combined refinement of X-ray diffraction data and high-resolution neutron diffraction data.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to a hexagonal Ce2Ni7-type structure and consists of alternately stacking MgZn2-type NdCo2 and CaCu5-type NdCo5 structural blocks along the c axis. A magnetic structure model with the moments of all atoms aligning along the c axis provides a satisfactory fitting to the neutron diffraction data and coincides with the easy magnetization direction revealed by the X-ray diffraction experiments on magnetically pre-aligned fine particles. The refine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rived atomic moments of the Co atoms vary in a range of 0.7 μB-1.1 μB and the atomic moment of Nd in the NdCo5 slab is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moment of a free trivalent Nd3+ ion, whereas the atomic moment of Nd in the NdCo2 slab is much smaller than the theoretical value for a free Nd3+ ion. The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the atomic moment of Nd atoms between different structural slabs at room temperature is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dCo2 and NdCo5 compounds and the local chemical environments of the Nd atoms in different structural slabs of the Nd2Co7 compound.  相似文献   
112.
结构陶瓷材料的超声无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13.
 根据固体晶格的谐振子模型、热电子的自由电子气模型以及Grüneisen物态方程,仅通过简洁的代数运算分别导出晶格振动、热电子对疏松金属材料的冲击温度、冲击压强、乃至压缩体积贡献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晶格振动对冲击压缩体积的贡献分量计算公式与吴-经方程的推导结果在形式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改进了热电子对体积贡献分量的计算公式。并论证了两个体积贡献分量表达式的合理性及其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4.
采用微波吸收法,测量了ZnS:Mn,Cu粉末材料受到超短脉冲激光激发后,其光生电子和浅束缚态电子的衰减过程.发现Mn,Cu的浓度对导带电子的寿命有明显的影响,提高掺杂浓度会使光生电子的寿命大大缩短,还研究了掺杂浓度对光致发光强度的影响. 关键词: 发光材料 硫化锌 光电子 微波吸收技术  相似文献   
115.
王东明  吕业刚  宋三年  王苗  沈祥  王国祥  戴世勋  宋志棠 《物理学报》2015,64(15):156102-156102
采用原位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反射仪分别研究了Cu-Sb2Te 薄膜的微结构、成键结构和结晶前后的密度变化. Sb2Te薄膜的结晶温度随着Cu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在10 at.%和14 at.% Cu的Sb2Te薄膜中, Cu与 Te 成键, 结晶相由六方相的Cu7Te4、菱形相的Sb及六方相的Sb2Te构成. 10 at.% 和14 at.% Cu 的Sb2Te薄膜在结晶前后的厚度变化分别约为3.2%和 4.0%, 均小于传统的Ge2Sb2Te5 (GST)薄膜. 制备了基于Cu-Sb2Te薄膜的相变存储单元, 并测试了其器件性能. Cu-Sb2Te器件均能在10 ns的电脉冲下实现可逆SET-RESET操作. SET和RESET操作电压随着Cu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疲劳测试结果显示, Cu 含量为10 at.%和14 at.%的PCRAM单元的循环操作次数分别达到1.3×104和1.5×105, RESET和SET态的电阻比值约为100. Cu-Sb2Te可以作为应用于高速相变存储器(PCRAM)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16.
氢气在炭狭缝微孔内吸附的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边界的平均场近似,推导二平板狭缝孔格子理论Ono-Kondo吸附等温方程。利用格子模型特性和微观物理学理论,计算氢分子在石墨平面的最大吸附容量。比较由氢分子在石墨平面二典型聚集状态标定的Ono-Kondo方程,并用预测精度较高的方程计算了与文献相同条件下的吸附等温线。在比较了计算结果、试验结果和GCMC分子模拟结果后,对Ono-Kondo吸附等温方程的特点、理论基础作了分析,指出了方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7.
采用熔体快淬的方法制备Pr2Fe14B/α-Fe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样品的室温磁性能.实验合金成分为(PrxFe94.3-xB5.7)0.99Zr1(其中x=8.2,8.6,9.0,9.4,9.8,10.2,10.6,11.0,11.4(原子分数,%)).系统地研究了辊速及合金成分对快淬带磁性能的影响,当Pr原子分数由8. 关键词: 纳米复合永磁材料 熔体快淬 2Fe14B/α-Fe')" href="#">Pr2Fe14B/α-Fe 磁性  相似文献   
118.
光学读出微梁阵列红外成像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构建的光学读出微梁阵列(焦平面阵列FPA)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中,实现了无硅基底FPA置于空气中对人体的热成像. 通过FPA在不同真空度环境条件下的成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热导和系统噪声值随气压变化的关系,以及对系统成像性能的影响,并对气体分子热运动自由程大于空气传热层特征尺度时的气体热传导模型进行了修正分析和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FPA置于空气中时,气体分子撞击微梁引起的微梁反光板无序振动产生的光学读出噪声成为系统噪声的主要来源. 当真空度小于1Pa时,总热导和光学读出噪声值的变化都趋于平缓;当真空度小于10-2Pa时,空气热导的影响可忽略,总热导降低到微梁感热像素的辐射极限,光学读出噪声也降低到一极小值.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 关键词: 非制冷红外成像 光学读出 双材料微梁阵列 热导  相似文献   
119.
石刚  岑洁萍  樊莉  刘拥军 《物理学报》2007,56(8):4653-4656
基于电磁场理论,推导了左右手系材料界面处发生全反射时的物理特性,分析了相位变化情况.提出利用左右手系材料构成周期性结构,观测全反射时介质中隐失波干涉的实验设想,并从理论上计算了干涉条纹的分布. 关键词: 左手材料 负折射率 全反射 隐失波  相似文献   
120.
为了实现对3~5μm中红外光的完美吸收,仿真设计了一种基于W/VO2周期性纳米盘阵列的可调中红外宽频吸收器,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计算了结构参数对吸收器性能的影响.在最佳结构参数条件下,吸收器表现出偏振无关和广角吸收的特性,在3.1~3.6μm范围内吸收率达99%以上,峰值吸收率为99.99%.低温时入射光的磁场被束缚在各单元VO2介质层的中心并得到完美吸收;高温时VO2发生相变表现为金属相,抑制吸收,高低温的吸收率差值可达78.8%.该吸收器有效弥补了传统吸收器吸收频带窄、吸收率不可调的缺陷,对中红外光电器件的应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