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65篇
化学   87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物理学   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基于四氮杂杯[2]芳烃[2]三嗪键合硅胶吸附剂(NC-Si),构建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河水中3种硝基苯酚和己烯雌酚的新方法。考察并获得了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分离的优化条件:将样品溶液pH调至5,以5 mL/min上样,经自制固相萃取柱净化,2 mL氨水-甲醇(2:98,v/v)洗脱;在C8柱上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4种目标分析物的检出限(LOD,S/N=3)为0.03~0.3 μg/L,定量限(LOQ,S/N=10)为0.1~1.0 μg/L;加标回收率为75.5%~104.2%,相对标准偏差(RSD,n=5)小于6.3%。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河水中硝基苯酚及己烯雌酚的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872.
合成并表征了2个基于2-取代-4,6-二吡啶基-1,3,5-三嗪的双核钌配合物,[Ru2(OBPT)(bpy)4](PF63·3H2O·0.5CH3CH2OH(1)和[Ru2(HABPT)(bpy)4](PF64·0.5H2O(2),其中bpy=2,2''-联吡啶,HOBPT=2-羟基-4,6-(2-吡啶基)-1,3,5-三嗪,HABPT=2-氨基-4,6-(2-吡啶基)-1,3,5-三嗪。分析了2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其中,1是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属于外消旋-(ΔΔ)型;2属于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属于内消旋-(ΔΛ)型。单晶结构表明1中的配体HOBPT是脱质子的,而2中的HABPT没有脱质子。2个配合物的电化学和光谱性质呈现明显的不同,所有数据均表明配合物中2个金属中心间存在电子耦合。  相似文献   
873.
王娅 《光谱实验室》2011,28(2):759-763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多种聚合度的瓜环与苯胺、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八元瓜环能与上述苯胺类化合物形成作用质量比为1:2的配合物;七元瓜环与苯胺、邻苯二胺、对苯二胺形成作用质量比为1:1的配合物;六元瓜环与苯胺、对苯二胺形成作用质量比为1:1的配合物.测定并计算出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同时对各体系的...  相似文献   
874.
在磺酸功能化纳米γ-Al2O3催化下,以硫醇或硫酚和醇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室温、无溶剂条件下,高收率地实现了一系列硫醚类化合物的合成,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75.
鸢尾属的许多植物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用于治疗癌症、炎症、细菌和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该属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分为黄酮类、三萜类、苯醌类和二苯乙烯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作为该属的主要成分已有很多报道.现对近30年来从21种鸢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65种三萜类化合物,包括结构特殊的鸢尾醛类三萜,21种苯醌类化合物和9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来源,结构进行了分类归纳整理,探讨了鸢尾醛类三萜可能的生源途径及其相互关系.并对这三类化合物的抗癌、抗疟疾、激素拮抗剂、抗氧化、酶抑制剂、抗溃疡等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76.
取一次性塑料杯中盛装液(200mL),用三氯甲烷(10mL)萃取3次,所得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供气相色谱仪分析。用SE-54色谱柱,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进行分离,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均在0.50~50.0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001~0.01mg.L-1之间。结果表明:盛装不同的对象,邻苯二甲酸酯的溶出量不同,以盛装可乐和苏打水时溶出量较高;以水作为盛装液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水温100℃,盛装40min时,一次性塑料水杯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溶出量最大。  相似文献   
877.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丙酯和丙烯酸丁酯等5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分别选择70℃及20 min作为样品在顶空瓶中的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32μm)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5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9 min内能完全分离。5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在20.0~2000μg·kg-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在2.0~10.0μg·kg-1之间。方法用于土壤和沉积物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在86.8%~10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3.5%~5.4%之间。  相似文献   
878.
张华  徐孝武  吴芳英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11):2394-2398
合成了2,4-二(2-噻吩乙烯基)-6-(4′-N,N-二甲氨基苯乙烯基)-1,3,5-均三嗪(2)并鉴定了其结构。在乙腈-水混合介质中,化合物2在355和416 nm处呈现双吸收峰,加入Cu2+,Hg2+和Fe3+后,均在520 nm附近形成新的吸收峰。化合物2与Cu2+、Hg2+和Fe3+均形成1∶1型配合物,其结合常数分别为1.9×105L·mol-1,6.6×103L·mol-1,2.7×103L·mol-1。对照化合物4与金属离子的光谱响应与化合物2相似,仅吸收峰的位置不同。因此,可认为化合物2和4中三嗪环中的N和噻吩环中的S与Cu2+、Hg2+和Fe3+共同配位形成了稳定的金属配合物。  相似文献   
879.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4个配位聚合物:[Mn(H2O)(PTZDA)(BDC)]n1)、[Co(H2O)(PTZDA)(BDC)]n2)、[Zn(H2O)(PTZDA)(BDC)]n3)、[Cd(H2O)(PTZDA)(BDC)]n4)(PTZDA=2,4-二氨基-6-(2'-吡啶)-均三嗪,H2BDC=对苯二甲酸),并分别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了这4个配合物。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4中,配体PTZDA与中心金属离子螯合配位,金属离子通过配体BDC2-连结成一维链状结构,一维链之间通过氢键作用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磁性和荧光分析表明,配合物12具有非常弱的反铁磁作用;配合物34的荧光均为配体发光。  相似文献   
880.
通过对色谱分析、固相萃取和氮吹浓缩条件的优化研究,建立了混合型固相萃取/超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7种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200 mL水样以5 mL/min通过MCX混合型固相萃取小柱,经4 mL2%甲酸水溶液锁定,4 mL 25%甲醇水溶液净化,8 mL 2%氨水甲醇溶液洗脱后,洗脱液经50℃氮吹浓缩至1 mL,微孔滤膜(0.22μm,尼龙)过滤后,采用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进行分离,以甲醇-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250 nm检测。7种苯胺类化合物可在6.5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在0.1~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S/N=3)为0.10~0.50μg/L,定量下限(S/N=10)为0.33~1.67μg/L。在0.2μg和1.0μg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分别为52%~101%和54%~96%,RSDs分别为2.2%~11.3%和2.5%~9.0%。方法抗干扰能力强、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适用于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