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5篇
  免费   966篇
  国内免费   3236篇
化学   6798篇
晶体学   111篇
力学   513篇
综合类   285篇
数学   1703篇
物理学   2547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612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535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490篇
  2006年   450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522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442篇
  2001年   386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284篇
  1996年   250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报道了As(Ⅲ)-Cu(Ⅲ)两种离子对鲁米诺-MnO_4~-化学发光反应的协同抑制作用,据此拟定了测定微量As(Ⅲ)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法灵敏度较高,检测限为6.8×10~(-9)g/ml As(Ⅲ),选择性也较好,同时线性范围宽(7.0×10~(-9)~3.0×10~(-6)g/ml),测定手续简便。应用本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As(Ⅲ),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2.
宋琦 《大学化学》2005,20(5):7-7
氯代三苯膦铑(即所谓的Wilkinson催化剂)是第一个在室温常压下可以用作烯烃和其他不饱和化合物加氢的均相催化剂,也是应用最广的催化剂之一。已经知道它的溴代和碘代形式,但是氟代形式一直没有全面地表征过和研究过。  相似文献   
133.
CTAB胶束微环境中BY增溶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用UV吸收光谱对(BY=CTAB)体系胶束化过程中预胶束的形成,以及预胶束向胶束的转变过程进行了分析。采用Gouy-Chapman模型,建立了CTAB胶束微环境中BY表现解离常数与胶束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水溶液和各种盐浓度条件下CTAB胶束溶液中酸碱解离常数的测量,分析了BY在CTAB胶束扩散层中的增溶位置,讨论了CTAB胶束对BY选择性吸附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4.
研究了AOT/H_2O/甲苯反相胶束体系中,光敏剂H[TBC(O~iPr)_4P(OH)]的光化学性质及其对氨基酸的光敏化氧化.结果表明,反相胶束可促使光敏剂解聚,并提高其敏化产生和~1O_2~-的效率,溶于反相胶束水团中的色氨酸和酪氨酸可被H[TBC(O~iPr)_4P(OH)]光敏化氧化,反应以Ⅱ型机制(~1O_2)为主.氨基酸光氧化动力学研究表明,反相胶束所形成的微多相体系可改变光敏化反应的途径和动力学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5.
Isosarcophytol-A(1)是1982年首次从澳大利亚软珊瑚(Nephthea brassica)中分离鉴定的西松烷型(Cembrane)大环二萜类化合物,其结构为6,10,14-三甲基-3-异丙基-3E,5E,9E,13E-环十四碳四烯-1-醇,是Sarcophytol—A(2)的异构体,但有关1的生物活性试验和全合成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在前文报道了以低价钛诱导的分子内二羰基偶联为环化方法,完成了天然大环二萜类化合物Cembrene—C的全合成和Sarcophytol—A(2)苄醚衍生物(3)的合成.本文报道以天然法呢醇4为起始原料,经区域选择性氧化、羟醛缩合等六步反应,合成了1的前体化合物11.合成路线如下:  相似文献   
136.
含三唑基的α-氨基芳基膦酸酯的合成与植物激素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Schiff碱;三氮唑;生长素;含三唑基的α-氨基芳基膦酸酯的合成与植物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137.
在无水乙醇中, 用铜试剂(NaEt2dtc•3H2O)和邻菲咯啉(o-phen•H2O)分别与13种低水合氯化稀土合成了三元固态配合物(其中5种尚未见文献报道), 确定它们的组成可用通式RE(Et2dtc)3(phen)表示. IR光谱表明配合物中RE3+与3个NaEt2dtc中的6个硫原子双齿配位, 同时与o-phen中的2个氮原子双齿配位. 用RD496-Ⅲ微量热计测定了298.15 K下13种水合氯化稀土盐及两个配体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焓, 两个配体醇溶液的混合焓及13种化合物液相生成反应的焓变, 并通过合理的热化学循环, 求得了标题配合物的固相生成反应焓变; 测定了标题配合物298.15 K的比热容. 用RBC-II精密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恒容燃烧热, 计算了它们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摩尔生成焓. 发现系列配合物RE(Et2dtc)3(phen) (RE=La, Pr, Nd, Sm~Lu)的多项热化学性质, 如低水合氯化稀土盐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焓以及配合物的液相生成反应焓变和固相生成反应焓变、常温比热容、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摩尔生成焓都与稀土原子序数作图呈现“三分组现象”. 较集中地反映出配合物中RE3+与配体间的化学键有一定程度的共价性, 这是由于稀土离子5s25p6轨道对4f电子的不完全屏蔽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8.
0IntroductionIncreasinginterestisfocusedonthestudyofmagnetic,electronicandoptoelectronicpropertiesoflow鄄dimensionalorganic鄄inorganichybridcompoun鄄ds[1~3].Studiesshowthatcomplexconsistingoforganicandinorganiccomponentshavegreatpotentialforthecreationoff…  相似文献   
139.
3,4,5-三甲氧基苯甲酰甲壳素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甲磺酸体系中,将具有较好紫外吸收性能的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分子键接到甲壳素的分子链上,制得了3,4,5—三甲氧基苯甲酰甲壳素。采用红外光谱、^1H-NMR、广角X—射线衍射、紫外光谱等表征方法对改性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对改性产物的紫外光谱表征发现产物具有一定的吸收紫外线能力。产物在有机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140.
The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of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tetrathiotungstate (CTriMATT) were studied herein. The as-synthesized CTriMATT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X-ray diffraction (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Ultraviolet visible (UV-Vis) spectr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s-synthesized CTriMATT had high purity and good crystallinity. The introduction of alkyl groups induced a shift of the stretching vibration band of W-S bond to lower wavenumber, while it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position of WS4^2-.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and in situ XRD characterizations revealed that CTriMATT began to decompose at 423 K in nitrogen and was converted to WS2 eventually. In addition, the decomposition product of CTriMATT at 673 K in nitrogen was characterized by N2 adsorption (BE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WS2 with high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volume could be obtained from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CTriMATT in nitrog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