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7篇
  免费   680篇
  国内免费   7169篇
化学   12924篇
晶体学   195篇
力学   70篇
综合类   247篇
数学   119篇
物理学   161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556篇
  2013年   849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632篇
  2007年   592篇
  2006年   662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659篇
  2003年   640篇
  2002年   645篇
  2001年   585篇
  2000年   492篇
  1999年   480篇
  1998年   503篇
  1997年   469篇
  1996年   505篇
  1995年   511篇
  1994年   317篇
  1993年   277篇
  1992年   381篇
  1991年   364篇
  1990年   359篇
  1989年   309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71.
合成了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2种含能配合物[Cu4O2(C4N6O5H2)2(CH3COO)2(DMF)2]·DMF(1)((C4N6O5H2)2- 为配体LLM-105失去2个H+)和[Co(C4N6O5H3)3]·7H2O(2)((C4N6O5H3)- 为LLM-105失去1个H+),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分子结构。配合物1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R3。用DSC,TG-DTG技术对配体和2个配合物的热分解进行了研究。用Kissinger法和Ozawa-Doyle法对配合物热分解过程中放热峰的表观活化能进行了计算。同时研究了2种配合物对AP热分解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配合物使AP的高温分解峰温分别提前117.42和71.85℃,分解放热量增加1916.97和1433.76J·g-1,对AP热分解具有非常显著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972.
在水热条件下, 以对苯二甲酸(H2bdc)和咪唑并[4, 5-f][1, 10]邻菲咯啉(Imphen)为配体构筑了两种配合物[Cd(bdc)(Imphen)(H2O)]n·nH2O (1)和[Zn(bdc)(Imphen)(H2O)]n·nH2O (2), 并利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bdc2-在2个配合物中展示了不同的配位模式, 配合物1和2都具有一维链状结构, 并且都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此外, 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73.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镍配合物:[Ni(tribentacn)](ClO4)2,(tribentacn为1,4,7-三亚甲基苯并咪唑-1,4,7-三氮环壬烷),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离子镍位于6个氮原子形成的畸变八面体的中心;还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其与DNA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4.
制备了4-(5′-氨基萘-3′-磺酸)偶氮-(2″-N-(4苁,6苁-二氯-S-三嗪)苯-5″-(β-羟乙基砜硫酸酯)-2-甲基蒽醌(2a),4-(2′-氨基苯磺酸)偶氮-(2″-N-(4苁,6苁-二氯-S-三嗪)-3″-苯磺酸)-2-甲基蒽醌,4-(5′-氨基萘-3′-磺酸)偶氮-(2″-N-(4苁,6苁-二氯-S-三嗪)苯-5″-(β-羟乙基砜硫酸酯)-2-甲基蒽醌和4-(p-(β-羟乙基砜硫酸酯)偶氮-(2″-N-(4苁,6苁-二氯-S-三嗪)萘-5″-磺酸)-2-甲基蒽醌的FeIII,CoII金属配合物,并在安姆/沙门氏菌/微粒体致突变试验(Ames/Salmonella/Microsome Test)和大鼠胚胎中测定其致突变-畸变作用。不管是否使用代谢赋活剂S9mix,2a-Fe和2a-Co对TA98 and TA100菌株均无致突变-畸变作用。  相似文献   
975.
以氨三乙酸HNTA2-为主要配体,缬氨酸(valine)或亮氨酸(leucine)为次要配体在微酸性介质中合成了Ni(Ⅱ),Cu(Ⅱ),and Zn(Ⅱ)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热分析、FTIR,UV-Vis分光光度法,磁性测量和质谱法表征了合成的三元配合物。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可在金属(M):氨三乙酸(HNTA)∶缬氨酸(valine)或亮氨酸(leucine)=1∶1∶1时制得,其分子结构为[M(HNTA)(valine)(H2O)2].1.5H2O and[M(HNTA)(leucine)(H2O)2].1.5H2O(其中M=Ni(Ⅱ)or Cu(Ⅱ))和H2[Zn(NTA)(valine)(H2O)]H2O。标题三元过渡金属配合物为八面体对称构型。同时研究了该三元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黄曲霉菌(菌株从开罗大学理学院微分析中心获得)的抗菌活性。根据推荐的知名方法用标准的抗菌和抗真菌剂进行体外测试(in vitro)以评估我们的新制备的配合物对细菌和真菌物种的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76.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2个含2-巯基吡啶-1-氧(mpo)的Au(Ⅰ)配合物:(ph3P)Au(mpo)(1)和[Au(mpo)2][Na(H2O)4].H2O(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与元素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而配合物2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a。配合物1的结构为零维的(ph3P)Au(mpo),而配合物2的结构是Au(mpo)2单元与一维Na(H2O)4带以及游离水分子通过氢键连结而成的三维结构。荧光测试表明,化合物2在300 nm紫外光激发下可以发射较强的蓝光(423.5 nm)。  相似文献   
977.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钴(Ⅱ)配位聚合物{[Co(L)(chdc)].2H2O}n(1)(L=1,3-二(苯并咪唑-1-甲基)苯,H2chdc=1,4-环己烷二酸)。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504(1)nm,b=1.834 9(2)nm,c=2.128 7(2)nm,β=94.325(1)°,V=5.649 2(9)nm3,Z=4。该配合物为一维环状链结构,并进一步通过链间的π-π作用自组装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作为类芬顿反应的催化剂降解刚果红显示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978.
田丽  周尚永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6):1255-1262
本文利用柔性配体双三唑甲烷(btm),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u0.5(btm)Cl]n(1)和[Cu(btm)Cl2]n(2)。实验表明,氯离子的配位模式会随着金属和配体的比例的不同而改变,从而得到了两种结构不同的配合物。化合物1为一维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四重Cl…H-C氢键组合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化合物2为二维(4.4)连接的网状结构,单重氢键Cl…H-C将二维层连接为三维结构。两种配合物用单晶X-衍射、元素分析、热重、顺磁共振等技术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79.
利用三齿席夫碱配体2-[1-(2-羟基乙亚胺基)乙基]苯酚(H2L)和二氰氨钠与氯化铁在甲醇中反应,制备了一个新的具有中心对称性的六核铁(Ⅲ)配合物[NaFe6L6(MeO)6]Cl。通过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该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的晶体以三斜晶系P1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1.162 5(2)nm,b=1.396 4(2)nm,c=1.504 2(2)nm,α=66.154(7)°,β=68.809(7)°,γ=73.296(7)°,V=2.053 6(5)nm3,Z=1,R1=0.059 3,wR2=0.156 4。本文还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80.
通过柔性配体1, 3-丙二胺缩邻香兰素(H2L)与和La(NO3)3·6H2O反应, 合成了1个由2个H2L桥连的双核稀土配合物[La2(NO3)6(H2L)2] ·CH2Cl2 (1), 该配合物与(NH4)(PF6)继续反应生成了1个由2个NO3-离子桥连的双核配合物[La2(NO3)2(H2L)4] (PF6)4·4H2O·2CH2Cl2 (2),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2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为结构完全不同的2个双核结构, 因抗衡阴离子PF6-有去阴离子的作用, 配合物1中的NO3-离子被配体取代, 导致配合物1的结构翻转, 形成了1个新颖的双核结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